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晚清皇太子 差点当上皇帝 晚年穷困潦倒

晚清历史中的风云人物,如慈禧太后、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末代皇帝溥仪、隆裕太后等,人们信手拈来、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在这些风云人物的背后,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差点成为皇帝的大阿哥溥儁(音jùn)。

溥儁的父亲是端郡王载漪,母亲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的女儿。自小锦衣玉食的溥儁,是一个典型的八旗纨绔子弟,“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他从小就提笼架鸟、打架闹事,唯独不爱读书。

被遗忘的晚清皇太子 差点当上皇帝 晚年穷困潦倒


《宫女谈往录》中这样形容溥儁:“提起他来,咳,真没法说他,说他傻吧,不,他绝顶明,学谭鑫培、汪大头,一张口,学谁像谁,打武场面,腕子一甩,把单皮打得又爆又脆。对精巧的玩具,能拆能卸能装,手艺十分精巧。说他机灵吧,不,人情上的事他一点儿不通。在宫里,一不如意,就会对着天长嚎,谁哄也不听。”

这根本就是一个被惯坏了的顽童。

可是,1898年,这个顽童竟然被慈禧太后推到政治舞台上来了。

1898年,“戊戌变法”。然而,“戊戌变法”仅搞了100天,就被慈禧太后扼杀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变法6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刑场,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国不可一日无君”,慈禧太后有心废掉光绪帝,便产生了另立皇帝的想法。

被遗忘的晚清皇太子 差点当上皇帝 晚年穷困潦倒


选择谁呢?慈禧太后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选择13岁的溥儁。

1899年,溥儁进入皇宫,入继同治帝为嗣,赏头品顶戴,号“大阿哥”。所谓大阿哥,就是通常所说的皇太子。慈禧太后指令礼部尚书崇绮和大学士徐桐在弘德殿教导溥儁读书,为继承光绪皇帝大业做最后的准备。

登基大典的时间都定好了,是1900年。年号也取好了,为“保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掌控在慈禧太后手中。

慈禧太后废掉光绪皇帝的想法,遭到了各国列强的反对。《国闻备乘》记载,英国公使告诉李鸿章:“邻国固无干与之权,然遇有交涉,我英认定光绪二字,他非所知。”意思是说,他们只与光绪皇帝打交道。

被遗忘的晚清皇太子 差点当上皇帝 晚年穷困潦倒


别人反对,慈禧太后完全可以不予理会。可这各国列强也反对了,慈禧太后就不得不认真对待。在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慈禧太后被迫暂停了废除光绪帝的计划。大阿哥溥儁的登基大典,也搁置下来。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大事情了。先是义和团事起,继而是八国联军进京,随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载漪、溥儁父子随驾从行。

由于此前载漪支持利用义和团对付各国列强,被列入八国联军的祸首名单上。慈禧太后夺其爵位,发配新疆。慈禧太后在从西安回北京路上,以“载漪纵义和拳,获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膺储位”为由,废除了溥儁的“大阿哥”称号,改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衔。


被遗忘的晚清皇太子 差点当上皇帝 晚年穷困潦倒


溥儁因父获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慈禧太后抛弃,只是迟早的事情。

溥儁地位一落千丈。由于他平日里过分傲娇,人缘很差,以至于回京路上连乘坐轿子的资格都没有。

更悲催的日子还在后面。

辛亥革命后,溥儁当上了总统府参议,月薪500大洋。这在当时,可谓高薪了。然而溥儁过惯了挥霍无度的生活,这么点钱显然不够用。偌大的家业,渐渐被他坐吃山空了。

到后来,曾经当过“大阿哥”、与皇帝擦肩而过的溥儁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穷困潦倒,受尽白眼和冷遇,积忧成疾,一病不起,于1942年病逝,时年59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宫女谈往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