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衣食住行,衣,向来为生活住行之首。

日本人有和服,韩国人有韩服,洋人有西装,而我们中国人,则有汉服。

华夏之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汉服”虽因“汉朝”而得名,但它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的服装主流。

自古,汉服一直都是被老祖宗拿来视为“国之颜面”的东西。在漫长的几千年时光里,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我深信,留住汉服,就是留住中国人的本。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衣裳里的秘密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而并非人们误以为的“汉朝的衣服”。在历史长河中,汉服是一个符号,是中原强大,四方争相模仿的体现。

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传统深衣有三大讲究。

一为“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为向右掩。

二为“褒衣宽袖”,汉服的衣服都宽松,且袖子宽大,长过手臂。

三为“系带隐扣”,汉服的衣服大多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依着如此特性,古人在身着汉服时,走起路来自然会潇洒飘逸,轻挥衣袖,便带起一阵清风。

古人素来敬畏天地与自然。所以将上衣分裁四片,即为了意喻“四季”;下裳分裁十二片,则为了对应“十二月”。其中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以寓“天圆地方”。

古人将天地藏于衣服,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做人不可任性妄为,上有天,下有地,做人也要有规矩。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展现朝代之美

汉服的历史要追逐到上古“黄帝”时代,《后汉书》中有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的描述便是佐证。

汉服在周朝定型,到汉朝时候已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此后汉服在历朝历代经过发展,虽有款式、面料的多次改改,但大体上与汉代一脉相承,其中以唐、宋、明最具特点。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 唐朝

唐朝女子虽然衣着风情,但绝不风骚。

唐朝的女子以丰腴为美,礼服多以合宜的袒胸、低领、大袖为主,走起路来大袖翩翩、华带飞舞,显得格外飘逸。

可能因为身材微胖,唐代女子尤其喜着宽松的裙装,多为上身着襦、下身着裙。襦要短且小,裙要肥且长。裙系高腰至胸部,甚至系在腋下,系扎丝带,颈部与胸部的肌肤露在外,给人以优雅、修长、飘逸之感。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 宋朝

宋朝时期理学思想盛行,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束缚下,人们抛弃了奢侈浮华的作风,流行起“女子学恭俭超千古,风化宫娥只淡妆”。

人们的观念变了,穿着上也自然发生了改变。宋代的衣着崇尚俭朴、清雅。其汉服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裙子中间的飘带上还常挂一个玉环,用来压住裙摆,使裙子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之仪。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 明朝

明朝是一个追求华丽的朝代。其服饰不论是从衣料、色彩还是到纹饰,无不一派艳丽之气。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着汉服行走于天地间

在日本,任何一个日本女人穿着和服踩着木屐走在街上,行人都不会侧目。

在苏格兰,一个男人穿着苏格兰短裙也不会让人惊讶。

在韩国,正式庄重的场合,韩服必不可少。

可如果你在中国穿着汉服上街,别人不是以为你疯了,就会误以为你是穿着和服的日本人,一直拿异样的眼光注视着你,让人心痛又无奈。

即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上我们的汉服行走在大街小巷,依旧会受到旁人的“一路相送”。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对汉服的认同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华夏人民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国潮复兴的当今,你会歧视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吗?着我汉家衣

在学霸心中,汉服最美丽的归宿,莫过于每逢我们的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可以郑重其事地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汉服,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

比起那些时髦的新衣服,想来延续华夏千年的汉服更能撑起这个角色。相信总有一天,身穿汉服的中国人可以惊艳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