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易疲勞、煩躁,可能是這種病導致。

入睡難,淺眠,易醒,多夢,失眠的人跟好睡眠之間,好像隔了一條難以跨越的銀河。

如果你也正飽受失眠之苦,那麼請耐心看完這篇。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失眠」竟然是神經衰弱?

失眠症指的是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早醒或在適當的時間不願意上床睡覺,並影響日間功能。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圖源:攝圖網

病因可以有很多,一般分為病理性和原發性。病理性失眠(由某種疾病引起的失眠)沒那麼難纏,只要解決根源的疾病,失眠的症狀也會隨之得以緩解。但原發性失眠病因往往是心理和生理因素疊加,需要綜合調治。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其中一個容易忽略的病因——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神經症的一種,醫學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可證實病變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精神容易興奮或者疲勞,常伴有易激惹、煩惱等情緒症狀,以及疼痛、頭痛、睡眠障礙、記憶障礙等心理生理症狀群。而這些症狀不能歸於其他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病變或焦慮症等其他心理障礙。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圖源:攝圖網

患者常在病前有持久的精神壓力或情緒緊張,可以這麼理解,這是一個與精神壓力、情緒緊張密切相關的亞健康狀態,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容易導致各種不適症狀出現。

你可能會說,哎呀我都知道精神壓力大、情緒緊張是可以導致失眠的,那有什麼辦法去解決嗎?其實在中醫方面,對這種原因導致的失眠早有認識。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中醫如何看待失眠?

▼陽不入陰

《靈樞·大惑論》指出:“病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可以看出陽氣不得藏於陰氣則容易導致失眠的發生。

若人體常常處於高強度的壓力、工作或者環境中,長期以往,思慮勞累過度,則容易傷及了陰陽二氣。

這種情況下,可以是陰分不足,也可以是陽氣過多或虛浮不得潛降。故陰陽兩虛或者其中一個虛,都會出現神經衰弱的症狀,從而導致陽不入陰,到可以導致失眠。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圖源:攝圖網

如陰分不足者,則容易出現陰虛火旺證,主要以入睡困難或者睡眠淺為主,伴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夜間潮熱汗出,腰膝痠軟等情況。

如陽氣過多者,則容易出現火邪偏盛證,主要以入睡困難為主,此類情況往往由於平素情緒過於緊張、易暴躁,常伴有心煩不寐,躁擾不寧,怔忡,口乾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等情況。

再者,陽氣虛浮者,此種情況多見於陽虛兼有寒證,常常疲倦欲睡,但又徹夜難寐為主,常伴有少氣懶言,四末偏涼、畏寒怕冷等症狀。

▼心失所主

《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心藏神」,中醫認為心臟的功能與精神狀態密切相關,心臟功能失調也會出現神經衰弱的失眠的情況。

通常有以下情況,第一是心血不足,因為心主血,如《景嶽全書·不寐》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指的便是心血虛,神不能守舍而導致失眠,尤其在病後、年邁久病血虛、以血為重的婦女人群中易發,失眠主要症狀是半夜易驚、多夢易醒,伴有膽怯心悸,虛煩,乏力自汗等不適。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圖源:攝圖網

其次是心火偏亢證的神經衰弱情況,金元四大家劉完素認為:「五志過極,皆能化火」,說的就是怒、喜、悲、思、恐這五種情緒太過了,會容易氣滯化火。其中心本屬火,故心火偏亢則極易夜間精神,甚至徹夜不眠,伴有亢奮、易激惹等症狀,所以保持心情平穩是十分重要。

▼ 肝不藏魂

《靈樞·本神》中記載:「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

肝臟負責藏血,而夜間人平臥睡眠的時候血則歸於肝臟,而血又涵養魂,所以人之精神靈魂與肝臟密切相關。

若肝臟虛弱則容易出現易恐懼、膽小怕事、精神疲倦等症狀,從而易神魂無主而失眠;肝臟實則易出現狂躁易怒、目赤、大便乾結、口乾口苦的症狀,導致神魂不安而失眠。

▼脾胃失和

這可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了,《素問·逆調論篇》指出:「胃不和則臥不安。」

因為脾胃居於中焦,可以連接上下陰陽相交的樞紐,若脾胃失調則可以影響陽入陰的正常睡眠過程,同時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頭,脾主思慮,氣血不足或者憂思過度則會出現神經虛弱症狀而導致失眠。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圖源:攝圖網

最常見是中氣不足,運化失施,常見納差、易腹脹、反酸、噯氣、打嗝、燒心,胃脘部隱痛,大便溏爛等症狀,西醫上常常診斷為慢性胃炎等,因為症狀雖不嚴重,但會反覆發作故常常出現焦慮、思慮過度等情緒問題,從而出現失眠症狀。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內調外養,擁有好睡眠

我們都知道情緒與神經衰弱導致的失眠關係密切,那麼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呢?

1.心肝需暢達

心肝為木火之氣,如果在人體內憋住了,則形成燜燒壺的狀態,若不加以舒暢,最後就憋到爆開,睡眠也不會好。所以平素要調整心情,避免大喜大怒,睡眠時可以用決明子枕頭,有助瀉肝熱,平心火,有助心肝之氣梳達。

失眠、多夢、煩躁?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圖源:攝圖網

同時枕頭的高低也可以與肝臟疏洩相關,《顯道經》曾指出:「枕高肝縮,枕下肺蹇」。即是說枕過高影響肝脈疏洩,肝脈疏洩不暢則容易出現情緒上的問題。《老老恆言·枕》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所以一般枕高以稍低於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

2.血虛多涵養

心肝血虛神經衰弱導致的失眠是最常見的類型了,早在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便記載了用酸棗仁湯治療失眠,其方中酸棗仁甘酸質潤,入心、肝之經,養血補肝,寧心安神。

同時我們可以睡個子午覺,正所謂子時大睡,午時小憩,這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即是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以達頤養無年目的。

中醫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而午時亦為心經所主時,此時靜臥,可確保陰陽順接,也可養心氣。現代研究也發現,夜間0點至4點,機體各器官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點至1點,是人體文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因此子午睡眠的質量和效率都好,符會養生道理。據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

3.脾主思慮多運化

脾主思慮,脾胃運化失常往往與思慮過度的情緒互為影響,所以保持脾胃正常運轉十分重要。除了飲食藥物療法之外,我們可以試試睡覺時姿勢多選擇右臥,這也有助於我們脾胃運化,這是因為右側臥優點在於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臟負荷,使心輸出量增多。

另外,右側臥時肝處於最低位,肝藏血最多,加強了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代謝。右側臥時,胃及十二指腸的出口均在下方,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恆言》說:「如食後必欲臥,宜右側以舒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