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登山、攀巖、郵輪……調查顯示,中國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經佔到全國旅遊總人數的20%以上,“新老年人”正成為旅遊的主力軍。(資料圖片)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火神廟社區的俏奶奶街舞團成員多為“50後”,跳起動感十足的街舞來熱情不輸年輕人。餘霞|攝(人民視覺)

摘要

■1、消費方式變了 ,“新老年人”是網絡達人;

■2、消費偏好變了, “新老年人”追求生活品質;

■3、“新老年人”正成為旅遊的主力軍;

■4、“新老年人”時髦做候鳥老人;

■5、“新老年人”對學習培訓有熱情!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全國7億多人出遊。哪個年齡段的遊客最捨得花錢?調查數據顯示,不是人們印象中喜歡“買買買”的“80後”“90後”,也不是薪資處於職場高點的“60後”“70後”,而是“50後”,單次旅遊人均花費達到了3640元。

“50後”的年齡分佈在60—70歲之間,已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年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節儉”是中國老年人的一大特徵。從採買食材到置辦衣物,從尋醫問藥到遠近出行,老年人往往精打細算,在節約上下足功夫。老年人也熱衷於儲蓄,即使收入不錯,也傾向於把錢存起來或購買安全性高的國債等。

不過,隨著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陸續退休、步入老年,中國老年群體高儲蓄、少消費的特徵悄然改變。收入不錯、捨得花錢、追求品質,一批“新老年人”引領老年消費新趨勢。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消費方式變了 >>>

“新老年人”是網絡達人

與人們固有印象中的老年人不同,“新老年人”對網絡的接受度高、對電子類產品使用熟練,繼而深刻地影響其消費方式。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劉阿姨剛退休兩年。買菜是小區里老年人幾乎每天必做的事。但劉阿姨很少出門上菜場、去超市。“附近的菜市場,環境髒亂差,路也不好走。去超市,買的多了又拎得累。我都是網上下單。”劉阿姨向記者展示手機中一款主打線上零售業務的應用程序。“你看,只要點開這個圖標,蔬菜、糧油、水果、飲料、日用百貨,應有盡有,都是品牌超市的商品。價格可能比菜市場高一點,但東西乾淨衛生、包裝整潔。選好要買的商品類別和數量,當天內附近的物美超市就會派出工作人員送貨到家。”

劉阿姨使用一款華為智能手機,而不是通常意義上字體和按鍵大但功能相對較少的老年手機。“人老了,眼睛花是正常現象。但我戴上老花鏡後完全可以使用智能手機,而且現在的智能手機都可以自己調大字號。”劉阿姨介紹到這裡有些自豪。她告訴記者,自己不僅經常線上購物,對於湊單、團購、返券、打折等省錢方式,也十分熟稔。從水果到服裝,她總能夠以實惠的價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有時候還會使用代購、海淘。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使用移動終端和支付軟件消費、在電商平臺進行線上消費,曾經是年輕人的“專利”,而今“新老年人”對其同樣輕車熟路。目前,中國60歲以上網民數量已超過4億人;超過六成的老年人會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移動終端消費。

阿里巴巴集團的數據顯示,全國50歲以上的網上購物人群十分龐大,僅淘寶天貓上就有近3000萬人。許多老年人選擇線上平臺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線上下單,送貨上門,既輕鬆便捷,又讓腿腳多多少少有些不方便的老人們省去不少麻煩。

“新老年人”對新型電子產品的接受度也很高。2019年10月7日是重陽節,京東發佈的重陽節消費大數據顯示,智能手機、智能柺杖等電子產品位列搜索關鍵詞的前幾名。

調查顯示,44%擁有智能手機的55-65歲“新老年人”都是自行選購智能手機的,沒有參考配偶、子女和親朋的意見,也沒有藉助他們代為購買。在京東平臺上,老年商品銷售額顯著高於平臺整體銷售增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消費偏好變了>>>

“新老年人”追求生活品質

不委屈自己、願意為生活品質花錢,是“新老年人”消費的一大特點。

■資深驢友中有大量“新老年人”。

“我從來不覺得我是老年人。”家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的餘大爺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一位退休石油工人。當“驢友”、駕駛四驅越野車、玩單反相機、做自駕遊義務領隊……餘大爺的生活豐富多彩。

剛過去的“十一”假期,餘大爺就組織了驢友團遊覽了伊犁、博爾塔拉等地。在餘大爺的書櫃裡,擺滿了“長槍短炮”,有三腳架,有廣角鏡頭,甚至還有專門用於攝影的無人機。餘大爺的積蓄和退休金比較充裕,他說自己的絕大多數支出花在了這些“玩具”上。

■“新老年人”正成為旅遊的主力軍。

他們身體還比較好,八九十歲的病痛尚未到來,四五十歲時的負擔又已經卸去,這個年齡段被許多老年人稱為“第二童年”。同時,這些老年人經濟上有一定積蓄,時間上能避開法定節假日高峰期出遊,也激發了其旅遊熱情。調查顯示,中國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經佔到全國旅遊總人數的20%以上。

途牛旅遊網發佈的《中國在線郵輪旅遊消費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度中國郵輪遊遊客中,有近三成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青旅一位從事郵輪票務代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歌詩達、皇家加勒比等大型郵輪公司的郵輪上,最常見的遊客群體就是60歲左右的老年人。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新老年人”時髦做候鳥老人。

66歲的郭大爺退休前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工作。獨生女遠嫁後,郭大爺就和老伴在海南省三亞市買下一套距海岸線僅有數公里的商品房。這是郭大爺退休後最大的單筆支出。“老家冬天太冷,我心腦血管都不好,冬天待不住。”郭大爺這樣說起到南方買房的初衷。他在東北的老朋友們,一到冬天有不少人到海南來,“買得起房就買,買不起就租。”

據瞭解,近年來,城市老人到農村體驗田園生活、農村老人進城享受城市生活、北方老人到南方越冬、南方老人到北方避暑,已成為不少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和康養水平的一種新型生活方式。從南方的三亞、大理,到北方的煙臺、威海,全國各地的“候鳥老人”現象都在增多。

■“新老年人”對學習培訓有熱情。

提起老年人的文娛活動,許多人會想到跳廣場舞。調查顯示,60歲出頭的老年人比年齡更大一些的老年人更願意學習那些學費高昂、學習難度大、習得週期長的技能,如運動、書法、繪畫、樂器、瑜伽、外語等,並願意為此付費。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的頁面,越來越多的“新老年人”還當上了“主播”,引來大量“點贊”和“打賞”,許多老年人視頻直播平臺也應運而生。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讓“新老年人”花錢>>>

舒心又放心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專家指出,這部分老年人出生於新中國成立後,求學就業多數趕上了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的春風,退休後又正是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好時代,醫療和養老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往往有一定的積蓄,文化程度較高,並已經養成了比較現代化的消費習慣。

2018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佈的《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與2010年相比,2015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經濟自評“很寬裕”比例提高了0.2個百分點,“比較寬裕”提高了3.5個百分點,“基本夠用”提高了1.8個百分點。另一項調查則顯示,2016年中國老年人存款餘額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近8萬元。

“新老年人”有閒也相對有錢,而且普遍子女較少,基本完成了買房、子女教育的大塊支出,願消費、敢消費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這背後也是中國老年群體消費觀趨於豁達、理性、現代化的折射。

“新老年人”為何呈現出與以往老年人有明顯反差的消費特徵?

�如何對接新的消費需求,讓“新老年人”花錢舒心又放心?

倡導理性、規範市場——中國老齡協會2019年4月發佈的《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指出,老年消費行為容易受到求實心理、焦慮心理、融入心理、補償心理、趨利心理等影響。老年人總體維權意識較弱,隨著年齡增長,判斷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都有所下降,一些不法商家常趁機向老年人兜售假冒偽劣商品。

對此,一方面老年人應注重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有大力規範、淨化市場,加強監管,打擊各種假冒偽劣和市場欺詐。政府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養老產業和涉老行業的監管,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範行業中的不正之風和不法現象,讓消費市場中的老年人花錢花得放心。

提升品質、創新供給——不少60多歲的老年人抱怨,市場上針對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務不少,但往往更符合七八十歲老人的需求。而剛退出職場不久的 “新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普遍較好,在休閒娛樂、體育運動、外出旅遊等方面的需求和中青年沒有太明顯的差異。

專家建議,養老產業和其他涉老產業應更加細分,針對“新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力爭精準服務:發展老年娛樂、老年旅遊、老年體育、老年教育培訓等新業態,創新老年康養模式,讓他們花錢更開心、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