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霸西戎對秦國來說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晃晃在線


當然正確啦,不僅正確,而且對後世之中國有著重大意義。

秦襄公立國,秦穆公建國

還在春秋之初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侯立國,因當時的周王室日漸衰落,周平王已無地可封,便將一塊被犬戎佔領了的岐、豐之地封給了秦襄公。

到了秦穆公繼位時,秦穆公厲精圖治,勤於朝政。犬戎王聽說秦穆公賢德睿智,便派由余出使秦國探明虛實。


秦穆公因見由余不僅是個一等一的人才,而且還對犬戎非常瞭解。便與朝臣們商量用計將由余抓入自己的集團中。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在由余的幫助下,吞併西戎十二國,開疆拓土千餘里,稱霸西戎,並稱春秋五霸。

稱霸西戎的重大意義

地理

秦國後來崛起和秦穆公打下的基礎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秦國向西拓展並鞏固了自己的後方,沒有了後顧之憂的秦國,可以專心東出中原。

這使得秦國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後來的歷史證明,秦國只要守住了函谷關,其他六國聯軍都無可奈何 。

政治

秦穆公的立國稱霸、拓土,為秦國後世歷代君王們樹立了旗幟和榜樣。

秦孝公:“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賈誼《過秦論》:“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

秦孝公繼位後,日思夜想的只有一件事,復興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振興秦國,強大秦國,東出中原繼續稱霸。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四百年後,他的後代秦始皇統一中國。

秦穆公霸西戎,也為今日之中國成為世界級大國、強國立下了不世之功。


吳百蘭


秦軍在崤之戰、彭衙之戰中慘敗後,秦穆公認識到了秦國與晉國的差距,於是開始調轉槍口,向西部擴張,益國十二,拓地千里,稱霸西戎。

秦穆公的這個決策非常正確:在秦國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與晉國死磕,只會越打越弱;相反的,去打西部較弱的戎狄部落,既可以消除後方隱患,還可以增強國力。

01:秦國當時還不具備和晉國叫板的實力

秦穆公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角逐中原上,這給了大家一個錯覺:秦國很強大,有稱霸中原的實力。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秦國能夠參與中原事務,主要原因在於晉國政治混亂,國君連續換了好幾個,政局不穩定;而且秦晉當時聯姻,晉國想讓秦國做免費勞力(秦晉聯手攻打鄭國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


(秦穆公嬴任好)

秦穆公去世後,秦國和晉國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結果是秦國敗多勝少,越打越窮、越打越弱,實力明顯拉開了很多。秦共厲公後的幾個國君,大都是晉國插手安排的,將秦國搞得一塌糊塗,河西之地盡失,甚至面臨著滅國的危機。這還是在秦國穩定後方的前提下,倘若秦穆公一意孤行,晉國和西戎兩面夾擊,秦國估計早就亡國了。

當意識到實力不濟時,秦穆公及時轉移目標,將戰略重心轉移到西方戎狄部落,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02:有貴人幫助,攻打戎狄部落,相對容易很多

秦國在西戎打得非常順利,源於一個貴人的幫助:由余。

由余是晉國公子,後來犯事,逃到了西戎。戎王看秦國在崤之戰中打了敗仗,打算渾水摸魚,趁機搶點東西,就派由余打著上供的名義,到秦國去實地考察一番。

由余到秦國後,秦穆公發現他是一個人才,就想把他留下來,戎王對由余很不錯,所以他就拒絕了。秦穆公的近臣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大王只要把由余多留幾日,然後再這麼這麼辦就可以了。

之後秦穆公總是和由余聊天,由余也不好推脫。暗地裡,秦穆公派了很多美女到西戎去,西戎王這輩子從沒見過這麼多美女,於是就沉淪下去了,該遷徙的時候,也不動身,整天和那些美女做運動,他們的牛馬死了一大半,也不在乎,臣民意見很大。

(西戎王沉迷女色,意同)

這時候,秦穆公將由余送了回去,看到君王不早朝、百姓苦不堪言,由余就勸西戎王,這個時候了,還怎麼勸得動?由余失望至極,在秦國的刻意拉攏下,就到了秦國。

由余在西戎很多年,對那裡的風土地貌、各部落的兵力強弱瞭若指掌。在他的帶領下,百里奚不費吹灰之力就蕩平了西戎,秦國實力大增。

03:攻打西戎,解決了秦國的後顧之憂,壯大了實力

打仗最忌諱兩線作戰,秦穆公在位時,西戎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如果往前倒回一兩百年,秦國還不一定是西戎的對手,那時秦國在擴張的過程中,戰死了三位國君,可見西戎的實力是多麼的厲害。實際上,直到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時期,戎狄的實力都還很強,時不時地在後方搞小動作,弄得秦國很被動。

秦穆公平定西戎後,一方面是削弱了戎狄部落的實力,之後幾百年,秦國衰弱了很多,西戎部落一直沒敢有大舉動,可見這次軍事打擊,給西戎多大的震撼;另一方面,秦國鞏固了後方,有了穩定的良種駿馬供應基地。

(秦國得到了大批良馬)

總結:

秦國在崤之戰、彭衙之戰中連敗晉國,秦穆公意識到了秦國的差距;有了由余的幫助,秦穆公調轉槍口,對準了老對手西戎,將之打敗;打敗西戎後,秦國既解脫了兩面作戰的尷尬境地,自身實力也有了很大的增長。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抉擇。


小楊品史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像題主所提到的,秦穆公霸西戎對秦國來說是否是正確的選擇?那麼我們下面就來探討一下。

記載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三十七年,……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穆公以金鼓。”這裡講述的便是秦穆公伐西戎的故事,並且因為這攘夷之功,周王還對他進行了嘉獎。


為什麼正確

在這次戰爭中,西戎中最強大的綿諸絨等十二個戎狄部落先後歸服,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和,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稱霸西戎。


同時在這個霸西戎的過程中作戰並沒有傷及秦之根本,反而讓秦國土面積大增,獲得大量牲畜、人民,更是為秦國消除了西面威脅,得以放心向東方稱霸。

所以說,霸西戎來說應該是秦國正確的決定了。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我個人覺得相當正確到如果沒有解決戎狄這個心腹大患,就沒有後來的大秦帝國。

很多人都只知道秦始皇,卻很少提起秦穆公。可以這麼評價,秦穆公應該可以算扭轉乾坤的關鍵人物,沒有他開明的思想和氣魄,後來的秦國,必定還會繼續在死循環裡繼續掙扎。

我還是用打遊戲的觀點來闡述,譬如出生地在中腹,則四面受敵……聰明的遠交近攻,笨點的或則實力不佳難免四處狼煙。

秦國本來就不屬於富饒的封地,加之緊靠戎狄,所以當年分封時,周王室也是把秦國作為一個看守門戶的棋子使用。

事實上當年戎狄也確實讓秦國頭疼,否則羋月也不可能被搶……所以諸位看官,就羋月這事就能看出當年戎狄和老秦之間的關係。也能判斷出戎狄的實力。

所以別說當時,換做現在,有個這種惡鄰相伴,也是麻煩。所以秦穆公滅了戎狄,實在是解決了秦國的心腹大患,也增加了實力,此後,秦國專心騰出手來逐鹿中原,終於從一個化外小國蛻變為一個讓各國都膽寒的強秦。

不知各位發現沒,各國接班人都出過問題,就秦國沒有,這說明秦國一統天下還是很有道理的


善良之子86


從戰略角度來說,攘外必先安內,這和諸葛亮南征蠻夷是一個目的,秦國當時最大的優勢就是地域偏僻,直面的敵人不多,單同時作為西部門戶,外部侵擾一直是制約內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西部安定,對於後來秦國征伐天下穩定中原是有重要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