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紹興人都不知道,紹興曾是南宋古都

紹興市是國務院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江南水鄉風光城市,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

魯迅的故鄉。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的中北部。東面與寧波市轄區接連,南面與台州地區交界,西及西南與金華地區接壤,北及西北與杭州市轄區為鄰。

“三山(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兩盆(新嵊——章鎮盆地,諸暨盆地)、一平原(紹虞平原)”是對全市地形的基本概括。

全市東西長約137公里,南北寬約113公里,總面積7,901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67.8%,平原佔26.1%,河流湖泊佔6.1%。現有耕地277.66萬畝,其中水田236.64萬畝。

1984年末,全市共有106.9萬戶,393.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8.77萬人,佔88.73%。有少數民族21個,300多人。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97人。

連紹興人都不知道,紹興曾是南宋古都

新石器時代中期,從小黃山文化開始,已有約9000年曆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據《越絕書》記載,傳說大禹“憂民救水到大越,大會計,爵有德,建有功”,改聚會地點茅山為會稽山(會稽通會計),這就是紹興古名會稽的來歷。

春秋時期,會稽是越國的都城,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經濟得到發展。

秦代是浙東、閩東北13個縣的中心。

隋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改置越州,直至晚唐,一直是東道七州(衢、婺、溫、臺、明、處、越)道治所在。

公元1130年,越州一度成為南宋的臨時首都

越州從宋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始,曾一度成為

南宋的臨時首都,為時達一年零八個月之久。

連紹興人都不知道,紹興曾是南宋古都

次年正月,宋高宗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改元紹興,並且“仿唐幸梁州故事,升州為府,冠以紀元”,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

紹興元年(1131年)十一月,南宋朝廷決定遷都臨安,並在紹興二年(1132年)初開始遷離。

南宋朝廷遷移後,紹興依然作為陪都存在,成為一個府的府治後,依然是南宋朝廷的陪都,此處既是王室的陵寢所在,又設有浙東安撫使、提點刑獄使、提舉常平使等路級機構,城中還有天慶宮、報恩觀、天長觀等行宮和皇室祭祀點。

紹興六年(1136年),朝廷宣佈臨安以外的全國大邑40處,山陰就名列前茅。

南宋一代,除首都臨安以外,紹興與金陵齊名,為全國兩大城市。

明末,紹興成為魯王監國(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

之所。明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

連紹興人都不知道,紹興曾是南宋古都

魯王

茶葉、絲綢、黃酒三大行業居全國首位 。明清兩代,紹興仍然是浙東的重要商業城市。從鴉片戰爭後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中,由於內憂外患,紹興逐漸衰敗,市容蕭條,人民困苦。1949年5月7日,紹興獲得解放。

解放以後,紹興的行政體制幾經更動。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紹興市由地轄市改為省轄市,並實行市管縣的體制,現轄諸暨、紹興、上虞、嵊縣,新昌5個縣和越城區。

2013年10月,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

紹興全市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

連紹興人都不知道,紹興曾是南宋古都

(未完待續)

參考用書:浙江省情概要,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定價5.7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