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01 爷爷奶奶带娃,是隔代'亲'还是隔代'害'?

经常可以在幼儿园门口或者是学校路上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接送小孩子上下学的身影,现在隔辈教育的现象司空见惯,里面却是烽烟四起,因为这里面包含的是两代人对于育儿问题的不同立场以及方式,一旦解决不好,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之路。

我的闺蜜小思就在经历着这个令人头疼的"隔代亲"问题。孩子的爷爷奶奶自从有了孙子之后简直是天天围着孩子转悠,从宝宝出生到现在上幼儿园,吃喝拉撒都全程照看的仔仔细细的。直到小思发现了隔代教育发生的代沟。

孩子以前一直很少耍泼辣,可是爷爷奶奶带过孩子之后,近段时间孩子要不到他想要的东西就开始哭闹不休,因为爷爷奶奶平时带孩子孩子要啥买啥,就差天上的星星月亮了。她一向重视对孩子行为的塑造,可她的培育方式一下子就被爷爷奶奶的溺爱给土崩瓦解了,这样下去只会放纵他自私蛮横的性格,这种性格在日后在社会中立足显得无礼粗俗,是对小孩的性格以及行为的塑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小思这才过来和我吐槽一下她的苦恼和寻思着该如何和老一辈人开口沟通隔代育儿问题。

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02 英国的隔代养育方式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1)隔代养育,不是想代替父母,而是作为参与者

你会在英剧或者美剧中看到,各种外国影视片里陪伴孩子最多的还是父母,并不是爷爷奶奶,那么他们的爷爷奶奶就是撒手不管吗?并不是。

经过对英国家庭的采访,在家庭教育方面,英国的爷爷奶奶一辈认为家庭教育当中要有一个重要的中枢--------那就是父母,他们有自己的育儿立场并且有原则,但是不会直接越过孩子的父母就直接施行自己的一套理论,而是通过先跟孩子的父母沟通,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再通过父母这个"中枢"把双方共识传递给孩子,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得到保留,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不可以忽略掉父母这个主导角色,他们的陪伴与教导是无可替代的。

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2) 不事事迁就孩子,遇事有原则有对策

"熊"孩子为什么那么熊,大人越让步就越得寸进尺,孩子的顽劣是天性,在这时候英国的爷爷奶奶懂得如何掌握分寸去引导孩子,不是事事去迁就,他们认为不这样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原则。比如他需要得到什么,要问他为什么需要,得到之后会有什么的好处或者坏处,对比之下还会需要吗?

设想下孩子吵闹要玩具你会怎样反应。一般情况我们会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耐心的父母也许还会详细说明不能买的原因,但是有时孩子并非就一下子听得进父母的话。

英国年长一辈的做法就是首先是通过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先引导孩子去思考,插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然后是让孩子转移注意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去学着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回报,再去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工作赚钱是大人做的事情,孩子会对大人做的事情产生好奇并且觉得自己也能够尝试做大人做的事感到自豪无比。

两个步骤就可以轻松制止孩子顽劣不听话的行为,大人也没有必要气得火烧火燎和苦口婆心劝说,用幽默风趣且轻松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反而说服效果更好。

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3)让孩子充分散发天性

我们一看到有危险的或者难度高的项目就制止孩子进行,爷爷奶奶更是把孩子当成宝一样含在嘴里怕化,握在手里怕融了。制作个灯笼就赶紧把火灭了,下个雪下个雨赶紧把孩子关屋里别感冒了。

在英国爷爷奶奶看来,这些在大人的看护下进行都是小事情,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地保驾护航,甚至爷爷奶奶可以陪同他们一起去经历,比如一起给奶牛挤奶,一起学习机械手是如何操作的,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就应该放开手让他去感受,在3岁的时候孩子的学习能力开始需要启发,他喜欢去接受去学习身边新鲜事物,有利于开拓他们的创造思维以及开发智力。

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应如何取英国隔代教育之长补己短

(1)隔代无需取代

新手爸妈若决定托付孩子给老人管教,不是为了省心省事,可以多找爷爷奶奶老一辈人交流自己的育儿原则。他们在以前抚养我们的方式是否在某一方面还需要改进,爷爷奶奶可以对比一下当初有哪些做的不好留下遗憾的地方。

老人由于不会电子设备,获取知识的渠道过窄,没有父母接收的讯息量大。这时候就需要多点跟老人普及科学的育儿观,双方共同学习交流才能有经验和科学理论的结合,这样对育儿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双方各持己见,双方僵持不下,不仅会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拉远亲子距离。

爷爷奶奶也得知道父母才是育儿主导人物,谁都不可以代替的这个重要性,不是打着自己是长辈的旗号就来越级管教孩子,父母是最能直接引导孩子的重要角色,如果角色缺失,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言行的培育也将受到限制。

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2)智爱不是溺爱

爷爷奶奶们护孙心切是理解的,但不是隔代亲就代表着失去理智去包容孩子,造成溺爱。在路上给孩子买了爱吃的零食,回来不爱吃有营养的饭菜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这就是溺爱的后果。

爷爷奶奶们要以自己生活中理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带孩子,孩子还没有分辨善恶对错的极强的判断力,这时候就需要大人去指引他们,有原则的爷爷奶奶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老一辈人勤俭节约高尚品德,教育孩子不能挑食,不浪费食物,遇到喜欢的玩具跟孩子说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玩具吗,平时爸爸妈妈要怎样买到这个玩具呢等等一系列正确的思维观念去引导孩子,理智的去教育孩子就是隔代教育中理智的爱,而不是无原则的溺爱。

(3)是放手不是紧守

爷爷奶奶更多的是陪伴孩子成长,不是紧紧握在手里不舍得放开。爷爷奶奶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天性,他需要去接触大自然,去观察他感兴趣的花草树木,可以放手让他去触摸,这时候爷爷奶奶就只要陪着一起开开心心的玩耍就行,不用过度紧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对于生硬,做作的说教感到厌烦,但他们的记忆力可以在亲自动手当中得到加强。

当然,他们在玩耍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爷爷奶奶一辈人与孩子一场心灵以及行为上的交流,更加会促进两辈人的亲密度 !

中国“隔代教育”吃力又不讨好?学学英国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带娃的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