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生態重塑 公募探討全球定價思維

□本報記者 張煥昀

近日,MSCI擴容的消息再次點燃了A股市場。對於外資在A股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市場有目共睹,不僅在估值方面突出了核心資產的價值,更重塑了價值投資生態。公募人士表示,對於外資成熟機構投資方法的研究與學習勢在必行,在當前增量資金享有邊際定價權的情況下,需要用全球定價思維進行投資。

獲得邊際定價權

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指數編制公司MSCI官方宣佈實施納入A股擴容的第三步。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經理白海峰預計,根據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規模,MSCI將A股納入因子從15%提升至20%,將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主動+被動)約為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其中,本次大盤股納入係數從15%提高到20%將帶來約2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盤股納入係數從0%提高至20%將帶來約17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增量資金很可能再次超過市場預期,對MSCI基金和A股市場權重股都帶來利好。

博時基金表示,2018年以來,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為契機,中國A股市場的對外開放加速推進。從去年至今,境外資金經陸股通渠道累積淨流入約5300億元人民幣,包含QFII和RQFII在內,外資已成為規模僅次於保險機構的機構投資者。

南方基金表示,從2017年開始,外資對核心資產的估值提升有重要影響,截至今年上半年,不少核心標的外資持股比例與股價表現均存在同步現象,且外資能夠佔到這類標自由流通市值的20%以上,已經獲得邊際定價權。

學習外資機構投資方法

在增量資金掌握邊際定價權的當前,研究與學習外資成熟機構的投資方法,成為部分國內投資機構的必修課。

景順長城基金認為,中長期來看,外資進入國內市場是大趨勢。從海外資金全球配置的角度來看,通常一個國家的長期牛股都與該國的比較優勢是一致的。對應到中國的特色優勢,一是存在龐大的內需市場,能夠孕育強大的品牌消費品和服務企業;二是具有完備的製造業企業,能夠產生一些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龍頭企業。而這兩類公司,也將是投資組合裡在相當長時期內的核心持倉。短期來看,隨著部分消費品公司和服務類公司估值大幅上漲後,性價比下降,後續會更多關注一些在製造業或公用事業等領域中具備競爭力且目前預期不高的品種,以及被極度低估的金融地產板塊中的一些優質公司。

博時基金表示,外資有跨國別股票投資的長期經驗,他們天然地更加關注行業龍頭,更傾向佈局當地市場有性價比、有特點的股票資產。在考核激勵、投資期限等制度背景及知識稟賦的差異下,他們對A股市場的短期波動、主題與潮流的炒作難以把握,對企業的業務性質、競爭能力、公司治理等較為確定的方面,會更加看重並做長期跟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