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轻松应对流行性感冒

不少人认为,预防流感有“绝”招,例如熏醋,室内放洋葱,预防性服用板蓝根、维生素……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动呼吸科医生提醒您,

这些措施是无效的。

【专家解读】轻松应对流行性感冒

进入流感高发季节,如何轻松应对流行性感染?

请让我们跟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志燕主任一起学习流感的防治知识吧!

什么叫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流感每年发病率在成人中约为5%~10%,在儿童中约为20%~30%。严重的流感病例常见于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每年全世界约有300万~500万人次患上严重流感,造成约25万~50万人死亡。

流感的高发季节和容易患病的人群有哪些?

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传播速度快,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学校、养老院或厂矿企业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造成疾病的流行。

即使是平时身体状况良好的青壮年,一旦发生流感也具有一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但是这些并发症更容易威胁那些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2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成人、妊娠期妇女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哮喘、慢阻肺等患者。

流行性感冒的分型及如何传播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导致大范围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例发生较少。

流感病毒可在世界上所有地方传播,其主要通过人们说话、咳嗽和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

患了流行性感冒会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症状有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微呼吸道症状。

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被吸入呼吸道后,首先感染鼻、咽、喉等上呼吸道,以及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同时这些病毒颗粒可通过呼吸道黏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有时也会出现病毒通过血液播散导致呼吸道以外的器官如胃肠、心等器官受累及,偶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何自己判断是否患了流行性感冒?

流感流行时期出现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症状,且7天内曾到过有流感暴发的地区,或在学校、单位、家庭中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学习、工作、生活或密切接触,应考虑患流行性感冒的可能。

医院就诊,通过临床医师询问病史及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发热、判断有无合并细菌感染以及是否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等。

如果诊断为单纯型流感时,可居家隔离,按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和休息,并观察病情变化。

专家温馨提示:流感≠感冒,用药不一样。

治疗流感,对症治疗药物之外,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奥司他韦是一种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药物,属于处方药,正确使用,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流感。

饮食方面: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多饮水,以饮用白开水最佳。保持口鼻清洁。同时还应忌烟酒。

2.预防

⑴生活方式:

主要的预防措施有:进入秋冬季节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积极配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

⑵接种疫苗:

预防该疾病或疾病严重结果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年为以下人接种疫苗:妊娠任何阶段的孕妇;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儿童;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卫生保健工作者。

【专家解读】轻松应对流行性感冒

稿件审核:宫浩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