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瓶瓶罐罐”的潔特生物,或披著“生物醫藥”外衣闖關科創板

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潔特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生物培養和液體處理兩大類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據瞭解,公司曾於2015年12月登陸新三板掛牌,2018年8月摘牌後轉戰科創板。據上交所公告,公司將於2019年11月12日上會接受審核。

我們深入研讀公司的招股書後發現,公司的主營業務或與科創板的行業定位不符,或成此次上會的實質性障礙。此外,公司報告期內還存在研發佔比較低、生產人員薪酬偏低等問題。

主營“瓶瓶罐罐”,卻頂著“生物醫藥”光環硬闖科創板

首先來看公司的產品線。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報告期內的產品包括耗材類產品與儀器設備類產品,其中耗材類產品每年的銷售收入佔比都在99%以上,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耗材類產品中液體處理類耗材收入的佔比在60%左右,生物培養類耗材的收入佔比在30%左右,這兩類耗材構成了公司的核心產品線。

主營“瓶瓶罐罐”的潔特生物,或披著“生物醫藥”外衣闖關科創板

那麼這兩大類耗材又主要是些什麼產品呢?據披露,液體處理類耗材包括移液管、離心管、凍存管、過濾器、培養液瓶等,生物培養類耗材包括細胞培養器、培養皿、培養板、培養瓶、三角瓶等。換句話說,公司的主要業務其實是生產實驗過程中所需的瓶瓶罐罐,而並非直接從事生物醫藥相關業務。

如此看來,公司似乎更像是一家通用製造類企業,但在招股書中,公司卻將自身定位於廣義範疇的“生物醫藥”領域。我們來看看上交所發佈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中對“生物醫藥”的定義。據《推薦指引》第六條規定: “生物醫藥領域,主要包括生物製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公司可能並不屬於上述生物醫藥四大範疇中的任何一個。從這一點來看,潔特生物似乎達不到科創板的上市要求。

不過,敢申報科創板,公司自然有自身的理由。據公司披露:“公司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因而符合科創板定位。”這句解釋很有“藝術”氣息,換句話說,公司申報科創板的理由是科技前沿企業都會用到實驗室耗材,因此符合科創板定位。

若按照公司的邏輯,那麼幾乎所有企業都可以來申報科創板了,譬如為實驗室提供實驗臺的桌椅製造商,為實驗室供電供水的能源企業,甚至為實驗人員提供外賣的餐飲小販等,這些公司是不是也可以來科創板試試呢?他們可以在招股書中披露:“主營業務面向科技前沿,面向高科技企業,符合科創板定位!”

我們再來看看公司的技術水平。專利技術是科創板另一重要的參考要素,公司的技術門檻是否有一定的行業壁壘呢?我們深入研讀公司的招股書後發現,竟然公司無法全面披露主要競爭對手,原因竟是“企業數量眾多,難以準確統計其具體數量”!

據公司披露:“目前,我國生物實驗耗材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偏小,由於資金和關鍵技術的缺乏,生產工藝略顯粗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眾多,難以準確統計其具體數量。”此後在問詢回覆中,公司又披露,“統計顯示目前國內銷售與公司同類產品的企業數量為1439家,剔除貿易商後,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數量約為318家。”如此看來,公司所處的實驗耗材這一行業似乎不存在太高的技術門檻,市場上的生產廠家非常多,而且以小型企業為主,科技含量可見一斑。

最後我們看看公司的研發投入如何?據招股書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762.25萬元、786.99萬元和864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5%、4.71%和4.16%。目前,科創板申報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佔比已經達到了13%,與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相差較大,而且公司的投入佔比還逐年下滑。

生產人員薪酬存在端倪,今年第二季度平均工資離奇偏低

除了公司的科創板定位或有不妥外,我們發現公報告期內的生產人員薪酬情況也存在諸多疑問。

先來看公司發佈的招股書申報稿,據申報稿披露,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3月的員工人數分別為200人、221人、249人、486人,2019年1-3月的員工人數與上一年度相比翻了一倍多,其中生產人員人數362人。對此公司解釋:“由於境外客戶業務訂單持續增多,為保證公司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公司經綜合評估對生產模式進行了調整,自2019年3月起終止了勞務服務採購,以招募自有員工替代,因此公司員工人數在最近一期增幅較大。”

我們再來看公司近期發佈的招股書上會稿,據招股書披露,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的員工人數分別為200人、221人、249人、530人,其中生產人員人數403人。基於上述兩本招股書的描述,我們簡單平均計算,大概可以得到2019年4-6月的公司平均生產人員人數大概在380人左右。那麼公司生產人員在2019年前兩個季度的薪酬水平如何呢?

對於第一季度,我們在問詢中找到了直接的披露。據公司陳述,公司生產人員2019年1-3月的平均月薪分別為5091.65元、4307.82元、5872.2萬元。據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廣州省市城鎮私營單位職工月薪為5600元/月,僅與公司2019年的薪酬水平相當,可見生產人員的整體薪酬偏低。作為一家科創板擬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這樣的薪酬水平是否合適?

此外,我們發現2019年2月的生產人員薪酬明顯低於1月與3月。對此公司解釋:“公司的直接生產人員薪資採用計時工資與產量獎金相結合的薪酬方式 ,受春節假期停產的影響,生產工人實際有效工作天數較少,在生產淡季生產人員的工資水平會有所下降。”

那麼再來算算第二季度生產人員的薪酬水平。據申報稿披露,公司2019年1-3月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費用為199.49萬元。據上會稿披露,公司2019年1-6月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費用為645.01萬元,可以算得公司4-6月的直接人工費用為445.52萬元。上述提到2019年4-6月的公司平均生產人員人數大概在380人左右,因此每位生產人員在第二季度的薪酬大概在3900元。

這就讓我們感覺很奇怪了。公司第二季度生產人員的平均月薪不僅遠低於當地薪酬水平外,還遠低於公司第一季度的生產人員薪酬水平,甚至還低於生產有效天數較少的2月份,這顯然不太合理。對於如此異常,公司並沒有給出任何的解釋。至於是否存在壓低員工薪酬調劑利潤,還是另有隱瞞,恐怕還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核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