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要認準浮漂信號,掌握提竿方法

在垂釣的過程中,要想釣有所獲,除了應掌握好天氣、水質地勢、餌料這些因素以外,“浮漂”與“手法”這兩點千萬疏忽不得。

釣魚要認準浮漂信號,掌握提竿方法

浮漂

浮漂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有經驗的垂釣者,根據浮漂的反應,就能辨出是什麼魚在咬鉤,甚至魚的大小。由於各種因素每一種魚都有自己獨特的吞食方式,而吞食方式不同,必然導致浮漂在水面上的表現不同。

一些初學釣魚者由於缺乏經驗,浮漂一動便貿然提竿,結果常提空鉤。一般來說,浮漂往上送2目,或者慢慢往下沉,這是鯽魚咬鉤;浮漂較快往上送2~3目,是鯿魚咬鉤;浮漂慢又穩地往下拖,是鯉魚咬鉤;浮漂快速上下點動、下拖這基本上是小魚和雜魚咬鉤。

釣魚要認準浮漂信號,掌握提竿方法

當然魚兒咬鉤的習慣並不是千篇一律成不變的。同是鯽魚,季節不同,水的深淺不同,水面隱蔽性的好壞都會對魚兒的咬鉤方式產生影響,從而使浮漂的反應動作有所不同。如冬季魚兒動作遲緩,咬鉤時慢條斯理,此時釣者得有耐心;春天魚兒吞食快咬鉤時又生怕別的魚來搶食,吞食時浮漂抖動快,水淺時,魚兒咬鉤心慌,一吞食就走,浮漂便快速下沉。

水深處和有茂密水草隱蔽性好的釣位,魚咬鉤很穩,浮漂一般上浮,狡猾的魚兒咬鉤時欲吐時欲吞浮漂抖動幅度很小,這就需要釣友們和魚鬥智鬥勇耐心地誘它上鉤。

釣魚要認準浮漂信號,掌握提竿方法

手法

要做到每有魚兒咬鉤而必擒之,掌握好最恰當的提竿時機至關重要。要根據浮漂的動作,迅速判斷出大概是什麼魚在咬鉤,從而採用相應的提竿手法。

提竿必須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初學者有時過於緊張,提竿過早,將魚兒嚇跑;有時猶豫不定,提竿偏遲致使本來應該上鉤的魚兒掙脫了;有時興奮太甚,提竿太猛,結果不是釣線斷就是魚竿折,還有就是雖然把魚兒提出了水面,但“撲通”一聲又掉進了水裡。

釣魚要認準浮漂信號,掌握提竿方法

正確的提竿手法應該做到不早不遲、輕重適宜。先抬手腕,以手腕帶動手臂,用巧勁把魚兒輕輕提出水面,不讓魚兒在水下竄動打出很大的響聲和水花。因為鯽魚覓食往往是三五成群的,一有響動其他魚即會逃之天天。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碰上大魚,釣竿應馬上斜上舉,使釣竿呈“弓”狀,利用釣竿的彈性,使力分散在整竿上,把魚兒使出的勁兒化解兒竄了一陣勁頭過去,再慢慢上提,使魚頭浮出水面,讓其“嗆水”。如此反覆多次,魚兒不動了,再慢慢拖近岸邊用抄網將魚撈起。千萬不能讓魚一下竄出老遠,使釣線與竿形成一條直線,這時魚兒使出的猛勁全集中在釣線與釣竿連接處的“點"上,十有八九會把釣線掙斷。

釣魚要認準浮漂信號,掌握提竿方法

如何把握好“浮漂”與“手法”,還有不少問題可以探討,讓我們在垂釣的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