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毫无疑问,休闲农业是农业、休闲业、服务业。

但“服务”是游客来之后的环节。游客没来之前,所有的建设、运营准备等工作,都更像“制造业”。

只有在“后端”按照制造业的标准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前端”的高效服务,才能在成本可控中实现盈利。

其实,大部分农庄的经营问题,不是服务没做好,而是后端的“制造”不够精细。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精细化,是后大棚房时代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台湾的休闲农业,在精细化上做得好。原因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被逼的!

台湾的休闲农场普遍面积小、发展时间长、市场竞争大、用工成本高、区域人口少、游客要求高,逼得他们必须“精益求精”,才能在“惨烈”的竞争中“活下来”。

所以台湾农场主很羡慕大陆农庄:轻松可以流转数百亩土地,坐拥庞大的消费市场,稍微硬件一上马就能人山人海。

不过,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毕竟不可持续。尤其大棚房的整治,更是将“大水大鱼”的时代画上句号。

未来,随着土地政策收紧、人工成本急剧攀升、市场竞争日益红海、人口红利逐渐退去,时代会催生休闲农业慢慢走向“台湾模式”,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不计算成本,游客越多亏得越多

经常有庄主问,我想上个新项目,我想设计个新课程,您看行不行?

我一般会反问三个问题:

  1. 项目是否符合当地消费潮流,安全上是否可控;
  2. 投资回报周期是否过长,超过三年才能回本的项目,一般不要考虑;
  3. 项目运营成本是否过高?是不是需要太多人来管理?

所有经营的本质,都是收入和支出的比较。如果一个项目的成本不可控,除非是“主题需要”,否则一定要慎重。不关注成本,游客越多,可能会亏得越多。

插一句:为什么很多欧美的自然教育课程在国内很难落地?

不是课程不接地气,而是“人效”太低。欧美的很多自然教育课程,是针对一个幼儿园十几个孩子设计的。但是国内农庄,春秋旺季,一天要来几百个上千个孩子,那些小众化的课程怎么上?

从这个角度上讲,农庄实际上是制造和服务业的混合。

我们基础建设、景观绿化、项目引进、物料购买、人员培训等等,都是“制造”的过程;而服务环节,仅仅是游客来之后的几个小时。

所以,只有做到“制造”环节成本的可控,才能为服务环节的利润提供空间。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精细化的核心,是压缩考核周期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数据化。数据化的核心,是衡量尺度。要把以前按年计算,按部门计算,压缩到按天计算,按人头计算。

比如,很多农庄会做年度计划。全年预算支出是多少,任务额是多少,散客接待多少,团队接待多少,大概餐厅收入多少,农产品销售多少。

但是很少见过有农庄会把这些指标细分到每个月,每个项目的细则上。更少见到有农庄能把每个子项目完全独立核算,把成本分摊到每周的数据上。

很多庄主惯性地在月初去看上个月的财务报表,然后召开经营分析会。

但这个损益表是对过去一月经营情况的总结。以农庄的经营周期规律,按月为单位总结,明显跨度太大。这个月的总结,往往只能对明年这个月有帮助。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怎么办?湖南的彭山庄园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

比如他们正举行的夏日嘉年华。在举行前会准备各类精细化方案。

邀请这些团体来演出多少钱,需要多少工作人员参与,人工成本多少钱,再加上其他必要成本,算作这次活动的总成本。

那么,按照成本倒推,结合每人进来以后的消费,可以计算出每天需要进来多少人,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然后,他们会按照这个人数,进行详细的营销推广方案。网络上多少点击率能带来多少转化,朋友圈点赞送票能吸引多少人,线下发出去多少传单能带来多少人,都要有详细的数据。

这还不算完,每天晚上,所有营销人员会集中开会,反馈每天的通达率、转化率、客单价,然后再不断调整优化第二天方案。

如此下来,这个投入很大的活动,效果基本就在掌握之中。多年积累的大数据,还会指导未来的更精准运营。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再比如,现在很多农庄发愁招不到人?但另一方面,我们员工的工作时间是否饱和呢?

如果以小时为单位考核,会发现员工10个小时的上班时间,有效工作时间往往不足6个小时。

那么,如果我们合理安排每个岗位每个小时的工作内容,然后统一协调忙碌时间的分工,就能大幅压缩员工人数。

南京三国村,就是用这种办法,要求一人多岗。最终占地300多亩,每年40多万游客的项目,全职员工只有18人。

精细化运营,省掉看不到的浪费

另外,数据化还会纠正我们的传统观念,帮我们节省掉很多看不到的浪费。

著名的餐饮精细化管理专家卢南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菜市场土豆1.8元一斤,第三方供应链的土豆丝2.8元一斤,你会买哪个?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两个阿姨削土豆。20斤土豆,花了45分钟才削完,后面又花了一个小时,才完成土豆的切配工作。

来算一笔账:45分钟削完20斤土豆,最后切出的土豆条,出成率只有64%。也就是说,20斤土豆,只有13斤做成了净菜使用。这其中,如果按照18元/时的工资,最后要有27元的人工削皮费,还有18元的人工切配费用。

如果按照每斤土豆1.8元,那么最后出品出来的土豆就达到6.23元/斤,远远超过2.8元一斤的土豆净菜。这还不算仓储费用和垃圾清运费等。

在农庄运营中,类似的情况更多。很多时候直觉会告诉我们的事情,往往经不起数据的推敲。

怎么办?如果你没精力去做“切土豆丝”实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住两条:

  1. 农民能做的,你永远不要不要跟他们去竞争,因为他们的成本更低。
  2. 有靠谱第三方能提供的,就不要自己去干。否则,表面上看似省钱了,最后算大帐,一定是亏大了。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精细化运营,更能提升成交率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能够降低成本,更大的作用还是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盈利水平。

举个夸张点的例子:

很多农庄大门口都要销售农产品和延伸品的商铺,但这些商铺的生意,往往并不理想。

原因有很多,不过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些商铺从装修到陈设,再到管理,都很粗糙不专业。

虽然这是农庄的商铺,但用户购物,不会按照农村的标准来要求你。更何况,你的东西卖得比市区还贵。

休闲农业,是“服务业”,更是“制造业”

用户画像分析

从精细化的角度讲,现在零售业已经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陈设、色彩、灯光、温度、音乐等多维度的细节对店铺进行优化。

什么样的目标客群,用什么样的色彩;温度调到多少,会让人心情愉悦;什么样的产品,放什么样的音乐会让人产生购买冲动;进门针对不同顾客,服务员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这些种种细节,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如今都有精细化要求,并且证明行之有效。

未来,我们农庄的商铺,会不会也走到这一步?一定会的。

如果说过去十年,休闲农业是向外做增量,那么未来十年,休闲农业就要向内要质量,从精细化运营挖掘生长潜力。

所以,从真正运营角度看,我们的休闲农业,才刚刚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