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導語:

眾所周知一句經典的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在《凡爾賽和約》簽訂以後說的話,可以說預言的非常精準。在二十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依然是以德國為發起國,歐洲依然遭殃,而阿道夫·希特勒在發動戰爭的準備中也使用了煽動民族復仇情緒這一招。這個民族復仇情緒則和一戰有很大的關係,那麼一戰之後德國到底多慘?能有這麼大的仇恨。你還真別說,這次對於德國來說,真的是“此仇不報非君子”。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一、《凡爾賽和約》有多狠

1918年11月11日,法軍統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裡簽訂的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協定,即《貢比涅停戰協定》(又稱《協約國對德停戰協定》《康邊停戰協定》。1918年1月18日,巴黎和會開始,共有二十七個國家參加,蘇維埃俄國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的全權代表有七十人,但眾所周知,實際操控者是“三巨頭”這些我們都知道,所以不說這個。

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條款。簡直苛刻至極。

第一例:德國的殖民地由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什麼叫做“委任統治”呢?

根據國際盟約,委任統治地人民的幸福和發展,是文明世界的神聖責任,而實現這一神聖的責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此地區人民的監護工作委託給發達國家,受國際聯盟監督,並且重新劃分了德國的疆界。

這樣一來,德國失去了重要的工業區,喪失八分之一的領土,十分之一的人口,還有65%的鐵礦以及45%的煤礦,也失去了大部分的海外投資,商船甚至還有海軍艦隊。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工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領土更是國家的尊嚴。地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錯。而鐵礦主要用於鋼鐵工業,而鋼鐵工業又是重要的基礎工業部門,他可以用來發展國民經濟國防建設,那麼失去65%的鐵礦意味著什麼,它在說明這個國家快不行了。

煤礦,主要用於冶金和化學工業,化學工業包括,石油,藥劑等,可見這兩種資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失去大部分,對這個國家的打擊也絕對不小。

第二例:和約對德國軍備進行嚴格限制,解散總參謀部,廢除義務兵役制,陸軍不能超過10萬人,海軍不能超過1.5萬人,不能擁有主力艦、潛水艇、飛機、坦克等武器,並且不準建立空軍。

陸軍不超過十萬人,這麼做可能會使德國無法抵抗至少是很難抵抗外來入侵,而海軍的主力艦,潛艇,飛機,坦克在當時絕對的先進武器,可德國不被允許有,那麼在他國對德國使用武力的時候,就是真的“小米加步槍”了。而總參謀部,則是對戰爭進行規劃和決策的高級軍事機構,沒了總參謀部,這就好比沒人喪失了大腦的功能一樣。

第三例:賠款。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凡爾賽和約》封面

這個方面協約國就太狠了,沒有明著告訴你你得賠多少錢,但協約國成立了一個賠償委員會,由他們最終確定賠款金額,1921年最終賠款金額公佈,為49.9億英鎊,也就是1320億帝國馬克,並且要以黃金支付,相當於9.6萬噸黃金。

這筆賠款更是給經歷了長時間戰爭的德國上了一道枷鎖,死死困住德國的枷鎖。當時,德國的進口遠遠超過出口,再加上失去殖民地和海外市場,使得德國的收入急劇減少,更不可能來支付這筆賠款,反而會損害協約國的利益。因此,就賠款這一項來說的話,協約國乾的是損人不利己的事。

僅從這三例來看,對德國的懲罰絕對算得上狠。在失去大量的海外市場,重要工業區,以及數量不小的資源的情況下還要賠十萬多噸黃金,這無疑是火上澆油。對軍備進行嚴格的限制,個人覺得這種限制會讓德國國防都困難,方便敵人隨時來打,許多較好的武器德國都不能有,鉅額戰爭賠款,更是使德國受盡磨難。

德國只支付了一小部分就使得經濟承受巨大負擔並且導致了近三分之一的通貨膨脹,2010年10月3日才還清這筆賠款。不得不說,協約國確實夠狠,估計可以和我國近代同西方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有的一拼了。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二、和約簽訂過程中或簽訂後德國民眾以及各方領導人的反應

德國國民議會呼籲政府“拒絕接受”這個條約,成千上萬的德國群眾在各處集會,憤怒譴責協約國的行為,德國發動戰爭時的目的是爭奪殖民地,爭奪歐洲霸權,可這一失敗完全反過來了,這讓德國人難以接受。由於民眾的壓力,德國政府起初是拒絕的,但協約國以繼續戰爭要挾,再結合德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德國只好答應了。

德國魏瑪共和國總理菲力浦·謝德曼說:“誰要是籤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繫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幹出最兇暴的行為之一。”
還有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的那句精準的“預言”。

可見,各國領導人清楚明白地知道他們在幹什麼,都要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得把德國的利益最小化,誰讓德國是戰敗國呢!中國有個詞叫“成王敗寇”,此時的德國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所以,德國對協約國的仇恨不可能不深。

三、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的《凡爾賽和約》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全名可能沒有多少人記住,但“凱恩斯”這三個字絕對是爛熟於每一個高中文科生的心中,他是英國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凱恩斯

在得知賠款金額後,協約國的領導人自己都懷疑德國到底有沒有償還的能力。凱恩斯認為,這會摧毀德國的經濟生活,甚至是威脅到協約國自身,他說:“德國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海外聯繫和海運商船,有200萬的年輕男性成為戰爭的受害者,他的人民以及各經受了四年的飢餓,並承受巨大的債務,他的貨幣貶值到以前價值的七分之一,他還面臨著國內的革命和邊境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吞噬一切的四年戰爭和最後的失敗給它在力量和希望上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凱恩斯說和談者們是偽君子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者,他們給整個和平條約蒙上了黑色。

1919年6月,凱恩斯對賠償委員會關於德國戰敗賠償以及疆界方面的建議憤然不平,辭去和會代表職務,回到劍橋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即應徵入英國財政部,主管外匯管制、美國貸款等對外財務工作),不久出版著作《和平的經濟後果》表明自己對德國賠償問題的看法。

這筆賠款對當時的德國來說絕對是非常困難的事,試想一下,一個剛從戰爭中走出來的國家,能有這麼大的償還能力嗎?連頗有成就的經濟學家都看不下去,那說明這筆賠款對於德國來說想要償還它怕是比登天還難啊!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四、這本身就是“迦太基式的和平”

“迦太基式的和平”指的是強者強加在弱者身上的短暫的、不平等的和平。

“迦太基式的和平”也可能會帶來長時間的和平,但它帶來的從不是平等富裕,而是仇恨。

由此說來,協約國的各種做法都幫了德國法西斯的忙,他們大肆宣揚復仇,煽動民族仇恨情緒,德國法西斯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給歐洲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帶來了又一次的災難。

結語:

總的來說,《凡爾賽和約》的苛刻使德國復仇的機率大大增加,任何一個民族都會去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存在,他們會奪回他們失去的尊嚴。而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需要一個站出來的人來給他們精神依靠,他們就會熱血澎湃,拼命復仇。

協約國的種種做法在德國人民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顆種子就像一戰爆發時那個火藥桶歐洲,只需要一點火苗引爆一樣,這顆種子只要“澆水,施肥”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所以,戰爭之後要想獲得真正的和平,處理好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平等問題很重要很重要。戰勝國不能“得理不饒人”在考慮自身的同時,也要合理顧及戰敗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