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1261年前,也就是唐肅宗元年,唐代詩壇曾有過一次“華山論劍”,詩佛王維、詩聖杜甫都出手了,勝出者卻另有其人。

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公元757年9月,廣平王率20萬大軍平定了安祿山之亂,10月唐肅宗回朝,所以表面上大唐又開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在第二年的一次早朝後,中書舍人賈至寫了一篇名為《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的詩作。說起來這首詩也就是一首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馬屁詩,但此詩一出卻得到了不少名家的唱和。所以這場“華山論劍”其實也可以看作一場“馬屁詩大賽”,當時的參與者有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是岑參。

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為什麼李白沒參加?因為李白這段正被流放夜郎。為什麼白居易、劉禹錫沒參加?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才16歲。為什麼杜牧、李商隱沒參加?因為還沒出生。

賈至的原詩我們就不看了,寫得就是百官上朝時的氣派,最後一句“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更是典型的拍馬屁。我們看看其它三人的詩作。

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所謂“文無第一”,雖然品詩是一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的事,但用比較的方式來欣賞詩詞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對於這三首詩,不少名家的給的排名是岑參第一,王維第二,杜甫墊底。

對於岑參此詩,宋代一代詩宗楊萬里的評價是:“和此詩者,岑參最佳”;明人凌宏憲評:“諸公倡和,此當為首”;明人陸時雍評:“唐人《早朝》唯岑參一首最為正當”;清人邢昉評:“早朝詩第一,在右丞上,杜公不足驂駕”。那麼岑參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本期我們暫拋開其它兩首,認真來品一品這首奪冠的作品。

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詩的首聯,先寫自己在早朝途中的見聞,以雄雞啼鳴起句,一開篇就是大手筆。此時曙色微亮,天氣仍涼,鶯鳥也發出婉轉的叫聲,遙望皇宮四周正是一片向榮的春光。這一聯中,詩人其實還沒有進皇宮。他通過聽覺、視覺、感覺等多個角度,依次鋪開來寫,極強藝術感染力。

次聯則進入正題,寫早朝時的場面。金闕報曉我,鐘聲催開萬戶,宮門次第打開,百官們在儀仗擁簇中登上玉石臺階。這一聯中詩人用了“千”與“萬”一組數量詞,再加上“金闕”和“玉階”等華麗的字眼,寫出了早朝的氣派。

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頸聯是備受推崇的妙筆。在這一聯中鮮花和楊柳是宮中之景;劍是官員的配飾;儀仗是威嚴的象徵;而天上剛剛落下的繁星,以及草木間還沒幹的露水則是自然之景。詩人只用短短14個字,就將這一系列元素串聯起來,可謂相當高明。

最後的落筆詩人不忘自謙起來,這一句的意思是:“凰池上的中書舍人賈至原詩如陽春白雪,十分高雅,和起來確實是有困難的”。據後世分析,當時和詩的先後順序應該是王維在前,杜甫次之,岑參這首是最後寫的,可以想見岑參寫此詩的壓力是不小的,所以這最後一句也算是給自己減少點心理負擔吧。

唐代詩壇的一次“華山論劍”,參與者王維杜甫岑參等,勝出者岑參

縱觀岑參這首詩,與其它幾首詩一味地追求華麗相比,它在綺麗和清新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這也是其能勝出的主要原因。在大家心中,這三首詩哪一首最佳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