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1小时下床,12小时出院,传统胸外科手术向日间化“提速”

楚天都市报11月7日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涂晓晨 陈有为)许多患者眼里,肺部手术往往是大手术,没有一周很难恢复。武汉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团队采用“极速手术”,患者术后平均2.3天出院。多位专家表示,住院时间的缩短,是依赖精准医疗的支持,减轻了患者手术痛苦,实现快速康复。

46岁的李先生老家黄梅,10月27日,李先生发现自己咳嗽不止,且咳起来喘不上气,连带胸口也痛。当地医生确诊为气胸,可住院治疗了5天,病情仍没好转。11月2日,李先生转至武汉协和医院。

在胸外科门诊,王思桦副教授检查发现,患者右肺“破了”,突发了气胸,而肺也已被压缩,急需安排手术。一般来说,治疗气胸的胸腔镜手术,术中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李先生很害怕。综合病情后,王教授决定为其进行不适感最小的“无管胸腔镜手术”。

11月3日早上8点,李先生办理入院后,开始完善一系列检查。11月4日上午7时30分,手术开始。麻醉科武宙阳副教授、吴志林医师放弃气管插管,而是在B超下阻断患处的神经“痛觉”,再人工给肺部加压,使其变瘪,为手术操作腾空间。最后,再给药全麻,此时的药量只有常规麻醉的40%。

术中,王思桦教授开了一个小切口,仅10分钟便完成手术。术后,李先生很快清醒,1小时后即可下地,下午便能自主进食、活动,且全身没有留管子。当天下午,胸片检查发现,肺部扩张恢复不错,达到出院标准。李先生说:“我就像睡了一觉,咳嗽也消失了,也没有明显的疼痛,真的超乎了我的预期。”

王思桦教授说,从术前谈话、检查,到麻醉、手术、康复全环节的优化,使得“极速手术”成为现实,减少了气管黏膜损伤、气压伤,不留导尿管、引流管后,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感染,刺激肋间神经的疼痛等,患者2-4小时内可逐渐进饮、进食,24-36小时内可出院。

目前,他带领的团队已实施“极速手术”60例,涵盖肺部所有疾病类型,如肺结节、手汗症、肺癌、纵膈肿瘤、食管癌等,住院时间比以往平均减少3-4天,极大方便了外地就医的患者。

有患者担心,是不是医生将病人往外赶?王思桦教授解释,其实并非如此,不是单纯的压缩时间,而是要通过更精细的治疗技术,以及快速康复理念,让患者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出院标准。麻醉和手术团队通过无缝配合,使得患者为手术及麻醉创伤损伤更小,更有利于快速康复。实际上,这类手术对技术依赖更高,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尽管手术难度增加,但无管化胸外科手术痛苦更少,患者费用也有所降低。

王思桦教授表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患者手术损伤减少,实现术后快速康复,降低医疗费用,对于患者和医保总体支出来说是一种“减负”。同时,也有利于医院高效运转,让医护人员有精力救治更多的疑难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