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中醫認為氣與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氣血運行於經脈中,滋潤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之所以有生命,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精神活動,能夠健康長壽,是因為氣血在發揮著正常的生理作用。


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氣與血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使得臟腑、筋骨、四肢、皮毛得到充足營養而各盡其能,在病理上更是相互影響,氣與血任何一方有病,都會波及另一方,使之發生相應的病理變化。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說:“血為氣之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濁則濁。”因此,氣血出現病變,必然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疾病叢生,乃至重病危候頓至。


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氣屬陽,主動;血屬陰,主靜。兩者都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精血,血液的生成以水谷精微為原料,須經“氣化”才能變化成赤血,血在經脈中不停運行,有賴於“氣”作為它的動力。但“氣”必須依賴血才能發揮作用,即所謂“血為氣母”。

氣能統攝血液在經脈中正常運行而不溢出脈外,血又能載氣,若血虛不能載氣,氣將飄浮不定,散亂無根。氣血以流通為貴,故血脈流通,則病不得生;

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氣血周流不休,才能內溉臟腑,外濡腠理;氣血奉養周身,才有精氣神的產生併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所以《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中說,人要健康長壽,必須“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血的運行有賴於氣的統帥,而氣的寧謐溫煦,則依靠血的濡潤,兩者的相互依存,相對平衡,人體才能保持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況。


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氣血流暢是機體健康的標誌,也是長壽的保證。這是因為血液循行於經脈中,流佈全身,而氣則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兩者並行以調控人體臟腑器官的功能和提供所需的營養。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病因,包括七情、六淫、跌打損傷以及其他致病因素均會影響氣血正常的運行,最常見的是出現氣血失和,流通受阻,瘀血停滯,由於瘀血的產生和存在,原來正常運行的氣血便會發生阻礙,臟腑得不到正常的濡養,最終導致臟腑虛衰,精氣神虧耗。

且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與自然生存環境和各種致病因素不斷鬥爭中,正氣必然受到消耗,氣虛推動血液無力,更加重了瘀血的發生,形成虛實夾雜、氣虛血瘀的病理狀態,這也是人體走向衰老最關鍵的致病因素。若遇這種情形,健康長壽的身體也就無從談起了。


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氣血失調、氣虛血瘀是臟腑病變和機體衰老的基本且又關鍵的致病因素,所以從調治氣血的角度出發,就可調治臟腑間的病證,以此來健康養生來延緩衰老,這是異中求同的一種有效的養生保健措施。中醫學素來把調養氣血視為防治疾病、養生抗衰的重要一環。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謹守病機……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強調了疏通氣血,使氣血保持流暢,使機體處於相對平衡,進而使臟腑、經絡、組織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保障人體的健康長壽。


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中醫養生抗衰的基本原則是“陰平陽秘”。陰陽分別代表人體內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雙方,人體的生長和健康長壽離不開陰陽平衡,而氣血是人體陰陽的主要物質基礎,因此,陰陽平衡是通過氣血平衡來實現的,要想健康養生首要調和氣血,氣血調達寓意陰陽平衡,這是健康長壽的基本物質基礎。


養生與養氣血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