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泉州洛江罗溪双溪村,有个叫“铜寮”的角落,地名里的这个“铜”,就是从“铜锣”来的。

铜锣在每一场热闹里都有一席之地:民俗活动、民间器乐合奏、曲艺歌舞伴奏……总能听见它清脆的声响在回荡。

而在铜寮,这里产的是稀有的“十音铜锣”,制作完成后能发出十种不同的乐音,如今成了省级非遗项目。

传承人黄金城今年40岁出头,制作十音铜锣却已有近30年时光。这是他们家的“独门手艺”,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的先祖黄瑞台,传到他手上是第14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时光。

讲起黄家与铜锣的渊源,背后其实是个不幸的故事。

原来是黄瑞台幼年被拐广东潮州,养父是制作铜锣的能手,他便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后来被同乡营救,回到罗溪老家的黄瑞台,凭着制作铜锣的手艺生活了下来,最后还成了十音铜锣在泉州制作的创始人。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铜锣厂直面着青山,外面是绿水环绕,厂子里却是一派火热。

有了现代机械的帮助,如今铜锣制作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较音了。“这是不传外人的,”黄金城用略带神秘的语气告诉我们,最初的制作环节有多位工匠合力,把铜和锡按比例混合,以高温融化为1100℃的铜水,铸造成圆形的铜饼后,在炉内烧红,再取出捶打,使之变薄。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熔铜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锻打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压型

锻打与烧制,来回数次之后,再进行抛光等后续环节。

基本制作完成后,就是较音了。没有弦乐现成方便的较音器,为铜锣较音,全凭听力判断。音高的不同,取决于铜锣的厚薄。厚的锣音高,薄的锣音低。黄金城在为铜锣定音时要不停地用锣槌敲击铜锣,铿铿锵锵。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较音


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十音铜锣究竟在泉州南音中如何运用,黄金城无法详尽说明。不过按照记载,十音铜锣是为泉州南音“下四管”使音色更柔和的打击乐器。

洞箫演奏家王大浩曾告诉黄金城,他从小就听老师傅说过十音铜锣,但他本人近四十年来也不曾在舞台上见识过十音铜锣的演奏。在王大浩的帮助下,黄金城为十音铜锣进行了精准的较音。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较音


制作完成后,能发出十种不同乐音的小铜锣,需用有韧性的透明塑料绳绑在十个格子的木头架子上。据说十音铜锣演奏时,需要将铜锣木头架子架在腰身上,悬空部分用绳子系好,挂在脖子上。演奏者左手扶住铜锣架,右手拿着由橄榄核制作而成的槌子敲打。

看似平淡无奇的小铜锣,其实富含着来自历史的信息。《元史·礼乐志》里“宴乐之器中有:云墩,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

这种款式的乐器也叫“云锣”,多由十面小锣组成,因最上方的一面小锣(名“高工锣”)不常用,故民间又称“九音锣”。“西安鼓乐”用两架云锣,分别装在特制的底座上,面对面依一定角度立置于桌上,由一人执棰敲击,成为独具特色的双云锣演奏。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音乐工作者和乐器研制者不断对传统云锣进行改革。1963年,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赵行如同山东周村鲁东乐器厂合作,在民间九音锣基础上,参照山东曲阜孔庙编钟形式,首先制成二十九音云锣。

北京民族乐器厂制作的三十六音云锣。沈阳军区文工团田德忠和鲁东乐器厂合作,在二十九音云锣基础上,制出三十八音云锣。此外,还有十五、二十六和三十七音云锣。而神秘古老的十音云锣,正是在泉州深深的扎下根来。

黄金城的家族晚辈也有掌握十音铜锣技艺的,黄家的十音铜锣目前每年可以售出一两套,多的时候也仅有四五套。


这个神秘的乐器,在洛江响了400年


黄金城说,有泉州洛阳桥南的民间南音组织采买,还有泉港、福清的人慕名而来,甚至是与泉州南音同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前两年也曾经专程找来订制。

虽然这个在400多年历史中发出声响的小铜锣,声音日渐衰弱,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起码也算是“海内存知己”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