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北京馬拉松,屬於國內大眾高手參與最多的馬拉松。即便有萬般無奈,也不失國馬名號,因為,北馬有它獨具的魅力和氣質,一以貫之的精氣神。

我從2000年開始參加北馬,最早參加的是迷你,記得是紅河贊助的。後來,贊助商換成了三星。然後是全日空、恆源祥、北京現代……每家差不多贊助三年,中間還中斷過一陣子,沒有冠名贊助商。再後來,如你所知,由北京現代固定下來,拉著北馬走上快車道,阿迪達斯也成為北馬的穩定贊助商,金六福開始做金子獎牌,北京馬拉松一夜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一下子就辦了39屆,差點進入不惑之年。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北京馬拉松,實際上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北京馬拉松曾經叫做北京國際馬拉松暨大學生高校挑戰賽,是5個小時關門的混合賽事。與高校挑戰賽合辦是為了湊人數,不然人數太少不好看。所以早年賽事都是大學生居多。而大眾參加的選手,以嚴肅跑者為主,誰沒事兒搞個42.195公里受罪啊。記得我在2006年組織了公司63位同事去參加比賽,涵蓋了全馬、半馬、10K和迷你。當時報名政策極其優惠,10人減免一人報名費,組團報名人夠30人,領隊還額外發一套多威的運動服。不過那個時候舉行馬拉松還是相當小眾和不被理解的事物,觀眾很少,因為封路,路上的行人還經常按喇叭,覺得影響他們交通出行了。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2007年北馬我唯一的照片,當時沒有照片服務)

後來,北馬放寬了關門標準,鼓勵更多人參與。群眾參人數增加,觀眾也不按喇叭了,車上的人等待交通管制的同時還能給選手加油,這是城市巨大的進步,也是馬拉松文化默默生根的時期。

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行,給全國各項體育運動都打了強心劑,跑步也在那一時期得到巨大的發展。李寧2007年成立了李寧Irun俱樂部,08年開始大規模擴張,天津run友堂、深圳run友堂、大連run友堂……相繼成立。同一時期,李寧Irun、跑吧和多威跑友會是無可爭議的跑圈三巨頭,誰要是能穿這三家的衣服參加馬拉松比賽,簡直就是在臉上寫著明晃晃的“資深”。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2008年北馬,穿著李寧Irun俱樂部的衣服是相當拉風的)

北京馬拉松從1981年開始創辦,從未間斷過,很多資深跑友的首次比賽,大都是從北京馬拉松開始的。那時候全國的馬拉松都很少,北京馬拉松(1981創辦)、大連馬拉松(1987)、杭州馬拉松(1987)、上海馬拉松(1996)被稱為四大元老。那時候想要跑100場馬拉松可能要熬上幾十年,不像現在,一年就上千場比賽,發發狠,背靠背的話,一兩年就能成百馬王子。

我對北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帶著一些童年般陽光明媚”的恍惚感覺之中,似乎每次比賽都如年少記憶遙遠又莫名地喜悅。後來翻看自己的跑步記錄才發現,北馬的天氣環境相當複雜,愛恨情仇、苦辣酸甜,跑多了啥都有。北馬有酷熱難耐的時候,跑完一身的鹽粒;北馬有低溫下雨刮風的日子,凍得雙手連能量膠都撕不開;北馬有在寒冷的11月下旬舉行,穿著正宗的冬季跑步“秋褲”還瑟瑟發抖;北馬有藍天白雲,空氣甘冽;北馬也遭遇過嚴重霧霾,給整座城市籠罩上不安……但無論怎樣,第一代跑者都是愛北馬的,那是最初的榮耀和感動,那是身體力行的感動,那是汗水變成賽場頑強拼搏後的獎牌證書的幸福時光。直到今天,蓬勃發展起來跑步運動,還延續著古老而有效的傳幫帶模式,老跑者講述給新跑者故事、知識、技巧、推薦賽事……所以,北馬在跑者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動,和它為很多資深跑者留下過首次難忘記憶密不可分。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北馬的不同風格,跑多了總會趕上一種)

也正因為如此,參加北馬的人,似乎比參加任何其他馬拉松都更加寬容,因為,這裡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誰都不願意去輕易批判的賽事。很多人可能已經忘記了大學教自己專業課的老師,但誰都不會忘記小學的班主任。北馬,就是很多人的小學班主任。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最令我驕傲的是,2014年陪著老爸跑完北馬,他永遠是我的英雄)

2019年的北馬,陰差陽錯改在了11月初,很多人說這是北京最美的季節。其實,很多年前,北馬都是在10月第三個星期天舉行的,時值秋末,黃葉絢爛,低溫不寒,最適合戶外奔跑。只是一段時期霧霾嚴重,才改為相對氣溫較高但能保證小概率霧霾的9月份,實則無奈之舉。包括今年的11月3日北馬氣候宜人,很多人都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也有大量賭運氣的成分,因為第二天,北京又霧霾了。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我老爸是共和國同齡人,2019年北馬是他70歲第8場全馬,5小時05分完賽也PB了)

2019年北京馬拉松共有985人跑進3小時,又創造歷史新高,打破了之前上馬、無錫馬700多人的破3的記錄。這和溫度適宜密不可分,也和來北馬的高手多有關。中國馬拉松2013年大發展,2014年井噴,那一批跑者,經過四五年的努力,正好處在跑步能力巔峰時期。2019年,其實全國各地的跑步成績都在穩步提高,北京馬拉松是武林盛會中的華山論劍,即使抽籤,來的高手也多。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有人評價說今年北馬的補給豐富、觀眾熱情,其實,這都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小事兒,國內馬拉松比北馬更細緻、服務更好地太多了,就拿北馬前一週的成都馬拉松來說,服務和流程體驗就比北馬高出不少。但北馬就是北馬,北馬只有一個!它的魅力根本就不在補給好不好(哪個嚴肅跑者會在意補給的花樣有多少呢?他們甚至根本就沒吃),只要有水和飲料,跑過天安門,足矣。現在北馬名氣大了,中籤率幾乎只有1/5,也正像譚傑老師文章《寫給北馬跑者:別辜負這十一月的溫暖北京》所言,16萬選3萬,5選1,你來跑北馬,你就承擔了另外四個跑者對北馬的嚮往和渴望。這份責任,一點也不小。

努力奔跑,承載榮耀,是北馬從創辦之初就被賦予的特別意義。

不只是北馬,早年的各種馬拉松都非常純粹,跑者都很精英,補給幾乎只有水,但這也足夠了。跑者享受的是與萬千同好一起奔跑,與有共同愛好的知音一起展示跑者的風采和魅力。大家愛的是跑步本身,更快更強更優雅更努力,完全沒有現在的花樣補給和花樣朋友圈。但也正是這種原始本真,決定了北馬國馬的位置。可以說,北馬的好成績和魅力,與補給是否豐厚沒太大關係。北馬是用來打卡的,能報上名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我跑過國內外一百多場馬拉松,橫向對比分析過很多賽事,總結出一條賽事“越來越好”的正循環:賽事有優質的選手參加——賽事形成跑圈盛會、社會熱點——贊助商願意花錢來贊助、城市受益更支持、媒體報道更有品質——賽事更有錢、更有知名度、可以更好服務選手、選手獲得更多成就感——有更多有影響力的選手參加。

簡單說,這就是“優質跑者參加——賽事更有名、利——提升服務、對跑者更有吸引力——來更多優質跑者”的循環。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無錫馬拉松、武漢馬拉松、成都馬拉松等,都是相當不錯的、起了好頭兒並持續正向循環的典型賽事。

實際上,一場好的賽事,舉辦到一定程度,名額有限,一定是要提高“單產”,也就是吸引更多“優質跑者”來參加。優質跑者就是那些跑的更快、更願意花錢、更有影響力的人。跑的快能減少組織運營成本(高手需要的補給、服務、醫療保障更少,甚至減少封路時間。);更願意花錢的跑者除了帶動城市經濟、回饋贊助商權益,也拉動體育消費促進產業繁榮;更有影響力的人能通過自己的渠道去放大影響、拉動不跑步的人跑步、傳播賽事的文化和品牌。

很多人覺得頂級馬拉松越來越難報名了,實際也正是這個“頂級賽事要提高單產”的原因。就比如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跑六大需要什麼要素:有錢、能跑、命好。對應了大滿貫賽事的三種篩選機制:多花錢慈善名額、跑得快達標直通資格,以及靠運氣的抽籤。還有一個隱含的贊助商名額,被贊助商認證值得花費珍貴的名額來邀請參賽的人,那對應的也是影響力。

所以,不要說頂級賽事越來越難報了,讓自己成為跑得更快、消費力更強以及更有影響力的人,你就會暢行無阻,因為這背後的,都是對跑步賽事更大的付出和投入。賽事本身的品質,也和參加的人密切相關,賽事也有和選手匹配的趨勢。

北馬從整體來看,和爆發中的國內馬拉松相比,還是很粗糙的。但他恰恰就滿足了好賽事正向循環的首要因素——優質跑者多。無論辦成什麼樣,領物排隊多長時間、集結和疏散多費勁……所有這些與在天安門前起跑、跑過長安街、穿過歷史古都、抵達奧林匹克公園終點所帶來的榮耀相比,都不是事兒。北馬就是可以任性的天選之子,就是令無數人魂牽夢繞,讓每個高手們趨之若鶩,讓贊助商們樂此不疲的賽事,而這種匹配,還能帶來不斷成長的正向循環。

這裡有正宗的中國跑步文化原點,這裡是夢開始的地方。

北馬的組織流程,特別是志願者,是非常值得稱頌的,很多人都是北馬的死忠粉,做志願者可能都做了好多年。每年北馬都會有大量的跑步團體在路邊加油,這是城市文化的根基。贊助商的活動也花樣繁多,很給力。因為地域特殊、安保等原因,北馬還沒能形成如東京、波士頓那樣讓市民更好參與的氛圍。在無法用最自由的觀眾文化體驗來抒發特色的時候,選手和志願者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北馬關門兔你眼熟嗎?慶慶哥作為關門兔已經連續服務北馬4年。)

回看我參加過的十幾年北馬,不禁感慨萬千,2006年之前參加的半馬沒有獎牌,2007年是我的首次全馬,2008年跑完的時候獎牌居然不夠了,沒發,所以北馬組委會實際上是欠我一塊獎牌的。而後的每一年,我都會準時出現在天安門前,就像回家過年一樣準時。當我們把這些歷史獎牌放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看出北馬逐年的進步,這裡有政府支持、組織者細心的服務,也有所有跑者、志願者、觀眾共同呵護。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我的2007~2019北馬獎牌,08年抵達終點時獎牌不夠了沒給我

辦成什麼樣都有人來——這就是北京馬拉松的精氣神

北馬的精氣神中,天然地蘊含了這兩個字,榮耀!就像個座歷史古城,即使經歷了再多滄桑變化,依然屹立不倒。北馬,即使有再多的不確定和改變,依然是包容,宏大,談起來就會心頭一震的國馬啊。

你參加過幾次北馬?你如何評價它?留言說說你的故事。

黑跑黑話

“北京馬拉松,就跟這座城市一樣,令人感慨萬千。”

北京馬拉松的美好,帶有一部分“中國馬拉松原發地”的朝聖之感,不管賽事服務怎麼樣,它是每位嚴肅跑者的初戀,有必須認真對待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