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甘肃宁县米家沟村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陕西长武杨家沟村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两个村子所处方位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有两条河流,一条是泾河,另一条叫马莲河,泾河的东面是陕西长武杨家沟村,泾河的西面马莲河的南边是甘肃宁县新庄镇米家沟村。泾河水浑浊汹涌,马莲河清澈平缓,马莲河在此汇入泾河。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两个村子虽然相处两省,但直线距离不超过千米,正是一村鸡叫两省闻。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村子和村子相距不远,脚跨两省,中间有泾河之隔但也有通婚,联姻,结亲,等或赶集购物人员交流,所以都一直来往频繁。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长武杨家沟村对面的甘肃宁县米家沟村处在泾河跟马莲河的交汇处,那时没有桥,人员往来太不方便。再很早以前村子乡亲都是集资购买渡船,由大家推选人品好老实力气大的摆渡人,没有报酬,家家以粮食供给,两村乡亲过河不要钱,无论早晚,有事必到,那时渡口甚是热闹。摆渡人也担一定风险的,那时河面比现在宽多了,河水也深,遇到发大水就非常危险,只有停止摆渡。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市场放开了,商品经济活跃,没有桥过不了河怎么办?对岸米家沟村有一个大叔人很好头脑灵活,想想没钱修桥那就做个船吧。最后在乡亲们鼓动下,去县城电焊门市焊了个铁船,就在两村之间的泾河边干起了摆渡活,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河两岸人员往来频繁,还有东西货物,连摩托车也得通过摆渡到对岸去,那边过河到这边,东可到长武甚至西安,西可通过长宁大桥到宁县西峰,一条小船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梦想和许多的幸福快乐,也连接起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一次摆渡,船上能座五人还有一辆大摩托,如有粮食煤炭建筑材料等重物,必须使很大的劲才能摆渡过去。

快到对岸时候,由于河水变浅,需要用绳子把铁船拉到岸边。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河这边等待过河的人,也就帮忙用力把船往岸边拉。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夕阳下光影很好,我多拍了几张照片。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船靠岸后,再架上木板,下人下货,因处在冬春枯水期,河床变窄,水流变缓,利于摆渡。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今天生意好,过往人多,又要把这些人送过去,摆渡大叔先用脚使劲一蹬让船离了岸,接着自己再跳上船去,看来大叔身手敏捷矫健的很。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摆渡虽然是力气活,但有技巧的,要利用水流湍急的冲力,斜着从上游到下游对岸,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乡村,现在坐船过河也收钱了,过往生意人,走亲戚的人,出门打工的人......都得交钱,这即方便人们,摆渡人也有了收入,所以摆渡才能持续下去。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我问大叔:你一次摆渡一人多钱?一天能挣多少钱?大叔放下撑杆说:一人一次3元,自行车2元,摩托5元,遇到可怜人就少收些,甚至就不收钱了,好的时候一天下来就能挣八九十元钱。说着,露出了笑容。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稍有空闲时间下来,我给摆渡大叔发个烟聊了起来,大叔说他还不到六十岁身体也硬朗,干这行都好些年了,见过好多人,也经历很多磨难。现在就自己和老伴,孩子都在外面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日子倒也平静安康。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正说着话,河对面的一个女人呼唤叫船过去呢,这摆渡挣钱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在里面。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天已黄昏,大叔还不想回家,看起来够辛苦的,肚子饿了就吃些自己拿来的馍馍。

老照片:最后的摆渡人(陕西长武县和甘肃宁县交界处)

一晃近十几年时间就过去了,最近我又去哪儿,结果以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变化真大啊,西平铁路和一条高速公路从村子穿过,从前的情景没有了,两条河流依然流过美丽的小村庄,却再不见哪个摆渡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