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抱柱,藍橋遺夢—試問《史記》中真有愛情嗎?

尾生抱柱,藍橋遺夢—試問《史記》中真有愛情嗎?

在《史記》中,尾生的名字至少出現過兩次:

一次是魏無知與劉邦談陳平之用:

“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

尾生的行為固然感天動地,與他人卻一無是處,不如不用。

一次是蘇秦遭人誣陷時,對燕王所作的一番陳述:

“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於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汙武王之義而不臣焉,辭孤竹之君,餓而死於首陽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數千裡,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粱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燕、秦之威於齊而取夫功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

信如尾生與孝如曾參、廉如伯夷相提並論,但也用來說明誠信只是用來自我完善,不是用來幫助他人的。

其實,尾生的故事出自《莊子·盜蹠》:

世之所謂賢士,莫若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骨肉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最後,莊子給這六名所謂的賢士下了結論:“此六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白話就是說:“這以上的六個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豬以及拿著瓢到處乞討的乞丐相比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重視名節輕生赴死,不顧念身體和壽命的人。”

太史公冷冷地,只把尾生當作守信重諾的模範,與愛情沒有扯聯上半點的關係。確實,尾生抱樑柱而死這件事,可能真的與愛情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還有,項羽與虞姬之間有愛情嗎?真相也許只是虞姬不過是楚霸王的一時之歡;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間有愛情嗎?真相也許只是一位拜金的帥哥設計吃富家女軟飯的故事;齊襄王與君王后之間有愛情嗎?真情也許是一位心機婊趁王子落魄藉機上位而已……

但是,我們寧願相信

尾生是守候心愛的女子、為了愛而死。

於是詩人洛夫寫道:

“我在千尋之下等你,

水來,

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

我在灰燼中等你……”

後世的人們,把愛情賦予喜歡的歷史人物,並進行一代一代的演繹,使歷史的人物和事件脫離了真相,而變的豐滿、曲折、蕩氣迴腸。

只有這樣,項羽才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西楚霸王;相如和文君才可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君王后才留下“玉連環、臨終言”的故事流傳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