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只有《道德经》还有的一比,真是那样吗?

田获三狐


圣经也好诗经也罢它们的真实价值是历史积累,在在文化传播中历史洪流中他们胜在足够的时间积累一个符合豢养人一个符合文化历史,如果真正要说什么最伟大一部道家周易一部兵家孙子兵法。你不如说现代人比古代人差距,越活越回去,越活越落后,中国最喜欢讲上下五千年!愚昧得连美国几百年历史发展都不如,喜欢造神,喜欢鼓吹!其实都是黄袍加身,欲冠堂皇。

站在现在的角度,所有的古人都不如你聪明。比如他们肯定不会刷卡,肯定不会开车。 验证这个问题很简单,诗经流传几千年,而且一直会流传下去。王朔……呵呵,不用等千年,也不用等百年,即便是现在,王朔是谁? 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描写的甚是生动。金庸和李敖是同时代的人,王朔是现代人,和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说大话我也会,我可以说我是现代诗现代文学写的最牛B的人。就算王朔觉得自己很牛B,但是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他所有的文学养分都是从哪里来的??他自己最清楚。

诗经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那时候的人类文明刚起步没多久,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比较的,就跟一个发明汽车的人去说我发明的汽车比古代的马车厉害多了,这有什么可自豪的呢?人格的魅力直接打零分。诗经创作年代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发端阶段,幼稚质朴很正常。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朔的文章和金庸李敖比也懒得去分析谁高谁低,王朔要说他比金庸会写,虽然我不爱看王朔,我也懒得反驳,但是王朔认为他的文章比诗经楚辞优美我就只能说他的格局和局限性真的理解不了啥是经典,千年以后没几个会看王朔的东西,但两千年前的诗经再过两千年还是经典。如果王朔说的是诗经中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确实如此。比如硕鼠硕鼠,比如岂曰无衣,与之同袍,其实都是大白话。但是要说全部的话他就太自大了。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蛮经典的。另外《诗经》能流传几千年是因为人家确实经典,王朔的作品能流传多久,还得等时间去检验。自古都是文人相轻,其实不稀罕。总之把一句诗送王朔吧: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文学的发展也是有迹可循的,文学的早期是没有现代文学这样丰厚的理论支持的,我们可以说古人的聪明而智慧,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学能力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繁荣交互的愈加频繁而越来越灵活强大的,我们奉为圭皋,但它的流传纪念意义是远大于它的文学价值的。古人不是神,这个世界的复杂不是先人预见和制定的。现代文学对于文字的凝练早已经不那么严谨。比如作诗,推敲的典故。严谨细致。在白话文中已经不再被重视。时代的产物留给能经历千锤百炼的历史吧。当代人评论当代人。除了功利和显摆。还剩啥了?

王朔的小说和文章是那种嬉笑怒骂型的,看了直接爽,路遥的是那种歌颂加苦难型的,边看边流眼泪。我还是更喜欢白鹿原那种把人物放在时代里,努力让他们活得真实,可以看完就忘,也可以给人更多的思考。可以骂不过王朔,李敖,因为他们是天生的语言王者,如果你骂他,他只是笑笑不语。有容乃大,王朔终究不是文学圈里顶级的存在。

当你博览群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跟千年前的古人叫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也都“不过如此”,但是你别忘了,你博览的群书正是他们写的。要单论句子是没有意义的,我高中的时候,也觉得四大名著除红楼梦之外,都不过如此,徐志摩的诗歌余秋雨的散文,有些句子我也想改改。一楼的兄弟说的对,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种“不过如此”的感觉。但是能这么狂妄的吹出来的,也就王朔。王朔看不起的人很多,看不起王朔的人恐怕也不少。不管做哪行哪业,不能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只要你够优秀,群众会把你的名字记在历史上。但是像王朔这种时代氛围的产物,想像《诗经》一样流传千年,恐怕是痴人说梦。

总觉着王朔的行文风格是站在老舍先生的肩膀上挥舞着北京市井文化的大旗。老舍先生是收敛的,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气势恢弘;王朔是撒开了的,里里外外就透着那股子野劲儿,能掖着的也绝不藏着,跺地指天扯着嗓子破口大骂,且不遗余力。


历史深度揭秘


王朔可以说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他的文学之路,开始于文革结束不久的文学真空期;这个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下海经商、彰显个性成为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

王朔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社会思潮,因此能够迅速窜红。王朔小说中的人物与其说是生动的艺术形象,不如说是街头采访的新闻特写。在他的所有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风格,几乎都是雷同的,拿调侃冒充幽默,用开涮彰显所谓个性,油腔滑调的玩世不恭,所反映出来的其实是骨子里的自卑。这种风格来自王朔对老舍的拙劣模仿,也来自北京八大胡同的京油子秉性。

为了掩饰创作力的日趋枯萎,王朔开始对文学名人大举挞伐,从鲁迅到金庸都是抨击的对象。王朔的抨击缺少严肃的文学论争,更多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小说的关注。但攻击他人未必就能抬高自己,相反,许多时候只会弄巧成拙。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对《过把瘾》有印象?而王朔似乎还停留在《过把瘾》之中。为了给自己打气,他声称或许会一不留神写出部《红楼梦》来,这似乎有点走夜路吹口哨的味道;别说是《红楼梦》了,王朔如果能写出本《射雕英雄传》就会是奇迹了,老实说,王朔的艺术功底远逊于金庸,根本写不出拿得出手的武侠小说。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王朔就是个时兴了一段时间的写手,远非一个真正的作家。


经济相对论580


你们看没看过王朔的书在这乱喷一通,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诗经》?《道德经》?什么是好的文笔? 道德经说的是啥?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个人的感悟,附会上文学的意义,大概就是汉语的文学雏形。有赋有比有兴,文字生动,接地气,言简意赅,但文学是要发展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诗经只能算是启蒙,后来又走了骈文诗词散文小说戏曲。他们都在一步一步拓展着文学的能力,让汉语的表现力越来越生动活泼,传神,我觉得王朔的语言是足够精辟传神足够生动的,他的文字表现能力确实在诗经之上,你看诗经,都是平铺直叙的故事,比兴也生硬,不够自然。

不要拿经典说事,经典流传的因素有很多,你不可能拿《齐民要术》来指导现代农业吧,但你说齐民要术不是经典吗?但它能比现代一本《家畜饲养大全》更有科学依据吗?但一千年后人们还是会记得《齐民要术》,所以说经典不见得水平高,只是因为流传下来了所以你觉得古人牛逼而已。

那肯定有人抬杠说《道德经》道理幽深,岂是一个作家能大放厥词超越的。明确一下,哲学我不懂,不要把哲学思想混淆成文学作品,思想是内容,文学是用语言去阐述内容,懂了内容,慧能都把佛理能讲出来,但文学是曹植在洛水见到神仙。不要混淆了概念。

所以我觉得王朔说的也不无道理。


暮影拾光


我认为王朔此言对他来讲是真诚的,以他个人的欣赏力以及文采写点美妙的句子理应不是问题,他是有一定高度的!就像李敖批金庸,站在李敖角度看金庸就是不过如此,不说俯视了,在平视的状态里一个看一个人就是容易发现不足,而一般读者看金庸基本都是仰视的,限于自身的水平到不了平视的阶段。诗经里有些诗句很质朴,甚至大概一看觉得有些凌乱,看上去东一句西一句的感觉,但有些看起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水里一句,远方一句,似乎都不挨着的句子勾勒出的画面却非常真实而美好,有点高山流水的意味,很自然,这是很难刻意达到的效果!要王朔写这样的,他应该也写不了,这就不仅仅是文采了,是一份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感情到不了的地方,想笔下生辉难啊!





大圣滚来


没什么。

《诗经》和《道德经》的内容和境界太高了。他估计根本理解不了。

这人该不是会是吸毒多了以后脑子坏掉出现幻觉了吧?觉得自己是个现代人就一定可以胜过古人了?

简直就像是泥里的一粒沙子用补光灯加了点颜色就觉得自己可以和日月争辉了。一根发霉发烂的烂毒草用礼盒包装了一下就可以和群山媲美了?臭不可闻!

我劝还是把他拉回去加点粉再吸饱一点吧,反正没救了。

还有说诗和道德经文采不够的简直就是搞笑。道德经微言大义。五千字囊括宇宙洪荒,天地万物尽在其间,百家之言尽在其里。千古之下无有可并肩者。

而诗经是西周到春秋时收集的民谣之大成。民以此咏事,文以此载物,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绚丽多姿。

这两本书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内容上都是犹如汪洋大海,令人叹为观止。

这王朔写的东西和这两本典籍比起来简直就犹如一叠废纸,不值一哂,不值一哂。

有人说你丫的站在2000年来,众多巨人的肩膀上,起点比前人高多少[打脸]

我只想说别开玩笑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是牛顿说的,人家发现了万有引力,有经典物理。他做出的成就的确是超过了许多的古人,的确是可以说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现在你有什么成就,做出了什么贡献?翻了几本古书,可能意思都没有看懂,也恬不知耻的说自己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了?能不能别搞笑了?我看他伸长了脖子连巨人的脚趾盖都看不到。

还是别太抬高自己了吧!


繁花若雪风自摇


1、他说得没错;2、他说这话非常的不要脸。

诗经是什么?诗经是一部上古时期民歌总集,当然也有官方的,比例很少。它流传下来,只是通过口口相传和镌刻在青铜器上,这就限制了它的文体,尽可能的言简意赅,很多都是很质朴的民间语言和短句而已,一个2000多年后的所谓文化人拿自己写的句子跟它比好?自己不觉得搞笑吗?况且,好与不好实在是一个抽象到极致的概念,哪怕是大众标准相对比较一致的文字,诗经传诵了两千多年,他王朔的句子即便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还未必很多人听过,更不用说什么传诵个几百年,谁知道呢?就这样就敢说比诗经好?

再说道德经,一样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来的,其意味的隽永,内涵的深厚,历经百世仍可印照着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著作,他好意思说有些句子比他写得好?说他不要脸都是抬举他!他确实牛,可能比同时代的很多人都看得透彻,更聪明,更睿智,更自以为是,但不要忘了他生活的时代,他一年经历的事比老子一生恐怕都要丰富得多!老子如果有现在社会的见识,知道整个人类发展的状况,毫无疑问会比他牛得多了,真是提鞋他都不配!

一个现代人,文章写得好,自大一下没什么,文人嘛,轻狂些,肆意些,都能理解,他这么一说,你这么一听,彼此笑笑得了,别深究,仔细一想,这就是个神经病,何必自己也去犯病?他也只是一个庸人,真牛逼的有更大的成就,就是现在这年月,他算个屁啊?除了他自己,有几个会当回事?


禹成淼淼


王朔这样比,就证明其狂,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诗经,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开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模版,大家都要按这个些方法写,而不是说自己怎么比或超越,说明其不懂文化,无教养。

我记得一次去某明清园林,一个很没素质的人在那说没他们那里新建的公园好。一个人不知道学习,怎么进步?不知道去向传统经典学习那你还学什么?

现在人不注意学习传统,认真不到传统的价值,以为自己比传统的好,自己创造的东西是前无古人,超越古人,其实就是沙堆上的小楼房,现在有几个人再看王朔的东西,或知道有王朔这么一号人。

保护老东西比创造新东西更重要,学习老经典比学新知识更重要。(我的意思不是让大家去听百家讲堂那样的东西)。


红9九


王朔的成就、才华和勤奋已不用怀疑,境界也不低,最难能可贵的是清醒状态高出同辈不少。呵呵,按套路该说但是了,但是,王朔也有瓶颈,这个东西限制了他达到他能到的地方。这个瓶颈就是艺术性。虽然王朔很讨厌主义流派风格这些大词儿,我也讨厌,可是你写那么多字卖那么多钱,你不问问我凭什么要买吗?

仅仅是你更会说话?我在头条上免费听德云社相声不更香?

仅仅是你知道的更多?你有百度知乎多?

仅仅是你造化高就要点化众生?你问问教徒答应不答应?

王朔最牛逼的地方是不装,那是艺术应有的姿态,却不是艺术本身。

文学不是你说,发言稿才是。

轻视诗经,暴露了王朔轻视文学的艺术价值。从诗经楚辞到十九首,是文学作为艺术的表达。文学是给大众的,不存在高于人性的文学,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儿,那就装了。

王朔评论当代作家的话我都很赞同,遗憾没能深刻评价自己。我的千岁寒,那不叫文学,比余秀华的诗差远了。不服来辩。


李大叔0755


说个秘密。王朔其实根本就没读过诗经和道德经。王朔的作品都是现实平民社会的真实描写,实在与高雅无关!他自己非得往文豪里钻,非得把自己作品和诗经道德经放一块比,那就只能说是驴唇不对马嘴了!王朔的作品有很大的时代性,你看现在的90 00后谁还看王朔?!诗经道德经更多的是哲学范畴,和王朔的小说确实没有可比性。再过几年人们还在研究诗经道德经,甚至还在翻拍金庸先生的小说,但王朔作品早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0汉尼拔0


我没有读过诗经,“王朔说,只有道德经还有的和他一比,是真的吗?我怀疑严重怀疑”。我真的没有读过王朔什么文句,我先请问一下,王朔对中华文化有什么贡献之处,,敢和道德经有的一比,在我的眼里,王朔老先生能解读道德经的一个“之”字,就可以啦。我不敢说王朔老先生能解读道德经的“之”字我受到什么惩罚。 王朔老先生,给学生们讲一讲道德经中的“之”字怎么解释吧,。 用不用学生我提醒您老一声“道德经中的(之)字讲的是““人的面额向上生长的毛”。 不相信的话,查一查说文解字吧,,顺便告诉老先生,根据说文解字两千年以前的“而”字的意思是“人的面额向下长得毛,即男人的胡须”。 “毛”也好是“胡须”也好最终是通向哪里的,也许我的提问就像问了一个“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那么傻”那么您老把道德经中的“之”字和“而”解释一下、希望解释的有深度,连个“之”字、“而”字都解释不了,还能解释道德经吗…………希望王朔您老给我们的讲解带来“学习”,而不是“批评”,王朔老先生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