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網上找的中藥方可千萬不能亂用,亂用是要出大問題的

常有會有患者在網上查找中藥處方,或用從電視講座中抄錄的處方為自己治病,自以為既方便又實惠,殊不知這樣做有潛在的危險。建議大家有病還需到中醫院尋求中醫的幫助,千萬不可自行亂用藥。

科普:網上找的中藥方可千萬不能亂用,亂用是要出大問題的

一味之差功效也會差很多

中藥方劑中,即便用錯一味藥,治療效果也可能會截然不同,例如中藥麻黃湯由麻黃、桂枝、甘草、杏仁四味藥組成,屬辛溫發散劑,功用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如將該方的桂枝改為生石膏,則稱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功用辛涼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兩方僅一藥之差,功用及主治病證卻大相徑庭。若將麻黃湯的桂枝改為薏苡仁,則稱為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功用為發汗解表、祛風除溼,主治風溼在表、溼鬱化熱證,與前兩方又不相同。如果大家對中藥學、方劑學等並不太熟悉,很有可能因用量不準、弄錯藥味而帶來不良後果。更何況有的藥有多種名稱,東南沿海與內地,南方與北方,同一種藥的名稱也不盡相同。

科普:網上找的中藥方可千萬不能亂用,亂用是要出大問題的

同樣症狀病因不同

不能只看單一症狀。以頭痛為例,按經絡分,頭頂痛屬厥陰經,兩側頭痛屬少陽經,前額痛屬陽明經,後頭部或涉及項背痛屬太陽經,因所屬經絡不同,用藥也不同。如按病因,又分為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外感者,有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溼頭痛;內傷者,有肝陽頭痛、血虛頭痛、痰濁頭痛、腎虛頭痛、淤血頭痛等,用藥各不相同。如果獲得一張治頭痛的處方,但不明經絡、不分外感內傷、不辨虛實而貿然用藥,結果可想而知。其他如發熱、咳嗽、胃痛、腰痛等症狀,也都有多種病因,不能只看症狀。

科普:網上找的中藥方可千萬不能亂用,亂用是要出大問題的

服藥後病情有變需改藥方

曾有一位患者患風寒感冒,自己去藥店買感冒藥,服藥後一小時仍不出汗,情急之下,又加倍服藥,片刻大汗淋漓,全身溼透,頓覺輕鬆。可此後汗出不止,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週,後來該患者覺得身體軟弱無力,便打電話諮詢中醫。中醫認為,汗為心液,汗血同源,持續多日出汗,必定傷身,應該儘快調理。一般外感風寒,用發汗解表法本屬正治,但若發汗過猛、過多,致陽虛汗漏不止,這就叫變證。

科普:網上找的中藥方可千萬不能亂用,亂用是要出大問題的

如果只憑一張處方,就用來給自己或家人治病,很可能產生變證、壞病,所以用藥千萬要慎重,有病還需找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