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式回购再现,希努尔回购计划宣布终止,一毛钱也没购

2018年11月15日,希努尔(002485.SZ)曾发布“拟回购股份”公告,表示回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6亿元。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希努尔便表示终止回购公司股份。

自回购公告发布到终止回购公告披露,希努尔并未回购任何一股公司股份,此举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响。

2019年11月5日,希努尔公告宣布,由于去年投资及并购的文旅项目规模较大,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趋紧,外部融资环境较预期更为困难。在当前情况下继续推进股份回购事宜,已不再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战略,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决定终止实施本次回购股份事项。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在回购期内并未进行过回购操作。

据舆论观察,截至今年9月30日,希努尔资产负债比率达到37.90%,货币资金一栏更是从2017年末的9.44亿元到2018年末的1.01亿元,再到今年三季度末的仅剩0.83亿元,现金消耗的确巨大。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希努尔前两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全部处于质押状态。公司第一大股东广州雪松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3.62%,持股数量为3.46亿股,目前状态为全部质押。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广州君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4.88%的股份也悉数质押。

如此境况下,希努尔取消回购计划的决定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似乎无可厚非,只是计划披露至今近一年的时间却零回购,“失信于”投资者,也难怪舆论掀起波澜。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renminyq)监测,希努尔的舆情在11月5日“终止回购”公告发布以后开始显著走高,11月6日开盘前呈现出另一个高峰点。其中,负面舆情占比高达30%,而代表着中小投资者声音的股吧、微博、雪球等社交媒体平台舆情数据增幅高达300%。


忽悠式回购再现,希努尔回购计划宣布终止,一毛钱也没购


网友@一夜惊醒梦中人上市公司不能按期兑现承诺,除了无法规避的客观制约条件外,不乏是一种人为欺诈,人心叵测,其中也可能存在猫腻,把回购作为诱饵,引导股民追捧,以提升股价,成为大股东减持套现的工具。网友@worddos是否可以考虑上市公司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不能发布回购公告?同时,要将不兑现回购方案的主体列入失信黑名单。网友@开始看奇宁愿冒着被监管问询的风险,也不愿意回购哪怕一股。可以理解为公司资金的确非常紧张,也可以理解为公司一开始就是有意而为之。

其实,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是资本市场上一种常见的手段,通常是利用现金等方式,从二级市场上购回自身公司发行的一定数额股票,用于激励员工、回报股东权利等,以提振投资者信心。但近年来上市公司屡屡开出回购的空头支票,各式花样操作让回购变了味道。

部分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后,并没有如约进行实质性回购操作,或是象征性地回购少数股份。

2019年8月27日,水晶光电(002273.SZ)发布了回购公告。说好2亿元回购,13个交易日后仅回购88万元,就不需要再回购了。猫腻在于回购协议将价格上限定在14元,而公告发布当天收盘价已经来到12.68元。一般而言,回购价格上限与当前股价不会靠得太近,也难怪水晶光电此次回购一直被舆论场当成调侃的典型。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如大股东或实控人质押股份面临爆仓的风险,上市公司企图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稳定股价表现,防止大股东的质押股份爆仓,背后亦不无利益输送的嫌疑。

2018年6月5日, 科陆电子(002121.SZ)公告称12个月内拟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5000万元-2亿元。可一年之后却一股未购,遭到深交所的监管问询。部分舆论观点认为,科陆电子当时实际控制人质押率达到98.84%,其回购股份的真正用意恐怕是稳定股价,避免实际控制人遭遇平仓。

不仅如此,各种花样回购的背后还有可能衍生出诸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信息披露违法等各方面的隐患。这样的股份回购,显然难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给上市公司带来正面舆论回馈,反而有可能激起舆论轩然大波,让上市公司带来不必要的舆论危机。

忽悠式回购再现,希努尔回购计划宣布终止,一毛钱也没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