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祕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你可知道,在福州老倉山還有一個隱秘在城市中間的歷史文化名村一一林浦村。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村中一角

林浦本來是個小村落,閩江水環繞四周,潮起潮落,島上鮮有人跡。島民大都姓林,稀稀疏疏分佈在島上,倒也怡然自得。

林浦街,柴坊與石坊,泰山宮,林氏家廟…

關於林浦村,有太多講不完的歷史故事。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新舊交替

林浦古村位於福州市南臺島東北隅,北臨閩江,南靠九曲山,隔江與鼓山相望,有內浦環繞成島。自五代開始,林姓聚族而居,日趨興盛,故稱之為"林浦",迄今已有千年歷史。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村中商業小街

林浦村屬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管轄,因行政區劃調整,現今的林浦村分屬獅山、濂江、紹岐、福廉4個行政村,總人口約7000人。

從福州市區白湖亭乘57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倉山區城門鎮林浦古村。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村中老店

林浦村,是福州著名的文物古村,走進林浦村,這裡的美麗的地方很多,跟著綿羊先生一起欣賞福州古村的文化!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人傑地靈、人文底蘊豐厚;山清水秀、書院亭臺卓立 。”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教場前的大榕樹

林浦林姓人家,歷來注重教育,明代科第官宦興盛,著名的有以林元美為首的"七科八進士",以林瀚為首的"三代五尚書",功名顯赫,這在全國也極為罕見。清朝到民國,同樣人才輩出。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進士街

各色古香的林浦古村及周邊文蘊精深,內涵豐富,名士不少。其歷史遺蹟遺存頗多,極為珍貴,至今還保留著唐宋以來大量的文物古蹟,有唐代的瑞跡寺、甘泉寺,宋代的林橋、斷橋、書院、古井,以及石塔、練兵臺、摩崖石刻等。此外,還有明代的尚書裡牌坊、尚書家廟、尚書墓;清代的進士第、林壽熙故居、邵岐炮臺等,而最有亮點的是當地的“宋帝行宮”與陳丞相祠。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泰山宮

宋帝行宮平山福地

林浦村最初的居民以疍民為主。北宋福州疍民對外貿易繁盛,成了富甲一方的海商,令福州成了“東南大都會”。當年,村內富有的疍民捐款建造一座大石橋不算難事。但是,斷橋建造時間和西外宗正司設立福州時間吻合,或許與西外宗室人員遷入福州,從這裡上岸有關,且石刻文字中提到了“都管幹”三字,此乃南宋軍隊的官職。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西轅門

《宋史》記載:宋德佑元年(1275),元軍順長江而下,佔領南京。翌年,元軍伯顏率兵攻陷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太后及恭帝被擄。德佑二年(1276)閏三月,張世傑、陸秀夫帶著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到溫州江心寺召見陳宜中。之後,命秀王趙與檡先往閩中,浮海南下,遂達福州,從林浦紹岐碼頭登陸,駐蹕於林浦。當時,隨同前來的軍士有十數萬,民二十餘萬,淮兵萬餘。於是削平林浦山峰駐紮,此山從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點兵"之說,而林浦平山堂也成為宋帝行宮。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泰山宮入口處

宋人梁克家主編的《三山志》載:"平山,在開化裡,城門山之西,宋少帝航海時駐兵於此,削平其山故名,丞相陳宜中手書'平山福地'四字刻石。"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正殿

宋德佑二年(1276)農曆五月初一,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在福州擁立九歲的趙昰為帝,是為端宗,改號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以城內大都督府為垂拱殿,號召恢復宋室江山。不久,文天祥也從溫州趕到了福州,參加抗元鬥爭。福州一時成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趙昰與文武官員再次渡海南逃。祥興二年(1279),陸秀夫揹負末帝趙昺在廣東崖山跳海殉國,南宋滅亡。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院內

當年本村老百姓聽到宋軍失敗,小皇帝跳海,不久之後又聽到陳宜中也跳海殉國的消息(實為謠傳),悲痛萬分,後來在宋帝行宮邊專門建了陳丞相祠,塑造了陳宜中像,好讓陳宜中的靈魂回到這個地方安息。此後,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將宋帝行宮、陳丞相祠改為社廟,予以祭祀,冠以"泰山"兩字以為避諱,俗稱"泰山宮"。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如今,林浦泰山宮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林浦村的核心文物景點。建築物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484平方米,由泰山宮、天后宮、總管殿組成。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泰山宮裡所祀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如以宋高宗趙構為泰山,內正殿塑像趙構居中,旁列帝昰、帝昺童子神像,東西兩廳並列,分祀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均以神代人,以避元廷猜忌。倉山區林浦"宋帝行宮"管護所所長林修長先生說:陳丞相祠到了清代,成為一座獨立的祠廟,建築面積約為250平方米,廟中塑造有陳宜中及部下像。陳宜中塑像紅臉黑鬚,一身正義形象。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幾百年來,每年元宵節前後,當地都定期舉行"迎泰山"活動,抬出"童子泰山"、"陳丞相"、以及文丞相、張將軍等神明塑像,進行巡遊,以祈求出入平安、五穀豐登。現在擴大到周邊11個地方共同舉辦這一活動。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據林浦民間傳說:南宋末年,宋軍軍隊撤離福州之前,陳宜中將多下來的軍糧,挨家挨戶地發放到當地老百姓手中。這些軍糧,讓當地老百姓吃了三五年。時至今天,林浦人在元宵祭祀活動的儀式上,還有分米的環節,以為紀念。也許是這種緣故,閩人有"秉正公心包龍圖(包拯),義重山丘陳宜中"的說法。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泰山宮前遙望新城

明初,村人、吏部尚書林瀚曾寫有《平山懷古》一詩:"翠輦金輿載恨遊,豈緣閩越覓丹丘。鐘聲落日孤村寺,海色西風萬里舟。王氣消沉天地老,胡塵冥漠古今愁。傷心最是濂江水,環繞行宮日夜流。"其孫、通政司參議林炫次韻曰:"聚景湖山作意遊,誰知閩海有平丘。百年廟社三春夢,萬里風濤一葉舟。落日鼓鼙寒不起,中原草木慘多愁。至今遺恨江心水,石激潮聲夜夜流。"爺孫兩人觸景賦詩,對當年宋末殘局表示極大的同情。"百年廟社三春夢,萬里風濤一葉舟",真實地記錄了明代文人對父老鄉親祭祀陳宜中活動的支持。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1989年1月,日本九米村"林姓會"會長米家山·廣貞等6人組團回林浦村尋根祭祖。

1991年7月,紹岐自然村旅美華僑黃國官等7人捐資鋪築村水泥路。此後旅居港、澳、臺的林公後裔投資修復"林公祠"等。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林家宮廟

2007年12月,林浦古村被福建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

2008年開始逐漸受到人們關注,古村的文化也得以為人所重視。

2019年1月,林浦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福州老倉山隱秘著一座歷史文化名村

有時間,真的可以去走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