夏·二里头遗址觅踪


夏·二里头遗址觅踪

绵绵密密的细雨,深情地倾洒在古老的豫西大地,中巴车自洛阳开出,几位来自台湾的教师伏在车窗旁,一任春雨扑打脸面,他们要去朝拜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圣地,华夏民族的第一个王朝一一二里头都市遗址。

古老的河洛大地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根在河洛"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识。"夏"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个王朝,夏部族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始祖。满头银发的潘老先生说,在《说文》中,"夏"被解释为"中国之人",而洛阳自古被认定为天下之中。华夏民族的"夏”指的就是夏部族,而现今仍流传的农历自古就称为"夏历",这种历法就萌芽于夏代。

据古文献记载,"自洛纳延于伊纳,居阳毋固,其有夏之居"。是说洛水伊水曲折汇流之处,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夏王朝居住的地方。在河洛大地,广传着禹导洛水、禹开伊阙的故事,应是夏王朝诞生的第一缕晨曦。史书又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其中伊阙就在洛阳南郊的龙门。史学家司马迁说的更明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然悠悠岁月,星移斗转,风剥雨蚀,战火乱离,王朝更替,古老的夏都故城坍塌倾圮,湮没不彰,迷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快看,洛水",静谧的车厢顿时骚动起来,人们崇敬地望着烟雨朦胧中的洛水,是那么神秘,这就是"天授神物,河图洛书"、"伏羲巡视、三代之居"的洛水,那流动的分明是中华民族悠长绵延的历史啊!过洛水东行不远,车在一片屋舍质朴的村旁停下,走下车来,雨竟停了,天空湛蓝而清澈,空气凉爽而清新。北望邙山,深黄而凝重;南顾嵩岳,峭丽而苍翠。上为苍苍洛河,下去悠悠伊水,东边十余里就是伊洛二水汇流之地,这里土地肥美,平坦无垠,有舟楫之利,渔猎之便,与记载的夏都斟鄩多么吻合,这两条古老的河水,多么似华夏母亲伸出的秀丽双臂,怀抱哺育了东方文明的一块神奇土地!

在这里长期驻扎的中国科学院夏都考古队的杜金鹏研究员应约而到,告诉我们,1959年夏,我国考古队为探寻夏墟来到这个很少有人问津的二里头村,发现大量的古代的瓦砾,经初测,在这南北1.5公里、东西两公里的范围内,堆积着大量的文化层,一般在两三米、厚的竟达五六米,经过30多年来大规模的科学发掘,证明二里头遗址是上古时期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都邑,遗址内分布着宫殿、陵寝、房屋、道路、窖穴、水井,还有铸铜、制骨、酿酒作坊及墓葬群等,年代为公元前2000余年至1600年间,是夏王朝纪年范围。继而科学研究证明,这里就是古文献记载的夏王朝斟鄩国都,先后有夏太康、羿、桀等五位君主在这里称帝,时间达110年。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夏为传说朝代,这里为夏是中国奴隶社会出现后的第一个王朝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依据。二里头夏之国度继而蜚声中外,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子学者,来这里觅古祭祖,考察研究。

由于道路泥泞,我们不能亲临宫殿遗址,然而倾听这千古辉煌史迹,更令人神往心仪。望着麦田之上次轻盈飘浮的白云,透过时空的隧道,眼前仿佛幻化出上古时期"苑圃倚错,宫观高昂"的宫殿,一代君主在这里指点江山,几位宫女舞霓裳飘舞踏着洛水氤氲之气凌波而来,无数勤劳古扑的先民们在肥沃的土地上栽植稷黍,劳作生息……

夏·二里头遗址觅踪

在考古队的一座雅致的仿古建筑里,我们看到二里头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有一米多高,直径约25公分的排水用陶制管道;有举行祭祀和盛宴用的石磬、陶埙等乐器;有装饰用的玉制一首二身龙纹;有古拙别致的青铜工具、武器和酒具,其制作工艺表明青铜文化在夏代已进入成熟阶段,更可贵的是用来求神问卜的卜骨和陶文,应为中国汉字的雏形。这一件件默默无言的珍贵文物,昭示着一个庄严肃穆,一个热闹繁荣的夏之都市。城市是人类社会作用于地理环境的集中点,它汇聚了较多的科学、艺术和人才,集中了较多的生产、生活和公用设施,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荟萃点,作为国度更是国家、民族的时代文化风貌和最高水平的体现。这些在二里头都有着最强烈、最突出的反应,这里是目前已发掘的中国最早的都城,是华夏大地上最古老,最灿烂的城市之光。

夏·二里头遗址觅踪

几位考古工作者正在将从田野采集来的陶片认真冲洗,观察辩解,台湾客人抚摸着夏之陶片,久久沉思不语,是在于勤劳伟大的先人双手紧握,还是与一脉相承的先祖默默私语。这里的每一片陶片,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每一寸土地无不浸透远古先民的热血汗水,海峡彼岸的炎黄子孙,怎会忘记这神奇的故国土地?他们已将二里头古代宫殿按照历史的原貌,复制于宝岛,了一份寻根之情,相思之冀……

在行将告别二里头时,潘老先生将自己的外套脱下,铺在潮湿的泥土之上,双腿下跪,两手扶地面叩首,随同而来的海峡游子也都双手合十,恭敬而立。潘老先生不顾泥泞,越过沟坎,在麦田边采取一块泥土,认真地放在洁白的手绢上说,回到台湾,我要告诉子孙,这里就是皇天,这里就是厚土……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望着这片苍古的土地,我忽然想,如条件许可,在这夏都遗址上,复原部分宫殿街市,让华夏子孙顶礼膜拜凝聚,再铸华夏民族辉煌,那该多好啊!同来的考古所同志说,这里已经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修重建工作已在规划之中。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金碧辉煌的宫殿一定会在这里耸起。

(该文首发1996年第一期《九都社科》,后《城市导报》、《黄河黄土黄种人》以及美国、台湾等报刊杂志刊出,并收入有关文集中。)

夏·二里头遗址觅踪

【作者简介】唐燕生,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洛阳市河洛文化论坛常务副主席,文史作家,诗人,著有《走进洛阳》三卷本以及《千年帝都今何在》等。

夏·二里头遗址觅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