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新藥為何令業內謹慎業外熱情?

關注知藥客(公號)醫藥代表的業務助手,學習、分享、展業上量更簡單!

新藥有條件上市,多個問題待解,披露的數據引來業內人士的疑問,包括該研究顯示有效的終點指標存在單一性及主觀性,試驗過程中數據有難以解釋的走勢,且該藥作用機制缺乏說服力等

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新藥為何令業內謹慎業外熱情?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患老年痴呆症的病人約為5000萬,預計2030年將達到8200萬人。2018年10月30日,南昌,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正在休息。圖/視覺中國

時隔17年才終於又有阿爾茲海默病新藥上市,而藥品來自中國。市場對此態度熱情,但該藥臨床試驗結果也引得諸多業內人士的質疑聲。不乏業界人士表態期待儘快看到關於此藥品更全面的臨床試驗數據。


這款備受關注的新藥名為甘露特鈉膠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屬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原創新藥。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消息,批准GV-971有條件上市,但其“附加”的多項條件讓該藥前景並無想象中樂觀。


目前該藥品的量產正在快速推進。11月3日,中科院在上海召開新聞發佈會。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表示,GV-971即將於11月7日投產,並會在12月29日前把藥物鋪到全國渠道,浦東新區目前已提供40畝地用於產業化,今年內動工,如果三年能夠完成建設,可滿足200萬患者用藥的銷售。上市後研究則從明年開始。

市場“重磅炸彈”


GV-971是一種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分子,從耿美玉發現這一分子,到其闖過III期臨床試驗,並最終上市,總共歷經22年。期間,其研發曾得到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多個重磅項目的資助。


在此之前,已有十多年時間全球沒有治療AD的新藥問世。根據PhRMA統計,在1998年至2017年之間,全球僅有4種治療AD的新藥獲批,包括三種乙酰膽鹼酯酶抑制劑(Donepezil, Galantamine和Rivastigmine)和一個穀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Memantine),另有146項相關藥物試驗以失敗告終,且獲批藥物也均以緩解症狀為主,無法改善或逆轉疾病發展。


即使小規模試驗順利,一旦進入II期、III期臨床試驗,AD候選藥物的表現也往往不理想。輝瑞、羅氏、禮來、默沙東及強生等全球頂尖醫藥企業,都曾試圖找出能夠延緩AD進展的藥物,但紛紛折戟。其中輝瑞與楊森合作的Bapineuzumab、羅氏的Crenezumab、阿斯利康的Lanabecestat、默沙東的Verubecestat及禮來的Solanezumab等候選藥物均倒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單一且主觀的指標

根據公開信息,GV-971的III期臨床試驗共納入818名患者,他們被隨機分為口服GV-971藥物450毫克/次,每日兩次,或安慰劑治療,時長為36周。所有試驗參與者年齡都在50-85歲之間,符合輕至中度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標準。


試驗設置了多個終點指標,其中主要指標為ADAS-Cog 12(阿爾茲海默病評定量表-認知量表),此外還有多個次要指標,包括CIBIC plus(臨床印象變化量表),ADCS-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NPI(神經精神問卷),沒有生物標誌物等相對客觀易測的指標。


GV-971之所以被認為有改善認知的效果,與其主要指標呈現的結果有關。在試驗進行36周後,服用GV-971的試驗組與安慰劑組的ADAS-Cog 12評分平均差值為2.54,且這一差值被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機制仍未明

除了試驗設計和結果中的“缺陷”,機制解釋缺乏依據是該藥被詬病的另一個原因。

在綠谷製藥的官方微信號中,耿美玉在介紹該藥作用機制表示,GV-971主要是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異常增多,以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最終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改善患者認知。

如果前述機制屬實, GV-971的作用機制不僅能夠同時滿足現有兩大AD藥物機制假說,同時也將成為目前研究火熱的靶向腦-腸軸概念的臨床落地。“神藥啊,”前述藥物設計博士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