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傳奇」鐵面無私一清官——王秀

「故事·傳奇」鐵面無私一清官——王秀

王秀(約1490~1560),字士英,號實齋,萊陽東趙疃村(今屬古柳街道)人,明朝正德年間的進士,官做到了巡按、知府。

這王秀一族王氏,在明代已經是名門望族。

王秀的爹王讓,家道殷富,所以王秀在小時候,也就是啟蒙時,便“英敏博學,尤善文辭。”

可見,從古至今,家境好的主兒,都把讀書放第一位。

1510年(正德五年),王秀中了舉人,四年後,又中了進士,“敕授文林郎”,做官了。

他的第一任官職,是陝西長安縣知縣。

到任那天,剛剛下車,他就忙著接見地當耆老,詢問民間疾苦。不久,就頒令:禁止手下吏役出入豪門。有效剎住了外人公然私謁官吏,滋生腐敗的歪風,此舉即使在當今,也頗有借鑑意義。

在他到任之前,長安縣境內的稅賦極其不公,“多有逋逃。”王秀上任後,執法公正,“百姓完課無滯後者。”,也就是說,在王秀任內,百姓們對官方的號召,無不主動接受並樂於實施。

有一次,上頭下來文件,要求長安縣加徵糧食1000石運往甘肅。

王秀立馬上訴了域內情況,據理力爭,最終說服上頭解除了這項加徵任務,為當地老百姓免除了這項額外負擔。

因政績卓異,王秀被得到了提拔,升為廣東道監察御史。

在這個任上,王秀“膽兒”更肥,“彈劾不避權貴”,竟然還彈劾了一位大官——吏部尚書。

這位尚書大人,在廣東鄉試中營私舞弊,讓自己的幾位子侄中舉,被王秀舉報後,得到了應有的處罰。此舉得到廣大士民交口稱讚。

任監察御史期間,王秀的父親王讓去世,王秀為他的父親“請恤”,受贈為“監察御史”銜,併為他父親在城內丁字街(萊陽城金水路南段)建了一座牌坊。

後來,王秀又歷任山西、浙江、湖廣、河南巡按,並巡鹽兩淮。

他任山西省巡按時間最長。

在這個位置上,他呆了20多年。這期間,查辦了許多貪官汙吏,被譽為“鐵面無私”;剷除惡霸——打黑除惡更是不遺餘力;從政辦案公正妥當,“頗有政聲”。

任浙江巡按期間,有一次,一位郡守懾於他的威望,在迎接他時竟然戰戰兢兢,望塵下拜。王秀對他的舉動非常厭惡,嗤之以鼻,道:“人有欲則無剛。”

果然,不久便查實此人“貪弊不堪”,最終將他依法處置。

後來,王秀轉任江西南康府知府,直到“退休”。

王秀去世後,被誥授“奉直大夫”,又累授“中憲大夫”。

王秀的墓在萊是城西於家店村前。城內則有兩個牌坊,其中一全的匾額為“金榜傳芳”。這個牌坊的位置就在今萊陽城旌旗路市政府門東,在民國二十年被損毀;另一牌坊匾額為“文魁”,在清初就已廢了,具體位置不詳。

王秀一脈世代“簪纓不絕”,崇禎年間又有王丕修成進士;清代乾隆年間,又有王鋌、王應申父子成進士(遷居城郊西至泊)。至清末,其家族共有進士4人舉人4人、貢生4人,庠生45人,享譽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