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宝贝什么时候开始说话是正常的?很多妈妈着急,看人家同月份的小孩早就牙牙学语而自己家小孩还是闷不吭声。有点小宝贝十个月就会叫妈妈,有的一岁半才开口,甚至到两岁都很少开口说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儿童在学习母语时,普遍会经历一个大约一年的语言沉默期。

什么是语言沉默期?

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理论,孩子在听到母语的时候,会经历“听”的过程,然后才开口说话,那段时期是第一次沉默期。

说是沉默其实宝宝是在积累,小宝贝从一落地就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慢慢他的嘴里也会发出属于他的声音。

因为他的牙牙学语只是他通过模仿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产生的声音,还没有真正的表达。通过日积月累的模仿练习,量变最终达成质变。突破沉默,开始说话。

克拉申认为“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时期,在沉默期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听”来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幼儿语言发展:分为语言前期和语言期两个阶段

语言前期大概是在一周岁以前,小宝贝还不能完整的叙述。属于非语言沟通时期。

0~1个月大的小宝贝只能发出声音,有哭声、笑声、还有我们听不懂的噪音。但是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贝的声音不是一样的,有时候长有时候短,有时候音调高有时候音调低。所以听到宝宝的哭声或者噪音不要觉得烦恼,仔细停一停为宝宝鼓掌吧,他的声带发育喽,又发出了新的音调呢。

1~4个月大的小宝贝就能发出一些单音节了,比如“yaya、mama、neinei... ...”之类简单的元音辅音。小宝宝奶声奶气的叫法特别可爱,这时候妈妈要注意不要去模仿小宝宝的发音。因为小朋友在模仿你哦。

5~9个月大的小宝贝就可以发出同音节不同音调的声音了,可以喊出“妈妈、爸爸、奶奶... ...等这类简单的词。这个阶段的宝贝能理解简单的命令。他们也会经常去模仿他们听到的简单词语。所以妈妈在和宝贝说话的时候嘴型竟可能夸张一点。便于宝贝学习。

9~12个月大的小宝贝在可以清晰的说出一些发音简单的词汇,并且会有意识产生。会用简单的词汇去表达自己大的需求,单还是只局限在词汇阶段。他们还没办法说出完整的句子。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语言爆发期通常是一到两岁的宝宝

12~24个月的宝贝处于片语期

这个阶段是宝贝词汇积累的高峰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称这个时期为“语言爆发期”。经过沉默期的模仿,他们积累了不少的词汇。能连成简单的句子。并且他们还能理解复杂的指令。比如: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把桌上的苹果拿来给妈妈之类的。

两岁前被称为“感官动作智慧期”宝贝们经历视觉、口、手、空间、细小事物、秩序、模仿、自我意识、执拗、氺、审美和完美、走等等一系列的感官敏感时期。在父母一定不要错过宝贝在每个敏感阶段的教育和引导。当你的小宝贝开始变成“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就是他正处于语言敏感期。

因为每一个“为什么“”都是一个闭合的因果逻辑关系,不停的问“为什么”就能引导出一个因果逻辑链条。因果关系属于逻辑关系中的一种,当宝贝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会开始不停的问“为什么”。

因此“为什么”也是宝贝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有一个为什么面前,妈妈一定要耐心的回答。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宝贝习惯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这是宝贝学习语言的方式。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谈吐,文明用词规范用句给宝贝积极的指导。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24~36个月的小宝贝处于去片语期

已经掌握了实际的语言沟通能说很多复杂的句子了,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更容易让妈妈理解。宝贝们会用自己积累的不同的词汇他们开始运用词组,使句子变得更长。

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法,他们会说从句了。并且他们会运用语言表达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甚至表达出这个世界让他好奇的程度。他们会描述自己大脑中的图像,会描述内心中的愉悦或者不满。

会开始用说“不”来表达自己的拒绝。当宝贝说出第一人称“我”的时候说明他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阶段,宝贝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处于某个环境中的某个独特、不可取代的角色。

由此可见在宝贝语言发展的确实有关键阶段,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就是让孩子能够发声的硬件,包括:腭裂、听力、舌系带问题。宝贝说话首先是通过模仿,听力是他输入信息的关键渠道。所以如果有耳聋、耳背、听觉发育不良的情况自然就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父母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对声音是否敏锐由此判断孩子听力是否良好。而舌系带的长短则是音响孩子发音的关键,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咬字。

2、智力因素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孩子有常规的思维逻辑才会去表达,语言沟通也会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就好比不断的问“为什么”那就是孩子在探究因果逻辑。如果孩子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低下或者由于脑外伤引起的脑部功能障碍都会阻碍孩子语言的发育。

3、环境因素

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孩子自然的会有发声的需求。此时他就需要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如果能够科学的引导启发那自然更好,但是千万不能遏制孩子发声的需求。很多妈妈不愿意听见孩子发出的噪音,不愿意回答孩子不断的问为什么,表露出来的不耐烦就会打压孩子表达的欲望。这也是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的。如果错过了语言发育敏感时期,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后期在语音发育上的障碍。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沟通3个原则

1.关键期原则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要懂得在关键期内施教,如此便能事半功倍,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八十岁的奶奶学跳舞肯定不如教小朋友容易。因为老奶奶的没有适合的身体机制

2.适龄性原则

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自然,就像不能要求一个刚能站立的小朋友奔跑一样不能要求一个刚会吐字的小朋友演讲。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都要符合他所处的年龄段。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你对着一个才会吐字的小朋友滔滔不绝的讲故事就算再绘声绘色他也很难被吸引。因为他无法理解,自然难易融入。

3.个性化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一样。有孩子“聪明早慧”就有孩子“大器晚成”。妈妈们也不能忽略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教育者要尊重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启发孩子的特长。让他们能够扬长避短。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引导孩子说话的方法

1.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不需要等到他能够和你对话,从0岁就可以开始啦!妈妈们一定经常发现小朋友容易被电视广告吸引而不是连续剧。原因就是广告除了画面色彩丰富里面的人说话通常带着夸张的表情上扬的语调。上文就提到过的这时候的宝贝处于语言沉默期,他们在模仿在积攒他们会牙牙学语。所以增加和他们的交流多给他们发声的机会能够锻炼他们的舌系带发育哦。

2.引导拓展孩子的词汇量

孩子刚刚开始说话的时候总是单音节、单词汇的往外蹦。比如他刚学会说“车”看见路边的车就会指着说“车、车... ...”这时候妈妈就可以告诉他是大卡车还是小轿车,是红色的车还是黑色的车,是小朋友坐车还是叔叔叔在开车等等。给小朋友更加丰富的词汇和概念,输入更多关联的词汇有效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3.借助图书、诗歌等,帮助孩子进行形象记忆

绘本里有丰富的色彩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像我们背单词一样借助图片因为认识图案 过程中刺激更多的脑区块所以有助于记忆。把记忆内容关联,通过图片或者诗歌的形式悄无声息的丰富孩子的语言体系。随时随地见到与绘本类似的树就可以指着问宝宝:这是什么?不断的巩固他的记忆。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还可以配合一些肢体动作,拍拍手,跺跺脚让孩子模仿。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4.向宝宝提问

让孩子体验一下当小老师的乐趣,和他交换角色也有助于增进你们的感情。从输入到输出的变换让学习充满乐趣,也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的自信心。在提问初期孩子可能不适应这种变换,还不能够快速的组织语言回答你的问题,注意一定不能打断他哦。给他充分的时间准备,耐心的等待他给你解答。渐渐你会发现他自信的滔滔不绝。

5.试着描述

可以和孩子讲述一些日常发生的事情,竟可能的描述细节和步骤。这能顾锻炼他的语言逻辑,因为时间会有起因经过和结果。比如妈妈在做饭,可以告诉他今天妈妈下班回来晚了(交代背景),做饭手忙脚乱,炒菜的时候忘记放盐。我觉得不太好吃但还是吃完了。因为妈妈做饭辛苦了... ...

孩子迟迟不说话,是因为有一段语言沉默期,5招培养“金句娃”

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妈妈们一定不能忽视影响这个阶段的关键因素,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宝贝开口,从简单的发声,到表达。语言是一们艺术,对宝贝终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