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二人转,其实还有二人台

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场类曲艺、地方戏,是广泛流传于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戏曲形式,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风柳、春歌、半班戏、双条边曲等。二人转融合了东北秧歌、民间说唱莲花落、戏曲、东北民歌、笑话、杂耍等曲艺形式,大约有300年的历史。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

出了二人转,其实还有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冀晋陕宁四省区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覆盖9o多个县旗,2ooo多万人口。二人台有东、西路之分,东路二人台主要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乌兰察布及张家口坝上地区。东路二人台是一种方言土语偏重的地方戏,唱腔高亢嘹亮、道白诙谐幽默、动作热情奔放。康保是东路二人台重要的流布区域,康保二人台是东路二人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人台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经历了打坐腔、打玩艺儿、风搅雪、打软包,几个阶段。随着二人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界专家学者对这一地方戏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论证。有证据表明,二人台与元曲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特别是流行于坝上地区的康保二人台在架构、音乐、曲牌、宾白、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元曲极其神

似,元杂剧戏曲大师关汉卿在其《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作品中,将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其语言风格与康保二人台的方言俗语如出一辙。现在基本提起二人台,大都想到的是康保。

出了二人转,其实还有二人台


二人台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自己演出、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诞生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植根于民间,蕴含着北方蒙汉民族特有的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鲜活地保存着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文化基因,有记载北方群众生活的"有声史记。和抒发北方群众情怀的"别样离骚。之称,被郭沫若先生赞为是。百花丛中一点红补,二人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淳朴清新的内容,浓郁芬芳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历经百年传承而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