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8个字中可以读出多少历史知识?

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每一个中国人对此都很熟悉,这个故事还进入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文中,但是女娲补天所蕴含着的信息却被人习惯性地忽视。

今天知常容尝试进行解读。

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8个字中可以读出多少历史知识?

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在《列子·汤问》以及《淮南子》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列子》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刘向编撰。所以可以推断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在战国或之前就已经完全成形了。我们选用《淮南子》中的记载进行分析,因为《列子》记载比较简单。

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细微之处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大家现在熟知的女娲补天应该是以《淮南子》为蓝本编撰的,所以我们看《淮南子》可以清晰知道西汉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及蕴含的中华文化。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

当时的大背景就是猛兽吃人,猛禽也吃人。然后天有大洪水,人类已经弱小到快要灭亡。

第一个问题来了。

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8个字中可以读出多少历史知识?

为什么是女娲?

上古三皇中唯一一个女性形象出现的就是女娲,有人也称它为娲皇。

伏羲、女娲、神农并称上古三皇。——《反经·君德》

何为皇?

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人之总,美大之称也。时质总称之——《白虎通》

可见皇的分量之重,只有有德之人才配称皇,皇其实就是古代假设的道德完人。所以才有一种说法皇道缺,帝道兴。秦始皇当年手下的大臣是希望秦始皇称泰皇,但秦始皇扔掉泰却不愿意丢掉皇,这里可见皇之份量。

天下有难,谁冲在最前面,肯定是皇,救天下的肯定是皇。上古的皇正因为救了天下的百姓才会奉为皇。在这一种逻辑推导下,春秋及之前的作战,捍卫国之安宁的自然起码也是士一阶层,而不是平民。这可能就是有些人评说的英国贵族精神,其实在春秋或更早时期本来就这样。只不过实行帝制之后朝代更替频繁,每一次大变革都是重新洗牌之时,经过反复多次的洗牌这种贵族早就不复存在,那自然就谈不上这种行为了。

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8个字中可以读出多少历史知识?

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是五色石?

五色是哪五色呢?我们可以参考五色石脂。

《吴普》曰:五色石脂,一名青、赤、黄、白、黑符。——《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

这一种石头真的存在吗?的确存在。

其水十丈见底,视鱼游如乘空,浅处多五色石。——《太平御览·地部·卷二十五》

但就是简单的五种颜色吗?当然不是,这和中国的五行是相匹配的。

《管子》一书中就提到以政五钟,从中悟出治国之理。

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管子·五行》

景钟昧其明你可以理解成白。

青如树木代表东方,赤如火代表南方,黄如土代表中央。白如金代表西方,黑如水代表北方。

五色石显然并非说就取五种石头,而是取东南西北及中间所有土地的精华的石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补天的材料。

这里暗含了一个逻辑,那就是天与地本为一体,所以拿地上的东西去补天才行的通。这又完全符合中国的神话:盘古开天,清者上升为天,浊着下降为土这个观点。

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8个字中可以读出多少历史知识?

炼和补

假设这个神话不是春秋时期编造的,那么女娲补天带来的意义就十分重大。因为炼和补这是什么动作?朋友们想过吗?

这是冶炼技术,所以这个神话故事中已经蕴含着冶炼技术,这应该是最早的冶炼。冶炼技术的前提肯定是火的熟炼应用,肯定是在燧人氏之后。因为燧人氏发明了火。从这里看出伏羲、女娲是时间相近也可以得到解释。

伏羲据传说发明了网,八卦,推动了鱼猎文明的前进,同时还教会烹饪。女娲则专著于冶炼,用来加固这些工具。从这个角度看,伏羲与女娲的组合是很有道理的。

炼出什么?因为天是清的,地是浊的,石头出产于地,自然是浊的,所以炼掉浊气留下清气,这样就可以找出与天一样的材质了。

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8个字中可以读出多少历史知识?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苍字。苍天是什么颜色的?那是苍色?苍色是什么色?不在青、赤、黄、白、黑之中。所以更需要用五色石都炼。

炼好之后是补。

补用什么?所以这里是不是在暗示已经有了针和线和制陶冶炼业的兴起,那衣服自然也出现了。当衣服、陶器和金属出现之时,人的私有财产也就成形,人的等级应该也已经形成。所以这个炼和补正好告诉世人此时正是人类走向文明之时。

至于这个“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就不再分析了,这个透露出的信息更多,我已起了一个引子,剩下的你们开脑洞,继续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