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00億引擎再發動“變與不變”背後是挑戰也是轉機

​導讀:年在流動性改善、企業信用修復及資金成本下行的趨勢下,2019年環保PPP項目有望迎來快速發展階段。結合現行要求、兼顧多方利益體需求、合理設計定性定量結合且具有操作性的PPP項目考核指標體系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逾20000億引擎再發動“變與不變”背後是挑戰也是轉機

2019年前9個月裡,PPP淨增入庫項目595個、投資額9134億元;淨增落地項目1348個、投資額2萬億元。

上述結論源於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近日對外發布的2019年三季度報。較去年同期1.5萬億的投資額,2019年PPP項目投資總額增長了25%以上,其中近四成的項目與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有關。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旨在鼓勵和促進環保產業的政策,勢必為生態環保和城市升級領域的增長鑄就長期堅實的價值驅動力量。而在財政去槓桿不斷深化、政府嚴控債務規模的背景下,綠色發展“擁抱”PPP成為必然選擇。

2013年是我國“生態文明”戰略實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PPP模式高速發展的開端之年,註定了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繫。環境治理和修復等綠色項目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徵,投資需求大、項目運營和投資回收週期長,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公共財政投入。而環保PPP項目不止大江大河,不止某個工業汙染,更在於環保業既是國家大環境基本治理內容,也有牽涉老百姓身心健康、生活品質等方面的高科技項目。

經過兩年時間的飛速發展,PPP模式在環保業興起,企業訂單加速,大量環保業務打包為PPP項目。但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PPP從自由發展逐漸進入嚴監管時代。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看來,相比其他行業,資管新規及PPP政策調整對環保行業的影響更大。而資產新規恰恰嚴格限制期限錯配,讓包括環保行業在內的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行業融資成本上升,許多融資渠道迅速萎縮。

進入2018年,部分環保企業危機浮現。由於涉及的大型骨幹企業、上市公司多,且多處於行業上游,其不良後果已經開始通過產業鏈蔓延。一方面,環境基礎設施領域開始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升級,新增項目數量下降、增速放緩,產業細分領域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另一方面,PPP項目融資成本激漲至五年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30%左右,許多進入建設期和運營期的項目呈現難以為繼的態勢。

背後的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一部分企業的主業前景良好,因週期性或短期經營現金流週轉困難導致債務違約,這可以通過引入增量資金對其負債結構進行重整。但更多的是,環境企業屬於輕資產的中小企業,缺乏合格的抵質押物,多數環境企業曾經大量使用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產品進行融資。融資渠道變窄、融資成本上升、金融機構對PPP項目貸款更謹慎,讓不少企業資金鍊斷裂,導致PPP項目停工。

2019年以來,已經有多個地方的汙水處理PPP項目終止,終止項目所涉及的投建單位包括東方園林、天翔環境、中電環保等環保板塊的上市公司以及中鐵一局、中鐵十六局等重點企業。即便有參與者也是由聯合體構成,一般都有五六個單位,牽頭的基本上是跨行業進入的外來企業。財政部92號文出臺以後,資本金比例過高成為限制PPP融資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的趨勢看,資本金比例下調將不會很遙遠。

“落實民間投資支持政策,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被寫入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PPP行業日益規範化的當下,如何能提高項目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更好彌補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不足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完善PPP績效考核制度,以結果為導向,真正實現環境治理投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未來要高質量建設PPP項目,這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是一致的。對於沒有直接經濟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則要通過合理的打包策略實現收益,提高PPP模式的適用性。能夠緊貼國家PPP政策的大方向,迴歸行業本源,又擁有融資便利和風控能力的企業或將重振旗鼓、拾級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