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央行轻微下调MLF利率很有效

钮文新:央行轻微下调MLF利率很有效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货币、尤其是现金(M0)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不是利率过高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并不排斥“如果市场降息预期强烈,中央银行应当通过货币政策操作适度引导市场利率降低”。为此,9月20日,在央行上次续作MLF之时,专门呼吁:轻微下调MLF利率,既是借以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尽可能压低贷款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需求,同时也是强化资本市场预期管理的客观要求。

现在看,央行基本还算从善如流,在今天(11月5日)的公开市场操作过程中,续作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尽管总量减少35亿(今日MLF到期规模为4035亿元),但毕竟从两个方向上满足了市场欲求:其一,市场预期央行会全额续作MLF,而实际操作数量所差无几;其二,央行续作1年期MLF操作的过程中,刻意将利率从3.3%下调至3.25%。对此,A股市场给予积极反应,11月5日,银行股引领大盘向上攻击久违的3000点大关。

我们依然坚持观点,中国股市健康发展不仅仰赖中国证监会的各种监管和制度变革,同时也仰赖中央银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选择。这不仅需要央行将利率控制在“市场认同的合意水平”,同时更要付出巨大努力推动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促进中国金融资本化、长期化。我们必须明确:“市场的合理预期”绝非简单的“经营者贪婪”,而往往是“自己无法满足市场正常需求,需要政策帮忙”的表达,市场通过预期的方式告诉管理者:如果政策不调整,那市场将无法达成正常的市场目标。

钮文新:央行轻微下调MLF利率很有效

对管理者而言,市场预期的存在,是一个重要而自然的、市场需求发现的过程。所以,管理者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市场预期,不断用语言和行动引导市场预期合理化,必要时满足市场预期则是最为有效的“预期管理”。当然,这要求我们的金融管理者尽早有效摆脱金融资本时代——金融至高无上的霸道作风,而更多站在实体经济需求角度考虑问题,强化金融管理的服务职能,这同样是新时代对中国金融管理者提出的客观要求。

我们坚持认为,央行没必要一次性大幅调降MLF利率,而更为切合实际的作法是:轻微调低MLF利率5—10个基点,既满足了股票市场预期,激励其向上发展,又明确了央行“引导贷款LPR利率下行”的政策意图。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央行货币政策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尤其可以把“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基数切碎成若干更小的基数,并对中国资本市场构成正面的、持续的激励作用。

不过,比调降利率更有效、更正确的货币政策选择:应当是尽快实施“M2补糖政策”,尤其需要尽快提高中国金融市场M0的数量。

钮文新:央行轻微下调MLF利率很有效

上图表明,中国M0过低。2000年之后,美国M2/M0为历史最高峰不过9倍,现在只有4.5倍;欧元区4.6倍,日本3.2倍;但中国的问题相当严重,M2/M0一路走高,现在已经达到26倍。美国该数值达到9倍时则发生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凭什么容忍这个数值不断走高?这不是重大金融风险吗?实际上,中国经济杠杆率过高的根源正在于此,M0过低的“并发症”严重侵蚀中国经济肌体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