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1622355338


秦武王原名嬴蕩,秦惠文王之子,他一出生便是繼承人,地位高貴其母是楚國的公主,因此早早就被立為世子,秦惠文王死後他繼承了王位即秦武王,他最討厭的人便是嬴稷,原因是:嬴稷是母親妹妹的兒子,很可能奪得自己的王位,小時候便經常欺負嬴稷。因此秦武王是不可能指定嬴稷成為新一代王的,就算嬴蕩沒有子嗣還有很多與自己交好的兄弟,怎麼都輪不到嬴稷。

那為什麼嬴稷最終成為了繼承人呢?

首先從嬴蕩沒有機會選定繼承人說起

嬴蕩在繼位三年後,打通了秦國首都直通洛陽的通道,洛陽是周天子的地盤,當時的周天子早已沒有了一點實權,大國紛紛自立,只有名義上是周國的附屬國,從嬴蕩進洛陽就能看出,周國沒有了一點大國的威嚴。


大禹曾築九鼎,來定天下的九州,商周時期大家都認為誰手裡掌握九鼎便是天下之主,嬴蕩看到了九鼎便問周天子這是什麼東西,周天子回答是九鼎,不識字的秦武王知道這是寶貝,國力強大的秦國,讓秦武王膨脹,認為什麼樣的好東西必須都在秦國。


嬴蕩立馬找人來想要將九鼎搬回秦國,可週天子告知他這是天下之主的象徵,他理應留在洛陽,嬴蕩的無知暴露無遺,因此非常生氣,不過自己還是不敢殺了周天子的,雖然他有這個實力,可由於自己過激的舉動,讓秦國受到六國的圍攻是得不償失的。


“機智”的嬴蕩說:如果我能舉起這些鼎來,我是不是可以搬回秦國呢?周天子認為這鼎有千斤重,以一人之力根本舉不起來,便回答說:只要您能舉起來,這些鼎你都可以搬回你的家鄉。


不料眼看就要舉起來,秦武王受不了鼎的重力一下子把自己憋死,此時的秦武王不過23歲,因此可以看出他是根本沒有機會立嬴稷為王的,當時的嬴稷還在燕國為質,秦武王是沒有時間做指定誰是之後的王位繼承人的。

既然秦武王沒有指定繼承人,嬴稷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秦武王死後,秦國上下大亂,此時急需一位王子來繼承王位,秦武王本人是沒有孩子的,畢竟舉鼎死時才23歲,嬴稷登上皇位的原因與武王無子有莫大的關係,秦惠文王的兒子有很多,堪大用的也有不少。


遠在燕國的嬴稷能夠登上皇位絕對是徹徹底底的運氣,趙武靈王看中了嬴稷比較好控制,因此將其扶上王位,此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秦武王的母親發了瘋一樣的質問嬴稷的母親羋八子是如何讓趙國支持嬴稷的。


羋八子笑而不語,因為在此時與一個發瘋的潑婦解釋是沒有用的,誰坐擁了秦國天下,只有自己心中清楚,嬴稷做了四十多年皇帝,大權一直牢牢把握在羋太后的手裡,羋八子也成為了中國古代第一位太后。

因此才會說嬴稷能夠成功登上皇位,完全是靠運氣,根本沒有一點自己的實力成分,嬴蕩死的也是非常的不值,或許這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代表吧!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摯潷畫畫紅塵


秦武王死於意外,根本就沒有來得及指定繼承人,就去世了。

秦武王叫嬴蕩,是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惠文王就車裂商鞅的那一位國君,秦武王20歲繼位為秦王,在位僅三年,秦武王在位期間,攻佔了韓國重鎮宜陽,打通了秦國直接通往東周都城洛陽的通道,可正是這一行為,導致了秦武王意外身死。



秦武王好武,尤其喜歡大力士,秦國打通了洛陽的通道後,秦武王便率領大力士到洛陽舉鼎比武,結果由於舉鼎發生意外,秦武王被千斤巨鼎砸斷右腳,還沒有來得及回家,當天晚上就在洛陽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亡。

秦武王之所以不可能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的原因是:



1、秦武王死的時候年僅23歲(虛歲),還沒有兒子,哪有這麼年輕就指定繼承人的?

2、秦武王死的太突然了,來不及指定,從他被鼎砸斷右腳到去世不過短短几個小時而已;

3、秦武王死在國都之外,無法指定。

4、秦武王被鼎砸中後,很可能失血過多,沒有清醒的頭腦,甚至可能都沒有醒過來,處於昏迷狀態,無法指定。



5、秦武王隨身跟隨人員都是大力士和武力,沒有朝中的政治人員,他們可沒有這個覺悟讓秦武王在去世之前指定一個繼承人。

秦昭襄王嬴稷被立為秦王,並不是秦武王的指定,而是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嬴稷也是秦惠文王的兒子,是秦武王嬴蕩同父異母的弟弟,嬴稷的親生母親是宣太后,也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羋八子。



嬴稷之所以能夠繼位為秦王,來自當時秦國國內和國際雙方面的支持。

秦武王贏蕩在洛陽去世後,沒有兒子,於是嬴蕩的弟弟們開始爭奪王位,秦惠文王的王后,也就是惠王后聯合武王后擁立公子壯欲稱秦王,而秦惠文王的小妾羋八子與弟弟魏冉原本是擁立公子芾的。



公子壯是惠王后的兒子,秦武王的親兄弟,按理說他的繼承權最高,而當時的羋八子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公子稷(嬴稷),次子公子芾,三子公子悝,羋八子聯合弟弟魏冉與惠王后、武王后及公子壯爭權。

當時的公子稷在燕國當人質,而趙國國君趙武靈王聽說了秦武王去世後,起了干涉秦國內政的想法,想起了秦國還有一個公子在燕國當人質,於是就向燕國說起這事,燕國為了不得罪趙武靈王,也支持了將公子稷送到秦國當秦王的想法。



趙武靈王之所以干涉,是因為希望借且自已的擁立之功,為趙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因為秦國國君如果趙武靈王協助登基的,那麼趙武靈王在秦國就會很有話語權,也能獲得政治利益,為此趙武靈王還赤裸裸的以武力威脅秦國,必須讓嬴稷當秦王,否則會發動戰爭。

這樣的話,趙國、燕國都支持公子稷當秦王,再加上公子稷的母親羋八子與弟弟魏冉是楚國人,公子稷也有楚國血統,因此也獲得了楚國的支持,這樣,戰國七雄有趙、燕、楚三個國家支持嬴稷當秦王。



秦國國內的惠王后、武王后及公子壯迫於國際壓力,只得做出讓步,暫時同意讓嬴稷即位當上秦王,而羋八子與魏冉也同意嬴稷即位,這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但是公子壯等人並不甘心,在秦昭襄王嬴稷即位的第三年發動叛亂,結果不敵,參與叛亂之人都被誅殺,秦昭襄王也就坐穩了王位。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王蕩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那是電視劇的說法。

秦王蕩是惠文王駟的嫡長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在去周都作大死舉鼎被壓死後,諸多秦王駟的庶子開始了王位爭奪戰,公子稷上位是鬥爭勝利的結果,並不是正常繼位。

秦駟的王后只有武王蕩一個兒子,秦蕩是死後就沒有兒子了,可能是不甘心大權旁落,惠文後推出了公子壯,跟羋八子的兒子公子芾較量上了,總體上將王位之爭就是惠文後和羋八子的戰爭。

羋八子是秦駟的妾,是楚王室成員,應該是比較邊緣的支系不清楚其父親是誰,羋八子當時有三個兒子,長子稷還在燕國當人質,所以羋八子推出次子芾作為候選人,可以說沒秦稷什麼事。

惠文後的優勢是她是王后,但秦壯不是她的兒子即不是嫡子。

公子芾也不是嫡子,按說沒有優勢,奈何羋八子的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在軍中很有勢力。

雙方各有優勢,誰也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一個外人站出來了,他就是趙武靈王雍,他說我支持羋八子的長子,其他一概不認,羋八子一看都是自己兒子也沒差,於是轉而支持長子稷。

本來妻妾相爭不相上下,但一股強大的外援加入,天平就傾斜了,最後公子稷勝出,是為秦昭襄王。

不甘失敗的公子壯後來發動了叛亂,但被鎮壓了,史稱「季君之亂」。



長島男爵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因為秦武王嬴蕩死的時候才二十二歲,雖然娶了魏國女子為後,但還沒來得及生下兒子。

《史記·秦本紀》:“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

實際上就算秦武王有兒子,但考慮到兒子的年紀肯定非常幼小,也很有可能讓弟弟繼位。

首先,秦國相對於中原各國來說,地處偏僻,繼承製度方面也有些不同。是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這兩種繼承製度都有。

雖然大部分時候是父死子繼,但兄終弟及的幾率也比其他諸侯國大得多。

從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共經歷了37位君主,其中有秦德公,秦成公,秦穆公,秦懷公,秦簡公(叔繼侄位),秦昭襄王都是兄終弟及。

其次,秦國西有戎狄的威脅,東有其他各諸侯國虎視眈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才能穩定局面。

秦國的領土是秦王室帶領著秦土上的人們一寸土地一寸血打下來的。歷代不乏戰死的王侯,比如:

第四任秦仲,“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
第五任秦莊公,“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第九任秦寧公,“十二年,伐蕩氏,取之。寧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憲公在伐蕩社戎的時候去世,年僅二十二歲。
第二十三任秦躁公,“十三年,義渠來犯,直抵渭南。十四年,躁公死,立其弟懷公為君。”

每次秦國幼主登位就會朝局動盪,為外部所趁,所以。

比如公元前704年,秦寧公突然暴亡,幾個兒子都沒成年,大臣趁機廢掉太子,立秦寧公的幼子,時年才五歲的秦出子為秦公,連續六年內部爭鬥,最後出子被弒,先前被廢掉的太子繼位,是為秦武王。

又比如公元前386年,秦惠公病死,他的兒子出公在母親的扶持下登位,時年兩歲,因為其母重用宦官和外戚,在位才兩年,就被秦國的宗室推翻,才四歲的出公和其母就被投入渭水溺死。

所以,秦國的王位不是一般人能坐穩的。

幼主繼位,不管對秦國還是對幼主來說,都是不利的事情。

最後,秦昭襄王能夠在秦武王一眾弟弟們脫穎而出,最後登上王位,與其母秦宣太后有密切的關係。

實際上當時的秦昭襄王在繼承順序上並沒有任何的優勢,一來他人還在燕國為質,二來秦武王嬴蕩也有自己的同母弟公子壯在側,又有秦惠太后和一干大臣的支持。

但是秦昭襄王卻得到了其他幾個大國的支持,有當時的強國趙國、燕國以及羋八子出身的楚國,最後秦國國內的勢力迫於無奈只能讓步,迎立了嬴稷為秦王。

所以,秦昭襄王能繼位,既是因為秦武王無子,也是因為當時在各大國縱橫捭闔間得到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一點運氣,終於讓戰國最長“待機王”有了上線的機會。


閒話說歷史


秦武王屏一口氣,喝聲“起”那鼎離地半尺,瞬間力盡失手,鼎墜壓斷脛骨,當天午夜氣絕身亡。

秦武王突然離世去且沒有子嗣,為了繼任者的問題大家產生了分歧: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

惠文後想立公子壯;

趙國國王趙雍非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

最後屈從於趙國的壓力,立公子嬴稷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

秦武王為什麼突然過世還得從秦國大將孟賁說起,孟賁是有名的大力士,曾經有一天,在野外看見黑黃兩頭牛頂在一起,孟賁過去用手分開兩頭牛,黃牛伏地,黑牛還頂鬥不止。惹怒了孟賁,他一手按住黑牛牛頭,一手拔出牛角,黑牛立刻死掉。孟賁這樣的勇力之士秦武王非常喜歡。

前307年,秦國攻下韓國宜陽,秦武王帶著任鄙、孟賁等勇士到宜陽巡視,之後又進入天子國周赧王所在地洛陽,前往太廟觀看九鼎。太廟裡的九鼎是大禹當年用九州的貢金而鑄成,上面分別記載著九州山川人物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都有龍紋,又稱“九龍神鼎”。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即九州名)到了周朝遷洛陽。秦武王等人觀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讚歎不已。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說:“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秦武王問任鄙、孟賁說:“你們二位,能否舉起此鼎?”

任鄙推辭說:“我只有百鈞之力,此鼎重千鈞,無法舉起。”

孟賁說:“我試試。”

孟賁用兩根粗繩系在鼎耳之上,伸開雙臂,套入繩索之中,喝道:“起!”那鼎離地半尺,重重砸在地上。由於用力過猛,眼珠向外凸出,眼眶流血。

秦武王說:“雖然勉強舉起,也太費力了。你既然能舉動,難道寡人舉不動?”任鄙勸說:“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試!”秦武王不聽,脫下錦袍玉帶,大踏步向前,亦將兩臂套入繩索中,喝聲:“起!”那鼎亦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腳上,將脛骨壓斷。當天半夜,氣絕而亡死於洛陽,時年23歲。


刪繁就簡347


秦武王倒是挺想指定個繼承人的,可惜條件不允許啊。嬴稷原本也絲毫沒有機會,但是架不住有“外國人”助力。

死於意外

秦武王嬴蕩,秦惠文王的嫡長子,法定繼承人。治理國家好壞咱不說,他有兩個最大的愛好——舉重、角力。角力呢,也就是最原始的徒手搏鬥,就因為嬴蕩這個,跟他一起PK的幾個哥們兒,任鄙、烏獲、孟說等等這幫人都做了大官,嬴蕩沒事兒就跟他們舉舉重比比力氣,角角力比比武藝。可是玩久了也煩,總得有點新花樣,孟說提出來說,別的都太輕了,要舉就興“龍文赤鼎”。

這“龍文赤鼎”乃當年大禹所鑄,天下分九州,一鼎代表一州,據《東周列國志》所言,“龍文赤鼎”上面刻著一個雍字,也即是秦國所在地,所以嬴蕩舉的不是其他鼎,而是“龍文赤鼎”。

縱然秦武王力大無窮,可這鼎終歸不是他能隨便舉的。雖然興致勃勃地到了周都洛陽,可是舉鼎之間還是發生了意外,大鼎脫手,直接砸折了他的脛骨,氣絕而死。

候選人

嬴稷,即秦昭襄王,母親即是後來的宣太后,如今的羋八子。


秦武王死了,按正常來說,有子選子,無子選兄弟。秦武王確實沒兒子,嬴稷就是第一繼承人?

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從長序順序來說,還有一位庶長子嬴壯,而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支持的也是嬴壯,所以不管是秦武王死後是否有指定,都不會是嬴稷的。

在影視作品之中,嬴稷和嬴蕩的關係算是比較差的,歷史上應該也是如此。羋八子雖然位置不高,位居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但是她卻能為秦王生下三個兒子,除了嬴稷之外,還有後來“四貴”中的兩位高陵君嬴悝、涇陽君嬴芾,應該還是比較受秦惠文王寵的,相比之下,只有嬴蕩一位王子的惠文後的嫉妒之心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嬴稷也早早被送去了燕國當質子。因此,在秦武王去世以後,實際上宣太后此時支持的並不是嬴稷,反而是她的另一個兒子嬴芾。

意外的助力

可見,這時候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惠文後支持的嬴壯與宣太后支持的嬴芾之間,跟嬴稷是沒有絲毫關係的。但是,這時候一股外國勢力出現了,即當時因為“胡服騎射”改革強大起來的趙國國君趙武靈王。

這位“哥哥”站出來,直接插手秦國內政,他說,我既不支持嬴壯,也不支持嬴芾,我還是覺得在燕國做質子的嬴稷不錯,你們要不選他吧。

此時,對宣太后來說,嬴稷、嬴芾都是自己的兒子,區別倒是沒那麼大,既然有強大的趙國支持,那事情就簡單了。於是,找趙武靈王幫忙,把嬴稷從燕國接回了秦國。就這樣,原本沒啥機會的嬴稷成為了秦國國君。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血和犧牲自然是難免的了,惠文後、公子壯及他們的支持者,都免不了被屠殺的命運。


水一白聊歷史


秦武王嬴蕩身為一國之君,居然跟人家比賽舉重,結果被重鼎給砸死了。可以說在歷史上找不出第二個像他這樣子“奇葩”的國君了。但關於題主所說的秦武王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這一點純屬子虛烏有。畢竟秦武王嬴蕩死的意外,根本沒來得及指定何人繼承他的王位。只是秦武王在他舉鼎身亡後,由於當時的他還沒有子嗣,這才有機會輪到秦昭襄王嬴稷。

秦武王死的意外,嬴稷能繼位,真心不容易!

秦武王嬴蕩死後,當時秦國國內可以繼承王位的人不止嬴稷一個,畢竟秦武王的兄弟太多了,如秦昭襄王嬴稷、涇陽君嬴芾、公子壯等等。

並且從一開始,嬴稷就不在眾臣選舉的繼承王位的人選之中,再加上此時的嬴稷還尚在燕國為質,甚至連自己的哥哥秦武王嬴蕩去世的消息都不知道。

甚至他的母親羋八子一開始也沒有支持嬴稷,而是支持他的弟弟嬴芾,嬴稷雖為羋八子的長子,但嬴稷遠在燕國為質,所以羋八子一開始便全力支持自己的次子嬴芾,在加上當時秦武王的生母惠文後支持公子壯,並得到樗裡疾的支持。

而此時的嬴稷可以說是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繼承王位。

但是有時候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這個時候趙國出手了,在趙武靈王的護送下嬴稷回到了秦國。並且當時的趙國國君趙武靈王,直接指定要嬴稷來繼承王位。

加上因為秦武王嬴蕩的意外死亡,秦國國內比較混亂,在這種緊要關頭之下秦國不想與日益強大的趙國為敵,所以秦國在迫於趙國方面的壓力下,加之嬴稷為羋八子長子的前提條件之下,就這樣嬴稷繼位了。

可以說沒有趙國的話,秦昭襄王根本是沒有機會當上秦國國君的。

可以說秦昭襄王嬴稷得以繼位,包含了很大成分的運氣值,先是秦武王嬴蕩自己作死給嬴稷創造了繼位的可能性、秦國內部關於繼承人的分歧給他爭取了時間、趙國的干預成為他繼位的籌碼!


像素說歷史


這裡要糾正一個事實,秦武王臨終前並未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任者。

指定嬴稷的人是他的母后,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而宣太后想要立他,也並非因為她是自己的兒子,而是另有原因。

深受各種影視劇的影響,有人認為秦惠文王在晚年時曾有志於立嬴稷為王,甚至還編排出是秦武王搶了嬴稷的王位,所以秦武王繼位以後,就把宣太后母子扔到燕國去。但這很顯然是錯的。
秦惠文王雖然去世時年僅46歲,姑且我們不論當時有沒有留下遺詔,可以肯定的是,秦武王擁有絕對的繼承權,因為他是惠文王和王后所生的嫡子。
惠文王所有兒子中,史書記載還有兩個比秦武王年齡還大,分別是公子壯、公子雍,但因為不是嫡子,所以沒有繼承權力。
在當時來看,惠文後這一生應該也只有這一個兒子,況且這個兒子當時就已經19歲,符合繼位年齡。
而嬴稷當時不過是庶出的公子,宣太后也只是惠文王的一個妾室,所以才叫羋八子,而且嬴稷年僅15歲,在所有庶出的公子中,還有之前提到過的公子壯、公子雍,就算是要爭也輪不到他。
嬴稷即位前地位不是很清楚,至少並不是很受重視,因為史書記載只有一句,早年燕國為人質。
秦武王舉鼎去世以後,根本沒有來得及留下誰繼承王位,況且,秦武王死的時候,也沒有留下子嗣,這樣一來,就只能從兄弟裡面挑選一個。
在秦國,當時扶持繼承王位的人有兩大派,以宣太后為首的,打算立公子芾,而以惠文後為首的,打算立公子壯。
惠文後立公子壯其實也很好理解,公子壯是庶長子,在已經沒有嫡子的情況下,選長子是最合適的。
宣太后選擇公子芾,一方面他要為自己爭取利益,畢竟嫡子已經沒有了,如果想要獲得地位,就必須從子嗣中選擇一個公子。
除了嬴稷以外,宣太后還有兩個兒子公子芾、公子悝。
嬴稷雖然為長,但不在身邊,因此宣太后只能選公子芾,之所以能夠和惠文後爭鬥,是因為當時宣太后得到了丞相樗裡疾的支持,樗裡疾本身是秦國宗室重要將領,有了這樣一個巨大支持,公子芾的贏面很大。
但變故又發生了,當時趙國聽說這件事情以後,覺得有機可乘,尤其是趙武靈王希望能夠在秦國扶持一個親趙的國君,為此不惜代價,從燕國把嬴稷請回來,迫於當時趙國的壓力,加上嬴稷本身也是宣太后長子,所以心理上沒有什麼坎。
宣太后在樗裡疾和弟弟魏冉幫助下,戰勝了惠文後以及公子壯、公子雍一夥人,扶嬴稷上位。
一開始秦國的君臣都不同意,直到魏冉、樗裡疾等公開表示支持以後,這才平息了國內的反對情緒,秦昭襄王正式繼位,權柄都把持在舅舅和母親手中,直到40年以後才掌握了實權。

漫步史書


秦武烈王臨死前指定秦昭襄王為繼承人?提問者又看了哪部電視劇了?如果秦武烈王制定了繼承人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季君之亂”了……想必提問者是電視劇看多了,把什麼《大秦帝國》《羋月傳》都當成真實歷史了。



真實歷史上,秦昭襄王繼承王位與秦武烈王沒有半毛錢關係!秦武烈王是秦惠文王的嫡長子,是惠文後的親生兒子。順帶說一下,惠文後是魏國人,不是羋姝!更不是宣太后同父異母的姐姐!秦昭襄王則是庶出,是宣太后所生,彼時宣太后只是秦惠文王的妾,封號八子。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後,嫡長子秦武烈王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王位,成為了新任秦王。如果歷史正常發展,基本上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就可以提前退休了。可是,這位秦武烈王偏偏不走尋常路,到周天子家串門都不忘顯擺顯擺自己“天生神力”,居然在周王畿拿周天子象徵權力的九鼎玩遊戲!結果,舉鼎時一不小心沒站穩,讓銅鼎把腿給砸斷了。那會兒可沒有現代骨外科,這種粉碎性骨折直接要了秦武烈王的小命!史載,秦武烈王“絕髕”而亡,身後連一個兒子也沒有留下。而且,事起倉促,秦武烈王也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



一聽說秦武烈王死了,秦惠文王庶出的兒子們開始坐不住了,一個個摩拳擦掌,都奔著王位來了。就在這個時候,秦武烈王的生母惠文後推出了秦惠文王的庶長子公子壯(季君)。宣太后一見機會來了,也不甘示弱,準備推兒子上位!但是,最初宣太后想到的並不是在外為質的兒子公子稷(秦昭襄王),而是另一個兒子公子芾。惠文後、宣太后兩大勢力展開了王位角逐。宣太后因為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手握重兵,同時私下裡很可能和自己的小叔子樗裡疾也達成了某些默契,讓樗裡疾在這場王位爭奪戰中保持了“中立”。最終,宣太后漸漸佔據了上風。



就在這個時候,年少氣盛的趙武靈王(就是讓親兒子活活餓死的那位)也坐不住了。他派人從燕國接回了為質的公子稷(秦昭襄王),並將其送回了秦國。什麼情況?趙武靈王這是幹嘛?行善積德?您覺得會嗎?在護送秦昭襄王回秦的同時,趙武靈王向秦國發出了外交照會:“趙國支持公子稷當秦王,其他一概不認。不行咱就開打!”面對趙武靈王咄咄逼人的態勢,惠文後只得妥協、接受既成事實,而宣太后見同樣是自己親兒子,也沒有表示反對。就這樣,秦昭襄王陰差陽錯地當上了新任秦王。



因此,秦昭襄王根本不是秦武烈王指定的繼承人!他最應該感謝地應該是趙武靈王,連他媽都沒打算讓他上位!如果不是趙武靈王橫插一槓子,秦昭襄王別說是回國當秦王,恐怕只能繼續留在燕國當人質了……在秦昭襄王成為秦王之後,惠文後、公子壯以及秦惠文王的其他幾個庶出兒子並不死心,於是聯合發動叛亂,想要武力奪權。結果,被宣太后聯合自己的弟弟魏冉一舉拿下,史稱“季君之亂”。惠文後、公子壯被殺,宣太后趁機發難,將秦武王的王后也驅逐回了魏國孃家。自此,宣太后一家獨大,成為了無冕秦王。之後,宣太后與其弟弟穰侯魏冉幾乎架空了秦昭襄王,宣太后替秦昭襄王做了近四十年的主!直到范雎入秦之後,秦昭襄王才在其協助下驅逐四貴,架空宣太后,最終成為實權秦王!但是,這已經是秦武烈王去世四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秦武王17歲繼位,23歲因過於自信舉鼎而死,前後執政4年多,雖時間短,但對後來的秦國統一卻有不小的貢獻,攻取宜陽打通秦國和周王室的通道,秦武王死後沒有子嗣,也沒來得及指定接班人,秦昭襄王的繼位完全是宮廷權力鬥爭的結果。

秦武王雖沒子嗣,但弟弟卻很多,而且誰都有合法的繼承權,沒有幾個人會想起遠在燕國當人質的贏稽,但朝廷上卻有一個人能夠主導這一切,那就是秦國大將軍魏冉,他是贏稽的親舅舅,前兩代君王對他深受信任,秦武王死的時候他又手握兵權,朝中親信眾多,當然朝中還有兩個人可以決定繼承人,那就是秦惠文王和秦武王的老婆,但是他們身居後宮,又不攝朝政,自然說話就沒多大分量,所以魏冉是秦昭襄王繼位的最大功臣,這也是他和贏稽的母親秦宣太后能在贏稽繼位後能夠把持朝政30多年的原因,前後六次擔任丞相一職。地位之高無人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