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答一財:科創板11月不會被納入,入選北向通是前提

MSCI於北京時間週五凌晨發佈了半年度評審結果,正式實施對於A股的第三步納入擴容計劃,即將A股納入因子從15%擴容至20%,所有變化都會在2019年11月27日生效。不過,科創板並不包含在此次納入的計劃中,納入的前提是互聯互通機制的北向通先將科創板納入。

同日,MSCI回應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科創板股票還沒有進入互聯互通機制北向通的購買名單,因此科創板股票還不會在11月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或MSCI新興市場指數(Currently,no STAR Market securities are part of the Stock Connect Northbound Buy-Sell List and therefore none will be added to the MSCI China or the MSCI EM Indexes as part of the November 2019 SAIR)。

至於究竟何時才會納入,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此前對記者稱,外資直接參與科創板的通道目前只限於QFII、RQFII。互聯互通機制下的股票名單每年調整兩次,調整生效時間為每年6月和12月。因此理論上,科創板公司如果要成為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可投股票,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12月。

多位外資基金經理也對記者表示,對科創板目前仍處於觀察狀態,流動性、公司質地、公司治理、估值等仍是最為關鍵的指標。目前除了少數幾家外資參與科創板打新,直接參與科創板交易的外資很少。

10月10日,MSCI就表示,自2019年11月起,符合標準的科創板證券將可被納入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Global Investable Market Indexes)。當時受利好消息刺激,10月10日科創板33只個股32只翻紅。不過,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只是一個參照標準,並非有真實資金流入的指數。目前,與A股相關且有真實資金流入的指數包括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

因此,此次11月的半年度評審結果只包含今年3月就決定的“三步走”納入擴容計劃,11月則為“第三步”,即A股納入因子從15%擴容至20%,總計204只A股被新增納入MSCI中國指數,其中189只為中盤股,其中創業板股達到40只。生效後,中國A股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佔比分別為12.1%和4.1%。

本次資金流入將明顯高於之前幾次納入。摩根大通預計,將有70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中國A股市場,具體流向包括:36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268只股票);33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新近被納入指數的中國A股(204只股票)。由於跟蹤MSCI指數的主動資金規模通常是被動資金的5倍,摩根大通預計中國A股短期內將迎來總計42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

中金公司則預計,根據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規模,靜態估算本次指數調整對A股的增量資金(主動+被動)規模約為350億~400億美元(約2500億~3000億元),相比今年5月和8月兩次納入的估算資金流入(約230億美元)高約50%~70%。其中,本次大盤股納入係數從15%提高到20%將帶來約200億美元資金流入(佔全部流入54%),中盤股納入係數從0%提高到20%將帶來約170億美元資金流入(佔全部流入46%)。

更值得注意的是,既9月外資淨流入創新高後,10月北向資金繼續淨流入45億美元,且近期北上資金板塊輪動持續。法國巴黎銀行股票和衍生品策略師Jason Lui近期對記者表示,投資者已經不再盯著貴州茅臺買(該股票是外資持有總市值最大的個股),外資10月買了更多金融、家電類股票。年初至今,北上資金淨流入量已高達近2400億元人民幣。

就目前而言,美的在10月獲得北上資金淨流入量達6億美元,外資持股佔比高達27.7%,再度逼近被“買爆”的警戒線。一旦北向通+QFII/RQFII對單隻個股的持有量觸及28%,就無法繼續買入。

Jason Lui還提及,MSCI將納入近200只A股中盤股,預計北上投資者目前只持有這些股票的2.2%,總計約149億美元,但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目前北上資金持有茅臺一隻股票的總量就高達167億美元。因此,預計中盤股也會迎來更多資金流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