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慈禧貼身太監安德海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結局如何?


大忠臣丁寶楨。

丁寶楨,咸豐年間的進士,對清朝的忠心一點也不亞於岳飛對宋朝的忠心,可以說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我們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丁寶楨對大清有多忠誠。

那還是丁寶楨中進士之後,被安排到翰林院上班,沒多久母親去世了,古代的時候官員父母去世都可以被准假回家守孝三年,清朝的時候是27個月。於是丁寶楨就離開京城回貴州老家守孝。

可是無巧不成書,丁寶楨回家時候,恰逢貴州遵義發生反清武裝起義,按說丁寶楨那時候已經在休假,而且起義地點離自己老家400多里路,別的官員躲還怕躲不及,自己完全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要知道刀槍不認人。

但這個丁寶楨中止休假,賣光了家產,帶了近千名僱傭兵前去鎮壓,硬是平定了起義。可見丁寶楨真正是把大清當成了自己的主人,忠誠度是五顆星。這樣的忠誠,滿朝文武恐怕挑不出第二個。

殺安德海背後的三巨頭。

1869年大太監安德海在山東栽在了丁寶楨手裡,安德海是老佛爺跟前的大紅人,俗話說"宰相的狗勝縣令",俗話還說"打狗還要看主人";丁寶楨雖然以忠心著稱,但要一個地方官殺安德海借給他一百個膽也不敢。

安德海沒有投敵,沒有殺人,只是有違祖制,怎麼也不在丁寶楨職責管轄範圍,於情於理於法,丁寶楨都不該管。如果是丁寶楨自作主張殺安德海的話,除非自己不想活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安德海被殺,是因為他太囂張跋扈、太目中無人、狗仗人勢,當然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

但丁寶楨敢太歲頭上動土,也不是喝多了犯渾。

丁寶楨從1853年中進士後就在宦海沉浮十六年,也是個玩弄權術的高手,對官場規則不是一個門外漢,他怎麼會不知道殺安德海等於是向老佛爺挑戰,拿自己身家性命來豪賭?自己的政治前途倒是小事,一家老小的性命可都在自己手中攥著呢。因此丁寶楨殺安德海只不過是個殺人工具,被人利用。而丁寶楨願意被利用,是看透了這樣做絕對沒事,慈禧不敢奈何他。是什麼人讓丁寶楨如此膽大妄為、有恃無恐呢?

一、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是慈禧當年鬥倒顧命八大臣發動政變的政治盟友,慈禧再怎麼地也對慈安這位東宮太后尊敬幾分,因為慈安在朝中影響依然很大,不可小視。安德海仗著主子的恩寵不把慈安放在眼裡,還在兩人之間挑撥離間,慈安怎能嚥下這口氣?早就想把這個小太監置於死地,態度非常堅決。

二、同治皇帝。

慈禧為了讓同治成大器、擔重任,對同治嚴加管束,慈禧日理萬機,就把監管的任務交給安德海。安德海左右為難,不行使職責那是瀆職,行使職責又會惹惱皇帝,埋下禍端。換了誰也不能保持平衡,主子好當,奴才難當。

其實安德海服從命令是為了皇帝好,可是皇帝不識好歹他不該記恨安德海,畢竟你是一國之主,怎麼會給奴才一般見識?有這樣的皇帝國家好不到哪裡去,但被皇帝不容的奴才還有活路嗎?

三、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是道光皇帝的親兒子,咸豐皇帝的同父異母弟弟,也在搞掉肅順的政變中立下汗馬功勞,也為慈禧的內政外交做了很大貢獻,是大清的棟樑。可是安德海目空一切,連恭親王也不放在眼裡,那就是找死了。

所以丁寶楨奉恭親王奕訢之命抓了安德海,向京城彙報請示,慈安負責直接把丁寶楨的請示直接送到同治皇帝那裡,同治下旨"就地正法",丁寶楨殺安德海只是奉命,慈禧記仇只會記恨三家聯名總後臺,不會為難奉命行事的丁寶楨。

殺安德海,無罪有功。

安德海只是一條狗,慈禧雖然覺得沒有面子,但怎麼也不會為一個狗奴才跟慈安太后、兒子同治皇帝、恭親王三個巨頭反目。

因此丁寶楨沒有因為殺安德海而引火燒身,反而還得到提拔,七年後丁寶楨不僅受到皇帝嘉獎,還升任四川總督。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去世,享年66歲。

丁寶楨的從政經歷生動說明,只要對老闆忠心不二,只要看好主子的臉色,就能永遠得到主子的恩寵,在官場混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不過實事求是說,丁寶楨在為清廷服務、鎮壓起義的時候,也卻是為國家分憂,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歷來現實



賽麥大弘


晚清有兩位威猛名臣,一個叫丁寶楨,一個叫沈葆楨,名字同音不同字,很容易讓人搞錯。

在民間,讓丁寶楨出名的有兩件事,一是他智殺了慈禧身邊的貼身大太監安德海,二是他發明了一道備受歡迎的家常菜“宮保雞丁”。

而沈葆楨在民間最出名的是他的身份,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

稍加區分後,咱們來具體聊聊丁寶楨。

丁寶楨是以大齡進士的身份進入晚清官場的,考中進士時他已經33歲了。但中進士點翰林後,因母親去世,他不得不返鄉丁憂,等於是在翰林院屁股還沒坐熱,就離開京城回了老家。

晚清各地的民變、起義給一幫翰林文人提供了展露頭角的機會,丁寶楨在地方名聲鵲起靠的便是募兵鎮壓貴州苗民叛亂。

因為在地方幹出了政績,同治二年,丁寶楨升任山東按察使。

在山東官場獲得同僚的尊重,丁寶楨靠的不是別的,正是他與生俱來的不畏權貴。

當時,蒙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正在魯、豫兩地追剿捻軍。這位蒙古王爺一向傲慢跋扈,見山東各級官員,從來不設座。

但丁寶楨偏偏不認這個“沒道理”。到山東時,他投名帖求見僧格林沁,直接在名帖上說明,下級武官丁某求見王爺,給予座位就覲見,不給座位就不見。僧格林沁見山東官場還有此等硬茬,一改往日囂張作風,對丁寶楨是禮遇有加。

時任山東巡撫閻敬銘聽聞此事後,也是大為讚賞,丁寶楨到任那一天,他親自到郊外迎接,之後大小政事無不先徵詢丁寶楨意見。

同治三年,丁寶楨升任山東布政使,但因為同治四年僧格林沁戰死於曹州,他遭彈劾差點獲罪,關鍵時刻是曾國藩保了他,並助他接了閻敬銘的班,成了新一任的山東巡撫。

在山東巡撫任上,丁寶楨為朝廷剿捻立下過不少戰功,但最出名的還是他在同治八年智殺安德海一事。

安德海這廝是慈禧身邊的第一個總管大太監,他受寵主要是因為在兩宮和恭親王奕訢聯手鏟除肅順等顧命八大臣的辛酉政變中充當了秘密信使。

但作為慈禧垂簾聽政的功臣,安德海在受寵之後很是小人得志,同治小皇帝他不放在眼裡,東宮慈安以及恭親王他同樣不放在眼裡,弄到最後居然還弄出點太監干政的趨勢。

按理說,慈禧這樣的政治強人是不可能容忍太監干政的,但那階段的慈禧剛剛上位,遠沒到後來獨宰朝綱的地步,為了在叔嫂共治、兩宮共同垂簾的局面下一步步掌握主動,她需要安德海這樣的宮中打手。

同治四年,慈禧藉機修理恭親王,拿下他議政王的帽子,安德海在其中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但那階段的慈禧資歷尚淺,權威也沒完全確立,安德海如此沒分寸地捲入慈禧和慈安、恭親王的權力爭鬥,他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同治八年,他以奉慈禧旨意到蘇州採辦龍袍的名義擅自出宮,遊山玩水,肆意妄為,便是同治小皇帝、慈安和恭親王抓住的機會。

此時的安德海,最致命的一點便是他手裡沒有過硬的出宮辦差的諭旨,一路上,他只能口頭得瑟,說自己是慈禧的欽差。

遇到懦弱的地方官,他這一套管用,但遇到丁寶楨這種威猛敢較真的,他這一套恰恰就是撞到了槍口上。

丁寶楨殺安德海,本質上不是站隊慈安、恭親王,他只是覺得安德海肆意踐踏了大清不準太監出宮的祖制,不殺對不起自己的為官操守。

但在殺的具體行動上,他又是機智的,不由自主地跟慈安以及恭親王站在了一起。

抓到安德海,丁寶楨並沒有立即擅殺,而是遞了個摺子——山東地界冒出個叫安德海的人,這是西太后身邊的安德海嗎?有祖制在,總覺得不可能,請朝廷查實。

慈禧看到這樣的摺子,能作何反應呢?

她是一點毛病挑不出。

而慈安、恭親王就舒服多了,以違反祖制,殺安德海,給慈禧一些顏色看看,也是一點毛病挑不出來。

慈禧想通融,這也好辦,在朝堂上將安德海這事拿出來公議一下,慈禧瞬間就沒法再說點什麼了。

於是,一道斬殺安德海的聖旨便頒到了丁寶楨手裡。

這時候,丁寶楨再殺安德海便是奉旨辦事,也是一點毛病沒有。

更絕,也更有膽量的是,安德海被處決後,被暴屍了三天。

這是為的什麼呢?

因為民間瘋傳安德海是假太監,丁寶楨這麼幹算是還了慈禧一個清白。

但丁寶楨這麼幹也是和全天下的太監結下了大仇。要知道,太監的身體是羞於見人的,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讓見,安德海身為總管大太監被這樣暴屍,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羞辱了天下的太監。

據說將安德海視為血的教訓的李蓮英獨在這一點上不謹小慎微,經常詛咒丁寶楨不得好死。

所幸,慈禧在盛年還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的,在閹寵和名臣間,她最終站在了名臣這一邊。

丁寶楨後來沒有遭到清算,相反高升做了四川總督,最終以66歲的年齡死在了任上。


黑句本


丁寶楨是晚清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官員,說他有名,最主要的事情是殺了慈禧太后寵信的太監安德海,受到士林和民間讚譽。

丁寶楨

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今畢節)人,咸豐初年進士。丁寶楨一生經歷並不複雜,中進士後入翰林院,後外放嶽州和長沙知府,隨即調往山東任職,逐漸升遷至巡撫。就是在山東巡撫任上,丁寶楨殺了擅自出宮的大太監安德海。

1869年夏,安德海突然出京,途徑山東。按照清廷祖制,太監不能私自外出。丁寶楨抓住安德海這個把柄,將其在泰安秘密逮捕,押往濟南;隨即向慈安太后請旨,將安德海殺掉,並暴屍三日。

出乎人們的意料,慈禧對丁寶楨殺掉安德海並未報復。1876年,丁寶楨署理四川總督,隨即實授。丁寶楨在川為官10年,官聲尚可。

1886年,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去世,享年66歲。他長期任職的山東父老要求將其葬于山東,朝廷批准了這個請求,並在山東、四川和其家鄉貴州建祠紀念。

我從一些資料上查到,丁寶楨安葬在今濟南市歷城華山南麓辛甸莊北一帶,據說其墓地已毀於文革,如今蕩然無存。


民國年間那些事


俗話說“打狗也得看主人”,大太監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邊的超級紅人,他仗著慈禧的權勢胡作非為,人人得而誅之,但礙於慈禧太后的淫威無人敢言,而山東巡撫丁寶楨卻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去招惹慈禧,那麼丁寶楨的結局如何呢?


安德海是直隸南皮(今河北省南皮縣)人,出身平民家庭,8歲時淨身進宮當太監,他先是伺奉咸豐皇帝,因聰明伶俐,善於奉承,很快得到咸豐皇帝及後來的慈禧太后的賞識。

咸豐皇帝去世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由安德海傳遞消息,想消滅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顧命大臣,開取了長達48年的“垂簾聽政”,沒有安德海,也不會有慈禧的今天,所以慈禧對安德海極為寵愛,晉升安德海為總管大太監。

安德海性格囂張跋扈,不懂得收斂鋒芒,朝中樹敵很多,他還干預朝政,甚至連恭親王奕訢和同治皇帝都被他打壓,其所作所為朝廷上下對其極度不滿。

安德海還在同治七年的冬天大張旗鼓地迎娶了當紅戲子九歲紅,當時北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議論太監娶妻的鬧劇,而慈禧太后非但沒有管束,反而賞賜安德海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作為賀禮,這在清廷裡太監能娶老婆也是絕無僅有的。(安德海)


安德海的斑斑劣跡也引起了奕訢的強烈不滿,想要懲辦他,安德海知道後十分恐懼,於是經常藉著各種機會在慈禧面前說奕訢的壞話,以挑撥兩人的關係,據說奕訢被摘掉議政王的帽子,從中便有安德海的挑唆之功,就連年幼的同治皇帝都知道安德海和母親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由此對安德海非常憤恨。

後來安德海不知道是不是活膩了,他覺得老呆在宮裡十分無聊,於是便央求慈禧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出城去四處走走,由於慈禧此時十分寵信安德海,便安排他去廣東置辦宮廷織物,在得到慈禧的恩准後,安德海便帶著一群隨從出了京城,浩浩蕩蕩的南下而去。


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今貴州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等職。

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於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於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修理都江堰,興辦洋務,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清朝山東巡撫的級別和總督差不多,山東巡撫加兵部侍郎的銜,是叢一品,和加兵部尚書銜的總督相同,即使不加銜,也是正二品的大員,山東處於京師所在的直隸,與錢糧所出的兩江之間,兩江的錢糧北上,怎麼走都要經過山東,所以能當上山東巡撫的都不是一般人物。


1869年秋,慈禧病重,安德海藉著為同治皇帝採購龍袍材料為由南下,一路上驕橫無禮,收受賄賂,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此時山東地界就是丁寶楨的管轄範圍,丁寶楨得知此事後知道宮中並沒有授權安德海去做這件事,清朝也有訓規就是太監不可以私自出宮實施例,丁寶楨就藉此為由將安德海捉拿,帶回濟南審問。

被慈禧戲耍的恭親王奕訢早就恨透了安德海,丁寶楨就安德海南下一事請示過奕訢,奕訢的態度就是抓住安德海趕緊殺頭,不要給慈禧留時間,這也是慈安太后的意思,有慈安太后和奕訢撐腰,丁寶楨快刀斬亂麻,五天後,安德海在濟南人頭落地。


諳熟清廷官場規則的慈禧,當然會知道山東巡撫丁寶楨沒這個膽量,她也明白這是安德海犯有眾怒,許多人輟促慈安太后下的命令,這筆賬只好記在自己暫時奈何不了的慈安太后頭上。

丁寶楨殺了人人痛恨的安德海,幹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慈禧本想治丁寶楨的罪,可死活也找不到丁寶楨的毛病,只好啞巴吃黃連,忍氣吞聲的認了,因為丁寶楨一直幹得不錯,清光緒二年(1876年)九月,慈禧還接見了丁寶楨,授他一品頂戴,太子少保,掛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升任四川總督,臨了,慈禧還給丁寶楨題了四個字“國之寶楨”以示讚賞。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這丁寶楨還是一吃貨,他結合了魯菜、川菜和貴州菜的精華,發明製作的一道名菜----宮保雞丁。

丁寶楨酷愛雞肉和花生米,並對辣味情有獨鍾,所以在四川任上時,對烹飪頗有研究的他別出心裁地將雞丁、花生米、紅辣椒混合爆炒成一道新菜,竟然別具風味,十分可口,這本來只是丁寶楨的私房菜,但後來卻越傳越廣,深受歡迎,人們還給它起了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宮保雞丁。

丁寶楨的“太子少保”就是“宮保”之一,對於丁寶楨來說恰到好處。


丁寶楨被慈禧重用和提拔後,到四川總督任上更加廉潔從政,政績斐然,到了1886年,丁寶楨病逝,享年66歲,慈禧太后再次大度的賜給丁寶楨美諡“文誠”,並准許山東、貴州、四川等跟丁寶楨有關的省為他建忠良祠。

丁寶楨因誅殺安德海蜚聲海內,又因官聲極好,政績斐然深得百姓愛戴,不過從慈禧對他的反常態度看,慈禧能容忍他是有更深入思考的,不為安德海追究丁寶楨,主要是她想借重用丁寶楨,來更加牢固地掌控朝局,以獲得漢族大臣的擁戴,可見慈禧確實是一個心機極深的女人。







遺產君


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個電視劇,講的是慈禧太后的貼身太監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宮禁,藉機斂財,無比囂張。山東巡撫丁寶楨在泰安逮住了小安子,向朝廷請旨。同治小皇帝寫了一道密旨,實際上就一個字,不過寫的“安”是個禿寶蓋,意即砍了安德海的腦殼。丁寶楨心領神會,把安德海就地正法了。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3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他為官勇於擔當、清廉剛正。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

1876年署理四川總督,不久即行實授。他督川十年,誅除盜匪、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體恤民情,實心辦事,深受民眾愛戴。在此期間,借鑑山東機器局的經驗,創辦了四川近代第一座機器製造工廠——四川機器局。他還編纂了《四川鹽法志》。慈禧沒有怪罪丁寶楨曾經殺了她的心腹太監,特為丁寶楨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可見慈禧的度量見識。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去世,享年66歲。因其俸祿多用於救濟貧困,病危時竟然債臺高築。山東父老聯名具奏朝廷,請求將他的靈柩運回山東安葬,朝廷准奏,追贈太子太保,諡“文誠”,入祀賢良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安葬於歷城的丁家林地(現濟南歷城區全福立交橋東)。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咸豐皇帝死後,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政權。作為他們之間秘密聯絡人的安德海自然也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成為了慈禧身邊的心腹紅人。

一位山東的官員把太后身邊的心腹殺了,會不會就此必死無疑了?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有書君慢慢給你解釋吧!

丁寶楨作為有清明耳目的大清官員,肯定早有耳聞安德海在朝中的勢力。當安德海自稱奉慈禧太后之命到地方採辦皇帝的龍袍時,丁寶楨就開始思考如何順利把安德海拿下又能不惹到慈禧的方法。

根據大清律例,太監無論職位大小,一律不準出宮,違者斬立決。而安德海不但明目張膽地來到了山東,姿態囂張,言行之間無不暗示丁寶楨用庫銀來支付他和隨從一路的開銷。

為此丁寶楨馬上將他扣押入牢,並向同治皇帝呈上奏摺,大意是:最近有位自稱是奉慈禧太后之命到山東為皇上採辦龍袍的太監到訪,不知真假,所以上奏請示皇帝。同治看完之後,心中暗喜,他本來就對這個太監不存好感,尤其宮中還流傳著安德海與太后之間曖昧不清的關係。

這時候的同治皇帝不動聲色,將秘奏一事告知慈禧。慈禧聽後著實吃驚,安德海這個無用的東西居然打著自己的名號出外不說,還行賄官員。本來出門採購皇室物品就是違背的祖制,而且太監出宮又是死罪。

慈禧看到這自然也不好去包庇安德海什麼,只好眼睜睜看著丁寶楨處死安德海。據史料記載,從安德海被抓到下旨處決只用了短短五天的時間。

安德海被丁寶楨處死了,慈禧肯定對其心生不滿。可這個丁寶楨卻不同於其他膽小怕事、唯唯諾諾、昏庸無能的地方官員。他一身正氣,廉潔從政,兩袖清風。慈禧就算想找理由除掉他,也抓不到他的把柄。

況且慈禧也明白,安德海在宮裡雖說是貼身紅人,說到底也只是一條辦事得力的狗。他一來不懂得政治,二來又是一個只懂得諂媚的小人。而丁寶楨從政多年,興修水利、為朝廷剿捻軍立下了不少戰功。

慈禧還沒有蠢到說為了一個可以替換的閹人殺了一個為民為國的好官。

所以,丁寶楨是殺了安德海,但並沒有因此招來殺身之禍,反而因此事高升做了四川總督。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丁寶楨是晚清敢於挑戰“極權勢力”的名臣,直白的說就是“不管你的後臺有多硬,只要違法亂紀我就動你”這是丁寶楨的為官之道。

當然,這裡面也有他權謀和智慧,否則他的結局將……

親們想想看,他把慈禧的貼身太監安德海殺了,有道是“打狗還要看主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丁寶楨不看慈禧的面子,慈禧能饒過他?

丁寶楨殺的安德海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慈禧面前的紅人,別看只是一個太監,要知道安德海曾經為慈禧奪權做出了巨大貢獻。



提起這事要回到慈禧發動的“辛酉政變”,辛酉政變又稱“北京政變”。是當年咸豐帝死後,慈禧和“顧命八大臣”爭權策劃的一次政變。

當時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顧命八大臣等少部分人在承德避暑山莊避難,咸豐帝突然死在了避暑山莊,臨死前安排“八大臣”輔佐他那只有6歲的兒子同治,同時要求“八大臣”制約慈禧太后的權利,不允許她參政議政。

我們都知道慈禧是有野心的女人,她豈能眼看大權旁落!怎麼辦?慈禧思來想去,只有聯合此時在北京代政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裡應外合搞掉顧命八大臣。”

但是誰去把消息告訴奕訢呢?稍有不慎會引起“顧命八大臣”的懷疑。

這個“通風報信”的人很重要,慈禧苦思冥想,覺得當時12歲的安德海是最佳人選,“八大臣”不會注意一個才來不久的小太監。”



慈禧把這事和安德海一說,安德海發誓“為了主子,刀山火海也要闖一闖”。慈禧和安德海定了一個苦肉計,以安德海違反宮廷制度把他打了一頓,並責令他馬上滾回北京……

安德海回到北京把慈禧的計劃原原本本講給了奕訢,奕訢聯手僧格林沁等大臣,待“八大臣”一回到北京就發動了政變,八大臣殺的殺,關押的關押,慈禧奪取了最高權利。

安德海自此成了慈禧貼身太監和紅人,二人關係親密無間。

安德海一朝得勢,朝中大臣紛紛附言趨勢,有慈禧太后做保護傘,安德海乾政預政,收受鉅額賄賂,其所作所為令人不齒,但所有人對他又無可奈何,誰叫人家是慈禧太后的紅人呢?

“欲其滅亡必欲猖狂”,安德海竟違反祖制——太監不得出宮,以為慈禧採購製作龍袍絲綢為名,帶著隨從一路招搖過市,目的就是大肆收受沿途官員的賄賂。



沿途官員趨之若鶩,但是到了山東地界有人不買他的賬,這個人就是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

丁寶楨馬上把安德海一行人關押了起來,以“冒名頂替罪名”斬了安德海,其速度之快令人乍舌,安德海從被關押到處斬,先後不過5天。

丁寶楨為何如此對待安德海呢?

這有其不畏強權性格的一面,想當初他做山東布政使時,當時朝中大臣僧格林沁在山東剿捻匪,丁寶楨去拜訪他,僧格林沁有個牛逼規定,就是三品以下的官見他不設座位,乖乖的一邊站著說話。

丁寶楨官職不夠,但他不想受辱,於是寫了一行字交給了門人,讓他交給僧帥,只見上面寫著“丁某投書王爺,給予座位就覲見,不給座位就不見了”

僧格林沁當時很需要當地官員協助自己,同時也很佩服丁的硬骨頭精神,最後設座遠迎。

性格決定政治走向,丁寶楨是個嫉惡如仇的人,對安德海不法行為深惡痛絕,其實他也號準了朝廷官員們的脈搏,這就說到了他的權謀。



丁寶楨不可能不知曉殺安德海的後果,一個高官怎麼能如此草率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呢?內情只有一個,那就是丁寶楨殺安德海經過了深思熟慮。

當時丁寶楨就上摺子請示了東太后慈安,慈安和恭親王為了打擊慈禧的勢力,才決定瞞著慈禧指示丁寶楨殺掉安德海,指示他要快、準、狠,防止慈禧干預,給慈禧一個措手不及。

據說殺掉安德海時,慈禧正在宮中看戲,當聽到消息後一怔,但她很快明白是有人在背後支持丁寶楨這樣做的,“人死亦,說什麼也沒用了。”慈禧太后長嘆了一聲自語道。

慈禧不愧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她知道安德海做的不對,始作俑者還不是自己一手促成的?安德海去採購皇家違禁品,不但不符合祖制,也沒有相應的手續。慈禧這時只能打掉牙齒肚裡吞。

丁寶楨也考慮到慈禧不會放過自己,慈禧曾說過“誰讓我不痛快一時,我讓他不痛快一世”。接下來丁寶楨做的一件事解除了自己後顧之憂。



這件事是這樣的:丁寶楨殺掉安德海後,把安的衣服裡裡外外全扒掉,然後在城門外懸屍示眾。這招不但解了自己後顧之憂,而且也把慈禧身上的悱聞洗得乾乾淨淨,可謂“一石二鳥”之計。

原來民間一直傳說安德海和慈禧太后有姦情,有鼻子有眼的說安德海是個假太監,說他在宮外娶妻有家庭,慈禧太后看中的就是安德海是假太監……

丁寶楨殺掉安德海後一檢查,發現安確實是太監,他懸屍示眾就是破除這種傳說,慈禧太后從心裡很感激丁寶楨,還了慈禧太后一個清白,慈禧一高興,特為他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

綜上所述,丁寶楨雖然殺了慈禧的紅人安德海,但他的結局很不錯。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太保,諡號“文誠”,入祀賢良祠,並在他工作過的山東、四川和祖籍貴州建祠祭祀。丁寶楨生前榮耀,死後榮光,這正是“好人一生平安”的完美詮釋!


秉燭讀春秋


山東巡撫丁寶楨殺了慈禧的寵信安德海,並沒有遭到慈禧的嫉恨和打壓。相反,安德海事件發生後,慈禧還特意籠絡丁寶楨。光緒二年(1876年),慈禧任命丁寶楨為四川總督。


擔任四川總督後,針對四川的統治亂局,丁寶楨從軍事、吏治、經濟等各方面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軍事上,丁寶楨大力整頓四川軍務,施行優勝劣汰的用人制度,將川軍中的老弱病殘一律裁汰,並嚴明軍紀,禁止士兵聚會於娛樂場所。除了蜀地軍務,丁寶楨對邊防也格外關注。在任職四川總督十年之間,他不斷加強西南邊防力量,並組織有關人才陸續繪製了印度全圖、藏滇道路圖等軍事防務地圖。

整治吏治上,丁寶楨先是整頓了四川夫馬局,保證了四川境內驛站的良好運行。其次,丁寶楨還把以往川督常年積累下來的冤假錯案翻出來,重新審判定刑。除此之外,丁寶楨還帶頭革除公款消費現象,杜絕貪汙受賄,倡導廉潔辦公。最厲害的是,丁寶楨還在四川推廣補貼公開透明制度。針對幹部老齡化現象,他提出選拔年輕人才充實公務員系統。丁寶楨的眼光彷彿穿透了歷史的長河,怪不得能得到慈禧的另眼相看。


經濟發展上,針對四川私鹽氾濫、鹽商壟斷市場的亂象,丁寶楨改革鹽政,成立相關鹽政事務局,廢除鹽商專賣特權。在丁寶楨的改革努力之下,四川的鹽業賦稅逐年增長。其次,丁寶楨還對都江堰展開了有清一代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系統維修,保證了四川百姓的農業豐收。

丁寶楨在任職川督的十年之間,最大最出名的政績便是創辦四川機器局。早在光緒元年(1875年),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就創立了山東機器局。升任四川總督後,丁寶楨也不忘把創辦機器局的技術力量帶到四川,成功創辦了四川機器局。開放先進的丁寶楨深刻認識到“民族自強”的重要性,在機器局運行期間,丁寶楨堅決不聘用洋人,注重培養自己的技術力量。


四川機器局生產的新式武器,裝備了江浙、滇桂的邊防力量,並在之後的中法戰爭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四川機器局的創辦,開了四川近代機器工業化的先河,並揭開了四川洋務運動的序幕。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病死在四川總督任上,享年66歲。鑑於丁寶楨在川督任上的突出表現,以及對清廷的衷心耿耿,慈禧追贈丁寶楨為太子太保,賜諡“文誠”。

丁寶楨雖然殺死了慈禧的寵信安德海,但在處理細節上還是照顧到了朝廷的面子。根據有關記載,丁寶楨特意將安德海暴屍於街市,供百姓觀看。丁寶楨此舉的目的在於消除朝野上下對安德海“穢亂宮廷”的疑慮。事後果然謠言立散,這讓慈禧很受用,所以慈禧也就大人有大量不找丁寶楨麻煩了。


夏目歷史君


想要了解丁寶楨的人生結局,還得要從頭講起。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牛場鎮,即現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人,出生於1820年,也就是清朝嘉慶帝突然駕崩,道光帝繼位的那一年,也正是清王朝走向衰敗的時候。

期間,清王朝經歷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也真是累得夠嗆,而這貫穿著丁寶楨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歷史大事件,對於丁寶楨來說,觸動還是很大的。

丁寶楨自幼好學,聰慧過人,然而當他考中進士時,已經33歲。

1853年在位的清朝皇帝咸豐,已經走過了他繼位後的第三個年頭。

丁寶楨考中進士後,被清廷授予了翰林院庶吉士職務,沒過多久後,他因為家裡母親的逝世丁憂回家。

當時,在遵義的楊隆喜鬧得很兇,丁寶楨拿出家產組織起隊伍以保衛鄉里。

1856年,即咸豐六年,丁憂期滿後,丁寶楨本來要回到朝中任職,沒想當地又發生了苗民騷亂,在貴州巡撫蔣霨遠的安排下,他留在了鄉里平亂,並因此被清廷授予了編修的職務。

丁寶楨在處理當地叛亂時,還是很賣力的,收復了不少地域,在仕途上也是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咸豐十年(1860年),丁寶楨被清廷授予為嶽州知府。

同治元年(1862年),丁寶楨又被授予長沙知府。

同治二年(1863年),丁寶楨升任山東按察使。

同治三年(1864年),丁寶楨升任山東布政使。

同治五年(1866年),丁寶楨又被清廷任命為山東巡撫。

在任職山東巡撫期間,丁寶楨的除了參與與捻軍作戰外,還積極治理黃河水患,發展山東的經濟、教育事業。

他曾在濟南北郊創辦了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引進外國設備,製造火器,還創辦了尚志書院以及近代山東最早的官書局山東書局。

同治七年(1868年),丁寶楨還因帶領軍隊守護京畿與捻軍作戰有功,受到嘉獎,被加太子太保銜。

同治八年(1869年),丁寶楨更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在濟南誅殺了擅自出宮的慈禧貼身大太監安德海,因此而為人所稱頌。

1876年,光緒皇帝登基後的第二年,丁寶楨受到了在位皇帝的重用,被授予了品頂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

也是在同年,他被任命為了四川總督,開始了在四川的執政生涯。

丁寶楨在四川任上,還是很有作為,曾創辦了近代四川第一座機器製造工廠四川機器局,對都江堰工程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理與維護,還改革鹽政、興辦洋務、整頓吏治、平定內亂,將四川治理得井井有條。

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十年,因為能夠體恤民情,盡心盡力為當地百姓辦實事,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擁戴與愛護。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去世,享年為六十六歲,清廷追贈為太子太保,諡號“文誠”。

哪能可貴的是,與其他“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不同,丁寶楨死後竟然身無餘財,還因為多次救濟百姓,欠了一屁股的債,喪事還是同僚們出錢幫忙辦的。

丁寶楨死後,經山東百姓向清廷請求,他的靈柩被運回到山東安葬在了歷城的丁家林地。

從人生經歷來看,丁寶楨的結局還是不錯的,以中國傳統觀念來說,是得了善終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