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營養價值

馬鈴薯來源

馬鈴薯營養價值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地蛋、洋芋、土豆、山藥蛋、洋番薯、馬鈴薯、饃饃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一帶。安第斯山脈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區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來的地方。在距今大約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東部遷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脈,在的的喀喀湖區附近安營紮寨,以狩獵和採集為生,是他們最早發現並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最重要的土豆栽培種是四倍體種。四倍體栽培種馬鈴薯向世界各地傳播,最初是於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類型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類型。

十六世紀中期,土豆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裝飾品。

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土豆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

後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踐中,發現土豆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麵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土豆。

1650年土豆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開始在歐洲普及。

17世紀時,土豆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土豆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土豆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十八世紀初期,俄國彼得大帝遊歷歐洲時,以重金買了一袋土豆,種在宮廷花園裡,後來逐漸發展到民間種植。

特色品種

彩色的土豆彩色馬鈴薯有紫色、紅色、黑色、黃色馬鈴薯。

彩色馬鈴薯還可作為特色食品開發。由於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經高溫油炸後彩薯片仍保持著天然顏色。另外,紫色馬鈴薯對光不敏感,油炸薯片可長時間保持原色。

中國已培育出以紫色、紅色為主的彩色優質馬鈴薯,將紫、紅色馬鈴薯老品種與優良高產馬鈴薯品種雜交,改良篩選出100多份不同品系的彩色馬鈴薯。與老品種相比,改良後彩色馬鈴薯芽眼小,外觀好看,抗病性強,畝產可達到1000至1500公斤。該研發中心還準備培育藍色馬鈴薯品種。

據農業專家初步分析,黑色馬鈴薯之所以呈現黑紫色,是因為其含有大量的花菁素,而花菁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同時,還具有主稈發達、分枝少、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的特點,畝產達1500公斤,比普通馬鈴薯品種增產20%左右。同時,由於該品種抗病性的提高,在生產中大大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有利於生產出無汙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

營養價值

土豆防脫髮防中風還防癌

發芽的土豆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

現代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品。馬鈴薯澱粉在人體內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療蔬菜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在腸道內可以供給腸道微生物大量營養,促進腸道微生物生長髮育;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水分,有預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馬鈴薯中鉀的含量極高,每週吃五六個馬鈴薯,可使患中風的幾率下降40%,對調解消化不良又有特效;它還有防治神經性脫髮的作用,用新鮮馬鈴薯片反覆塗擦脫髮的部位,對促進頭髮再生有顯著的效果。

“大眾貨”土豆抗衰老功效強

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一提起有營養、抗衰老的食物,人們就容易想到人參、燕窩、蜂王漿等高檔的珍稀食品,卻很少想到像馬鈴薯這樣的“大眾貨”。其實,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在人的肌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馬鈴薯營養價值

食用價值

烹飪竅門

新土豆燉煮,老土豆烹炒。新鮮土豆口感細嫩稠滑,容易做熟。由於其水分多、糖分多、膠黏性較好,在水中仍能保 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燉燒菜等;而老土豆相比新土豆,在營養上沒有很大差異,但水分減少,口感爽脆,下鍋後不會發生新土豆那樣易黏鍋、 易糊的現象,適合烹炒。

削皮,只需去掉薄薄一層。土豆皮下面的汁液中富含多種營養素,所以削皮時只削掉薄薄的一層就可以了。用鋼絲球輕搓 土豆表面,很輕鬆就能將外皮去掉薄薄一層,且不會損傷裡面的“土豆肉”。新土豆則可用冷熱水交替去皮,把土豆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換到冷水中,這樣也能 很容易地去皮。

切完馬上泡在水裡。土豆中含多酚氧化酶,在氧氣的作用下會發生褐變,從而影響土豆色澤。因此在烹飪過程中,切好的土豆應及 時放在水裡,以防氧化變黑。在浸泡時,可在水中加少許醋,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褐變,二來能讓土豆口感脆爽、不黏不糊,三來能減少土豆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 流失。需要提醒的是,土豆切完後最好馬上烹調,以防營養素流失到水中。

小火燉容易熟。土豆用文火燉煮,才能均勻地熟爛,若急火煮燒,會使外層熟爛甚至開裂,裡面卻是生的。另外大火燉,湯汁不斷翻滾會使土豆塊外面煮爛,更容易糊鍋。

土豆泥帶皮蒸保存營養。帶皮蒸的整土豆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營養的吃法。去皮蒸會讓水分更容易進入土豆中,這樣蒸出來的土豆水分太多,口感不好。另外,做土豆泥時也最好帶皮整個蒸熟後,再去皮搗製成泥。

土豆的做法

炒土豆絲

馬鈴薯營養價值
馬鈴薯營養價值

炒土豆絲

1.把土豆去皮切細絲,紅幹椒切段,大蔥切絲。

2.切好的土豆絲用水沖洗兩遍去掉澱粉,再泡到清水裡備用。

3.鍋中放適量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花椒粒、蔥絲和紅椒段爆香

4.把土豆絲撈出放入鍋中,大火快速翻炒均勻。

5.調入生抽、米醋和糖翻炒3-5分鐘。

6.再調入鹽和雞精。

7.翻炒均勻即可。

奶油土豆泥

1.土豆去皮洗淨後切塊

2.鍋裡盛三分之一的水

3.水開後,放入土豆塊

4.煮到土豆都變色,或者用牙籤都能輕鬆扎透後關火

5.瀝乾水分,盛入碗裡

6.用勺子邊將土豆塊壓碎

7.再用勺子背部使勁壓,就變成土豆泥了

8.可以加牛奶,適量糖和鹽調味,就可直接食用了。

紅燒土豆

1.土豆去皮切塊洗乾淨。

2.鍋裡放油,下土豆塊炸到金黃色。

3.一勺料酒,兩勺生抽,三勺白糖,四勺醋,五勺清水調成調料汁。

4.土豆炸金黃色後倒入調好的汁,小火煮一下後,大火收汁即可。

5.出鍋撒上白芝麻,美味的糖醋土豆就做好了。

土豆禁忌

1、吃土豆皮變綠的土豆

很多人看著土豆皮變綠了也照吃不誤,但變綠的土豆則說明其中的毒素龍葵素的含量較高。這時吃土豆千萬要謹慎,不僅需要削皮,還要多切去一些果肉,把變綠的部分完全去除。如果土豆皮變綠部分較大或者已經長芽,這樣的土豆就不要吃了,否則很容易食物中毒。

2、土豆和西紅柿吃

馬鈴薯營養價值

土豆的吃法很有講究,平時如果不注意,即使土豆是好的,但吃的時候和其他食物搭配不當,那麼吃了也會不健康,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和西紅柿一起吃,由於土豆會在胃腸內形成較多的鹽酸,而太過於強烈的酸性會讓西紅柿因無法溶於水而沉澱,從而使人們吃後消化不良,沒有食慾。

3、土豆跟香蕉同吃

吃香蕉又吃土豆,一起吃會使臉上出現雀斑。

4. 土豆發芽不能吃

如果把發芽的馬鈴薯做菜吃,吃了往往會使人嘔吐和發冷,造成中毒。這是因為馬鈴薯在發芽的芽眼周圍產生一種劇毒物質,叫做龍葵鹼,人吃了就會中毒。只要把芽眼周圍的馬鈴薯挖去就可以大膽放心吃,不會引起中毒。(注:現在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叫α-萘乙酸甲酯的植物生長刺激劑,將它噴灑在馬鈴薯上面,就能叫馬鈴薯在貯存期內不再發芽。)

馬鈴薯營養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