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車企”招牌?這家中國公司轉型引發日媒關注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 日媒稱,在汽車市場表現低迷的背景下,作為最大純電動汽車(EV)製造商之一的比亞迪正在加快轉變業務模式。該公司的純電動汽車業務曾實現快速增長,如今的比亞迪正打算卸下純電動汽車企業的招牌,以重起爐灶的決心掀起攻勢。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4日報道,在中國南方城市廣東省深圳市,騰訊控股和華為技術等眾多中國代表性企業的總部所在地。比亞迪的總部也坐落於此。記者9月訪問了比亞迪總部,看到的是不太像汽車企業的有些奇特的景象。“在那裡,比亞迪雲巴在總部大樓間如穿針一般地平穩駛過。”

據報道,比雲巴更厲害的還有比亞迪單軌列車雲軌,這是一個聚集了比亞迪約1000名研究人員,以短短5年開發出來的大型項目。2017年,雲軌被位於中國內陸地區的銀川市作為公共交通率先採用,已啟動商業運營。目前除了巴西之外,還在菲律賓中部的城市推進建設計劃。

比亞迪負責人表示,現在正在世界100多個城市推進洽談有關單軌列車的引用。為了在交通擁堵嚴重的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擴大訂單,正處於展開猛烈銷售攻勢的階段。通過利用屬於主力的電池技術而涉足並開發的比亞迪的單軌列車除了有助於節能之外,建設成本也能控制在地鐵的五分之一左右,這也是其一大賣點。

“我們必須儘快擺脫僅是純電動汽車企業的形象”,比亞迪的內部如今充滿這樣的危機感。

據報道,比亞迪從電池業務起家,以其主要的“電池”業務獲得了穩定的增長,其中不僅包括2003年併購的汽車事業,還有智能手機業務,太陽能發電業務和電動車業務。

不過,任何一項事業都無法擺脫短暫高速成長後的低迷,致使無法導向可持續性的業務擴大,一直以來該公司都在為此苦惱。為解決這個問題,比亞迪給出的一個答案是,擺脫以單純銷售“電動汽車”或其他某一種產品的企業模式,轉變為以擅長的電池技術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整合公司。想象一下,目前世界各地都在追求建設節約能源的智能城市,而比亞迪將成為這一建設中的主力企業。

除了將商業化的新式單軌列車用於公共交通之外,比亞迪還有望大量交付其最擅長的電動汽車。此外,比亞迪現在還專注於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各類蓄電池(儲能)產品。產品已經銷售到了包括歐洲和美洲在內的全球20多個國家,覆蓋範圍很廣,已經達到全球市場累計50000多臺純電動大巴保有量。

據參考消息網瞭解,在該領域,比亞迪在歐洲市場已拓展20年,從匈牙利工廠、法國工廠到英國工廠,比亞迪確立了“歐洲製造、服務歐洲”的理念。據悉,比亞迪還計劃2021年在該領域正式涉足日本市場。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比亞迪還有隱藏的優勢。2006年開展智能手機業務後,該公司受託大量生產華為等品牌的智能手機。今後,在正式普及的下一代通信標準“5G”中,該公司在通信技術上的積累也將被應用於智慧城市的建設中。

對於比亞迪的這些變化,日本的大型企業也開始關注。豐田7月就電池和純電動汽車的聯合開發與比亞迪展開合作,伊藤忠商事也在最近決定和比亞迪啟動回收利用純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大型蓄電池的合資業務。

沃倫·巴菲特領導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自2008年成為出資比亞迪約10%的大股東。“比亞迪不僅是純電動汽車,在單軌列車和電池領域,今後實現大幅增長的前景值得期待”,向巴菲特建議投資比亞迪的伯克希爾的經營方面二號人物、副總裁查爾斯·芒格2月在相關企業的股東大會上作出如此評價,顯示出對比亞迪的期待。

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時,談到了比亞迪未來的戰略。他表示,將來,電動汽車的盈利不是“賣一輛車進賬多少”,而是“讓我們的車每跑一公里能得到多少”。例如,比亞迪5萬臺電動公交車已經在全球300多個城市運行。“我們已經形成體系,把每天收集到的高達1000萬公里的龐大行車數據反饋給開發系統。沒有哪家公司能夠每天收集如此大量的駕駛數據,這是比亞迪的優勢。”

劉學亮稱:“汽車只是比亞迪所有業務中的一部分。除了汽車,我們還擁有電池,IT和單軌等支柱業務。任何業務的出發點都是減少環境負荷,並且我們的優勢在於擁有多個解決社會問題的手段。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像之前一樣僅僅銷售電動車,而是要成為今後為新興國家的環境和擁堵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

對於比亞迪今後海外發展的重點區域,劉學亮給出了兩個答案:“印度政府熱衷於環境治理,目前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在印度擁有最高的市場佔有率。除了新興國家以外,比亞迪從2015年就加強在日本的銷售,並計劃在未來加快產品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