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諮詢精選」3次“四聯療法”14天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怎麼辦?

「病例諮詢精選」3次“四聯療法”14天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怎麼辦?

病 例

患者男51歲,胃早癌術後(胃大部切除術)1年,目前食慾正常,飯後有噯氣,複查血腫瘤標記物、胸腹CT正常。

現在的問題是術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3次,三次治療方案都是:泮托拉唑40mg/天、果膠鉍4個/天、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8個/天、呋喃唑酮3個/天、雙歧桿菌片8個/天,服藥兩週。每次停藥一個月後複查呼氣試驗都是陽性,而且一次比一次高,最近一次殺菌到現在有2個多月。

最近一次胃鏡活檢病理示慢性活動性胃炎。

回 復

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你主要問題是幽門螺桿菌多次根除失敗。

首先,你是早期胃癌術後,幽門螺桿菌陽性,這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絕對指徵,必須根除!這樣可以降低你異時性胃癌和殘胃胃癌的發病率!

胃癌以後再發生胃癌,醫學上叫“異時性胃癌”,就是距第一個胃癌發病時間超過6個月的,發生在胃另外一個部位的第二個原發胃癌。

多次殺幽門螺桿菌失敗,首先考慮是細菌耐藥的關係。

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藥是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患者未按醫囑規定服藥、漏服、未完成療程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指南推薦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案是四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 鉍劑 +兩個抗生素,療程14天。

目前指南推薦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替哨唑、呋喃唑酮、四環素。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目前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很高。

甲硝唑、替硝唑很多地區耐藥率高達80%以上,甚至達到90%多,已不能常規使用。

左氧氟沙星、克拉黴素兩藥在大多數地區耐藥率也高達35%左右,也不宜常規使用了。

呋喃唑酮在大多數地區耐藥率較低,指南認為可用以根除治療失敗的復治病人。但據研究在個別地區,耐藥率也較高,甚至高達40%以上,尤其水產、畜牧養殖業發達地區,會廣泛應用呋喃唑酮,導致該地區耐藥率明顯增高。

阿莫西林耐藥率目前較低,在6%左右,可以反覆使用。但如果患者過去經常因咳嗽、感冒等服用阿莫西林的話,就容易發生耐藥了。

四環素耐藥率較低,但四環素副作用偏大,又臨床缺貸,依我們的研究多西環素耐藥率比較低,只6%左右,含多西環素的方案,幽門螺桿菌根率較高,副作用不大,可代替四環素。

你三次根除幽門螺桿菌用的方案,都是四聯療法,療程14天,潘托拉唑(這是質子泵抑制劑)、果膠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是阿莫西林加了一個酶抑制劑,這不是指南推薦的常用抗生素,但據研究其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要比阿莫西林高。劑量1.0克每日2次,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的規格較多,你每天8片,是否達到了劑量,若劑量不足,殺菌效果就會明顯削弱。

呋喃唑酮,常規劑量是1粒(每粒0.1)每日兩次,加大劑量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你的用量已達每天3粒,劑量已經加大了。

因此,這些藥物是對的,但你三次根除失敗,很可能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或/和呋喃唑酮耐藥!四聯療法有二個抗生素,其中一個耐藥,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就會大幅降低。這就是患者多次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生素選擇很有講究!你對兩個耐藥率比較低的抗生素髮生了耐藥,是否對其他抗生素也耐藥,這就很難說了。

因此,最好做幽門螺桿菌培養和藥敏檢查(這需要通過胃鏡檢查取胃粘膜組織才能進行培養),然後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能明顯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

其次,影響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重要原因是質子泵抑制劑。

質子泵抑制劑的代謝主要通過肝內CYP2C19途徑,根據其代謝的強弱,分為:強代謝型、弱代謝型。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潘托拉唑、蘭索拉唑,更依賴CYP2C19代謝途徑,強代謝型者使用這些質子泵抑制劑效果就比較差。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較少依賴CYP2C19代謝途徑,對強代謝型者、弱代謝者的療效差別不大。

對幽門螺桿菌初治失敗者,宜選擇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以提高療效。

常規使用雙倍劑量的質子泵抑制劑,初治失敗者,可增加質子泵抑制劑的劑量,可加強抑酸效果,以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因為很多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的殺菌效果與胃酸相關,只有低胃酸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你三次都是使用潘托拉唑,劑量是常規劑量的二倍,但你治療失敗,有可能你是質子泵抑制劑強代謝型者,下次治療要選擇雷貝拉唑或埃索美拉唑,並加大劑量,以提高根除率。

鉍劑可吸附、抑制、殺滅幽門螺桿菌,是四聯療法中重要一員,常規推薦枸櫞酸鉍220mg每日2次,但對果膠鉍的劑量沒有統一,一般要達到3~4粒(每粒含鉍劑100mg)每日2次,劑量不足影響療效。

第四,聯合使用益生菌可以減少使用四聯法時的胃腸道副作用,據部分研究還能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選用多種益生菌的聯合制劑,在四聯療法前或後服用2周;也有研究多次根除治療失敗者,在根除治療前服用1~2個月,可提高療效。

你合用的雙歧桿菌是益生菌,但使用方法不對,與抗生素同時使用是不起作用的。

第五,口腔牙齦斑也有幽門螺桿菌,而牙齦斑中的幽門螺桿菌常規四聯療法難以根除,但可以隨唾液嚥下在胃粘膜定植重新繁殖,這也是幽門螺桿菌多次根除失敗的原因,必須同時洗牙去除口腔牙齦斑中的幽門螺桿菌。

第六,幽門螺桿菌經口感染,家庭成員往往會集體感染,若只有你根除幽門螺桿菌,其他人員仍陽性,他們仍然會傳染給你,你又會陽性的,因此必須一起吃飯的家庭人員都查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都要根除,以防相互傳染。

第七,幽門螺桿菌是杆形的,如果根除治療失敗,幽門螺桿菌杆形可能變成球形,使其對抗生素不敏感,再次治療失敗率就會增高,一般需要間隔3個月後,讓它重新變成杆形再進行下次治療。因此,大多數專家認為: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失敗後,只少需間隔3個月以上可再次根除治療,你三次治療失敗,建議你間隔半年後再次治療。

建 議

1. 距上次幽門螺桿菌治療半年後再進行下次根除治療。

2. 做幽門螺桿菌的培養和藥敏,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這需要經胃鏡檢查取胃粘膜培養)

3. 下次治療時質子泵抑制劑改用雷貝拉唑或埃索美拉唑,必須原研藥物,並加大劑量。

5.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前,先服貝飛達膠囊3粒每日3次只少1個月,以調節腸道菌群,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並降低後面根除治療的副作用。

6. 一起吃飯的家庭成員都查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都予以根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