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从一开始我们就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票务的生意上,而是瞄准了在线票务背后的整个电影产业。



——创创腾讯班首期学员

微影时代创始人 林宁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该案例为长江案例中心访谈案例,访谈对象:创创腾讯班(青腾创业营)首期班学员、微影时代创始人林宁,长江案例中心授权发布。

在这篇文章中,长江案例中心的小伙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与深入的研究——这家几年间估值超过20亿美金,合作影院超过5700家,观影人次的覆盖率超过90%,布局电影、演出、体育三大领域的公司,究竟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今天,你的问题,将在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


“心中无敌,则天下无敌”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创创腾讯班(青腾创业营)首期班学员、微影时代创始人林宁

微影时代是林宁创立的一家基于移动社交的文化娱乐营销与发行公司,覆盖电影、演出、体育三大领域,涉及在线票务、衍生品销售、智慧影院一体化解决方案、联合出品发行等多项业务。

微影旗下有微票儿和格瓦拉两大在线票务平台,聚焦演出产业的小格娱乐,以及涉及体育产业的微赛体育。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微票儿是微影时代创立的自有平台,拥有微信钱包“电影演出赛事”、QQ钱包“电影票”和“微票儿”APP三大购票入口。格瓦拉则是于2015年12月从上海格瓦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并入,已成为微影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赛体育于2016年1月从微影时代体育业务中分离出来,作为子公司独立发展。

目前微影时代合作影院超过5700家,观影人次的覆盖率超过90%。2015年微影时代拓展了演出、体育等业务,现已进驻到2000多家剧场、体育馆和展馆,服务超过2000多场现场娱乐项目。就在不久前,微影时代完成了C+轮融资,公司估值约20亿美元。

从在线票务起家

1991年林宁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毕业后他在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随后辞了职于2001年创办了一家名为“紫禁之巅”的广告公司。“做这个广告公司也是为了养活自己”林宁坦言,“当时中国还没有电影产业,很多导演都是先去拍广告或MTV赚钱,大家都属于那个阶段的行内人”。

之后,怀抱互联网创业理想的林宁又开始尝试做视频网站、团购公司。2007年创立热度传媒,2010年创立F团,并在一年后获得腾讯投资,2012年与QQ团合并。

这段创业历史对我来说是一段很好的经历。我积累了一定的电商经验,产生了对做互联网产品的一些体会,了解互联网企业如何管理,同时也跟腾讯这样的大公司结缘并产生信任。这些经历带我进入到了另外一个阶段。

2014年林宁又一次踏上了创业旅途,创办了微影时代,开始做起了在线购票业务。

在线票务的机会

据易观智库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在线电影票务市场竞争激烈,专注于电影票务的运营平台就超过40家,包括猫眼电影、格瓦拉、时光网、淘宝电影、中影票务通等,而年出票额在3亿以上的平台不超过10家,林宁在此时选择入场,主要是基于他对票务市场的三个判断:

林宁认为在移动支付体系中,微信支付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微信支付完全建立在移动端,支付的场景体验做得很好” 。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中支付宝钱包占据了82.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的财付通 仅有10.6%,但到2015年财付通市场份额超过20%。此外,微信支付具有很高的用户粘性。根据互联网行业分析师Mary Meeker发布的《2016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指出,微信在支付频次上超过支付宝。用户每月使用微信支付超过50次,使用支付宝超过10次。微信支付的场景更契合用户通常的使用习惯,这使得微信支付在向线下商业拓展的时候拥有较大的优势,类似观影等较低频的消费也更容易被带动起来 。

判断二:在线票务仍存在空间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在线购票占比约30%(这个数值在2015年就超过了50%),而在2013年这个数字只有8%。当时有人将美国20%的在线票务渗透率与之比较,认为国内的在线票务渗透率可能已触达天花板。

而林宁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相信我国在线票务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可渗透空间。

首先,美国的院线较为集中

,长久形成的稳定的产业链条很难被轻易打破,导致在线票务平台对票务销售没有控制力,只是作为提供观影方便的渠道补充。而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高速发展,拥有40多条院线,市场相对分散,也给在线购票平台互相竞争、整合和发展提供空间。

其次,美国观众观影习惯已经形成,较为稳定,且对于可支配收入来说,美国票价相对便宜,观众对票价敏感度不高,补贴作用不大。与此同时,票务平台作为提供观影便利的渠道补充,每张售票会比线下多收取1到2美金的额外服务费。而中国由于观影习惯有待培养,且票价相对较高,存在大量的补贴现象,有助进一步扩大线上购票规模。

第三,美国的高额税赋使得电影院的重复建设现象较少。而国内电影院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影院需要握有观影流量的票务平台帮助其进行引流和抢占生意。

此外,我国电影票房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人均观影次数、影院和电影荧幕数量也将不断增加,国内电影票房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林宁认为,如果微影与线下影院连接速度能超过对手,再加上微信等移动支付的兴起,微影时代有机会做大。

就像今天的打车软件一样,看起来市场已经饱和了,但是为什么还有专车进入?原因在于渗透率还不够深,还有很多机会。

判断三:行业纵向整合机会

林宁的第三个判断是,电影票务行业存在纵向整合的机会。

我想做的不只是票务生意。在线票务是一个相对垂直且体量不大,但影响力很大且容易形成流量的行业,我相信在这个行业里一定会有纵向整合的机会,就像在美国,票务公司Ticketmaster与娱乐公司Live Nation的合并。

因此从一开始微影就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票务的生意上,而是瞄准了在线票务背后的整个电影产业。

国内电影大部分产值都是在票务上,售票平台一旦形成规模,就能进一步影响产业链上游的视频版权、下游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一切都刚刚开始,我们的机会还很大。看起来竞争很激烈的市场,其实还很深,所以我们才决定要从此切入进去。

获取线上流量

对于林宁和其团队来说,微影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接入腾讯的移动社交流量。

根据微影提供的数据,近年中国社交媒体使用流量占所有移动客户端总流量的60%至70%,而微信与QQ的流量占其中的50%,且当时腾讯已经拥有约7亿的微信用户和超过8亿的手机QQ用户 。

另外微影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信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娱乐决策的主要因素,在用户与用户的传播过程中,社交媒体的渠道价值也在逐层累积。微影希望可以将亿万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中国的电影产业相连接,将线上的用户转换成线下的票务,这个理念也与腾讯“连接一切”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

2014年5月,林宁创立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微票儿”品牌开始独立运作。2014年7月,微影时代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除了微信与QQ两大入口获取线上流量,微影时代还开发了独立的票务入口“微票儿”APP 。

对接线下院线

一旦拥有用户流量,尤其是腾讯流量入口的接入,微影时代对线下院线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微影团队开始着手与线下影院进行对接。

微影团队找来专门的地推人员深入到各地的影院,一家一家的与它们商讨合作事宜。由于占据腾讯流量入口,团队在地推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微影时代战略协同副总裁白文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信在中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这让微影很容易将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和消费者连接上。因此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微影同样可以快速进入三四线城市。”

最初的在线票务平台与影院合作采用的多是团购模式,即在线票务平台通过集合足够人数,以优惠价格向电影院购买电影票。影院薄利多销,消费者得到优惠,而在线票务平台则从院线收取一定佣金。然而现实中,一些在线票务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售出的票价往往会低于影院的最终结算价,折价部分由平台采用票补的方式,自己掏钱补贴用户。

对于这些平台而言,初期的盈利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抢占用户资源,扩大平台用户规模 。

微影时代在与院线协商线下合作的时候,利用专业团队和上游片方达成合作协议,与片方共同进行产品发行。这样一来,片方发行营销预算中的一部分会导入微影,微影与院线协调做发行前的点映、预售等,并搜集数据,分析上座率、口碑数据,以此协调片方和影院在后续的营销、排片、排场等活动上更合理的调配资源。

微影时代拥有大量的观影数据,使其在排片方面与传统的影院有较大的差异,影院传统排片更多的是依靠人为管理。

“在微影出现之前,影院之间的沟通方式比较原始。比如,一个区域之内的影院经理会建一个QQ群,头一天晚上大家开始商量明天怎么排片。影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透明性,很难科学合理地做第二天的排片决策,电影如何排片仅凭直观感受,缺乏引导性。”白文娟解释,“微影时代利用自身平台的数据优势,可以与影院做数据化共享,分析影院的状况和市场竞争,并相应给出排片建议,帮助片方和影院提高排片效率。”

以微票儿独家营销推广的《伦敦陷落》为例,该部影片在前三天排了一万场,第四天的时候大约是一万五千场,表现出较高的排片效率 。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2015年11月,微影时代发布了“微票儿票房分析”APP,可为电影从业者和电影爱好者提供电影行业数据查询及分析的工具,它可以提供包括实时票房、预售票房、上座率、排片率、影院观影人次、影院排期、电影票房排行榜等多方位的行业数据查询服务。依靠微影时代大数据平台所积累的用户数据和分析能力,“微票儿票房分析”APP可为影院及片方的宣发、排片提供可依据的票房分析与预测服务。

此外,微影时代还重点推出了“智慧影院”的影院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智慧影院”基于微信平台开发,合作影院通过公众号接入,即可利用平台上所提供的各类功能,实现“自主售票”、“自主定价”及“自主营销”。

凭借用户流量与大数据优势,微影时代与万达等各大院线达成良好合作,在电影票务领域发展迅速。根据艺恩咨询2016年2月公布的数据,微影已覆盖5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影院,占到了中国全部影院的近八成。

目前,内地市场每三张电影票就有一张来自微影时代

战略合并格瓦拉

除了连接线上线下,微影时代在电影票务领域的另一动作是它在2015年12月与竞争对手格瓦拉宣布正式合并 。合并后,微影旗下品牌微票儿与格瓦拉独立运营。

格瓦拉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老牌票务公司,业务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10年,格瓦拉率先提出在线选座模式,这种不用排队提前选座的服务给当时的用户带来颠覆性的体验。2012到2014年,格瓦拉在移动端渗透率加快,重点发力电影票领域的纵向扩张,向二三线城市布局电影票务市场。2015年8月,格瓦拉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成为首个获得电影发行资质的电商平台 。

微影与格瓦拉的联姻,被业界人士普遍看好,称旗下微票儿与格瓦拉之间能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 。微票儿最大的优势在于微信、QQ的海量用户入口以及强大的社交体系,而格瓦拉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精细化、深度的社区运营能力。格瓦拉有成熟的社区及内容产品,深耕重度用户,其社区文化有助于微影时代用户沉淀留存、增强社交属性。

林宁认为,微票儿与格瓦拉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微票儿更强调购买,属于有内容社区的电商,而格瓦拉像一个带有电商能力的内容社区,更强调内容能力。二者的体验和定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两个品牌独立运营、资源共享,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纵向:完整布局电影产业

对于林宁来说,票务销售只是微影时代的起点,从一开始他所瞄准的就是电影行业的全产业链整合。

通过引入股权资本,微影时代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加速。迄今为止,微影时代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募资共计超过50亿人民币,拥有腾讯、万达、华人控股、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资华夏等众多重量级股东,且这些股东大多有文化产业基因,有助微影时代的行业资源整合和未来发展。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此外, 2015年9月微影时代还联合诺亚财富,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该基金初始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及企业股权投资等。

在林宁及其团队的推动下,微影时代连接线上流量,对接线下院线资源,可依据平台数据优势支持院线排片,并通过资本运作获得足够资金,开始参与和主导影片发行营销,以发行这一个支点为核心,谋划布局整个电影产业链。

切入发行营销领域

微影时代最先切入的是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离票务销售最近的发行营销领域。在林宁看来,发行是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控制了发行,才能够延长价值链,有效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

在发行营销领域,微影时代投资了微摇、灵思传奇、贝客文化等公司,欲将移动大数据营销与娱乐产业连接,为片方和院线提供了营销监测、点映、明星路演、众筹、预售、包场活动等服务,帮助行业提升营销与发行效率。如微影时代可以凭借其微信朋友圈文娱广告代理的渠道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较为精准地将影片资讯推送给用户。

白文娟介绍,微影通过微信公众号、各种应用资源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内部建立了一个用户标签库,腾讯也有自己的用户标签库。

在联合行动时,大家共享数据,选择用户标签,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到对某一内容感兴趣的人群。找到对的人,在适合的场景下给他/她推送对的内容。由于精准推送,用户产生共鸣,通过社交优势会产生二次传播。

微影时代利用移动社交、大数据的优势,从多个方面对电影进行营销推广,包括 :

深度内容上

微影采取H5等技术,针对电影主创、幕后花絮等与用户互动。譬如,微票儿上线了原创精品H5——“《老炮儿》观影秘籍”,包括了管虎导演专访,并深度拆解了关于“老炮儿”的二三事,便于影迷全方位的了解“老炮儿”。对于《寻龙诀》,则是在微票儿“发现频道”上线主演陈坤、黄渤的专访,介绍幕后花絮。

营销玩法上

微影则给影片设计了专享红包、超前预售、周边开发等多种组合。《老炮儿》的营销中,微票儿给影迷送出了影片专享红包,并在全网开启超前预售。超前预售也在《寻龙诀》营销上被采用。微票儿商城还同步发售“老炮儿”正版周边,独家授权首发“黄渤十年系列衍生品”,并与电影票相结合推出“寻龙特惠大礼包”等。

线下推广上

微影从粉丝营销、口碑打造、重点区域地推等多方面营造声势。如《老炮儿》征集路演粉丝,为冯小刚、管虎的影迷开设微票儿粉丝回馈专场;而在《寻龙诀》推广上,则举办专场陈坤粉丝见面会,并开展了全国重点城市、重点院线的地推活动。

结合移动社交和大数据的优势,微影时代在发行营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微影时代旗下微票儿在2015年参与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老炮儿》等19部影片的发行营销,覆盖票房65亿元人民币;格瓦拉则参与了《滚蛋吧!肿瘤君》、《十万个冷笑话》、《狼图腾》等16部影片的发行营销,覆盖票房40.02亿元人民币。此外,格瓦拉和微影时代在合并之前,分别在2015年8月和9月拿到了《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获得电影发行资格 。

往上游抓内容开发

电影发行营销的上游是影视内容的制作和开发领域。

微影时代通过票务切入发行营销环节,再通过发行营销介入上游内容制作和IP 的打造、共同开发的过程中去。

近年被IP概念带热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如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的电视剧《琅琊榜》、《花千骨》和影片《寻龙诀》、《匆匆那年》,由漫画改编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甚至包括音乐IP的电影《栀子花开》等,且都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应。

在IP潮流的驱动下,各大影企不仅疯狂争抢热门IP,打造强势IP作品也成为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微影时代在内容制作和开发领域也有所布局。微影对内容制作领域的延伸,主要通过投资的方式,并给予被投资的内容团队很大的独立决策空间。

电影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市场在变动,一笔成功的IP投资是很难复制的。这个行业有物理属性,但是更多的是依靠化学反应。没人能够预测到《美人鱼》可以创造30亿的票房,从我个人经验来说,这已经超出了认知边境。因为存在风险,所以我们会投资很多的内容团队,让他们自己做判断,而微影做IP采购。对于这些内容团队来说,他们做的也会更开心一些。

向下游抓消费场景和衍生品

发行营销的下游是娱乐消费场景和衍生品领域。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在娱乐消费场景领域,微影投资了比高、中环等影院管理公司。林宁认为,这些投资一方面有利于与影院建立长期深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利用微影自身的产品、技术和资源,

帮助影院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影院服务的多元化,进而可提高观影体验和用户黏性,增加观众消费,拓宽影院收益渠道,而微影从中可分享收益。

微影时代还进一步向更下游的影视主题公园消费场景延伸,积累了一些像华强文化这样,有一定资产规模、技术标准和文化内容的公司。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承接自身品牌之外其它乐园的服务。

除了消费场景,微影也在积极拓展电影周边的衍生品市场。在美国,一部电影的收益30%来自票房,70%来自周边的衍生产品。而国内的电影衍生产品收入仅占电影收入的5%,林宁表示“衍生品版块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将是微影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组成”

好莱坞对衍生品的设计贯穿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且在电影还没有上映之前,就开始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进行推广。比如,据《超能陆战队》片方提供的资料,“大白”的角色设计用时超过1200天。设计过程中,大白曾拥有多个表情,随着影片制作的推进,设计人员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具有更高的辨识度,适合网络传播。而在影片还未在大陆地区上映前,片方就在上海做了一个高达12米的“大白”做宣传。

因此林宁认为,做好衍生品这件事还是得从源头出发,即要从设计环节入手。2016年5月29日,微影时代和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可可影文化创意平台”(以下简称可可影)。

林宁表示:

可可影将从电影IP价值发掘延续,包括高端个性化的电影周边产品制作,设计师、影迷互动社区运营等方面,开创出国内电影周边产品行业发展的全新规则与标准;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电影周边产品的全新销售渠道,深度立体的开展场景式的影片宣传营销策略。

强调运营独立性

微影时代在投资和接受投资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它一直强调独立性。林宁认为,内容产业的公司或者团队应该具有相对独立判断的权力。微影时代投资上下游公司,会给被投资方足够的自由。

同样地,虽然微影跟腾讯有着很深的关系,但微影时代在管理运作上是独立的。在林宁看来,做文化生意,保持独立性很重要,“文化跟别的不太一样,不是有流量就有一切,一定要打通上下游关系” 。

从2013年的微信电影票到2014年的微影时代,以及接下来的几轮融资,微影不断引入新的投资方,而腾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亲生父母”变成了一个投资人和资源合作方。

在最新C+轮的融资中,微影时代的估值约120亿,意图在电影产业有所突破的微影,已不仅仅是一门基于腾讯流量的票务贩售生意。林宁认为,强大的资本力量要求微影必须走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比其他一些被控股公司,微影时代的相对独立也赋予了公司管理层更加灵活的决策权力。

我认为创业公司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决策力,失去决策力可能就会失去整个战场。打个比方说,面对一个优质的版权,一些独立的视频网站或者创业公司能出600万一集,但如果不是独立公司,高层也许觉得高于市场价格并不划算,所幸就不要了。但为了争取用户,也许多花子弹是正确的。


横向:切入体育赛事与演出

林宁认为微影时代通过在线票务切入,布局电影全产业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希望能够将这种模式同样复制到体育赛事和演出产业中。他认为,“体育赛事和演出产业本质上和电影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票务去切发行渠道,只不过互动性不同罢了。”

布局体育赛事

林宁认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价值挖掘不够充分、市场化程度较低、产值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等特点,最近政府提出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规划,相信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新的蓝海。

基于在电影票务上的一定经验,同样也以票务为切入口,微影时代进入了体育产业。2016年1月,微影时代宣布将旗下体育业务拆分,成立“微赛体育”(简称“微赛”),以公司形式独立运作。同年4月,微赛完成了A轮2.65亿的融资,包括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腾讯、君联、时尚传媒、500彩票、以及姚明发起的曜为基金都参与到了这轮投资。

(这里插一句,微赛体育CEO候昱华,是创创腾讯班(青腾创业营)二期班学员)

据林宁介绍,微赛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四类,分别是票务佣金、赛事广告收入、衍生产品的销售及赛事内容的版权交易。此前,微影时代已与体育产业综合运营平台体育之窗已展开了战略合作,旗下微票儿平台成为中超、CBA、NBA中国票务的合作伙伴,与大型国际赛事在营销、票务等领域有深度合作。

另外微影时代还结合腾讯游戏品牌优势,切入了正在崛起的电竞品类。微赛在体育赛事领域的票务能力已基本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体育竞技运动类别。


对于涉足体育产业,林宁有一定的信心

体育不像电影,电影喜欢两三个月就不喜欢了,而体育可以成为一个终身爱好,一旦喜欢可能就是一辈子,而且这个产业相对电影,领域更加细分、垂直,跑道很长,谁先建设,可能后期收获会更大。我认为微赛的规模也许会超过微影。

发力演出市场

除了体育市场,微影时代在演出市场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运作,包括:

在票务运营方面,作为票务主运营平台承接了国内主流音乐节,包括草莓音乐节、爵士音乐节等,发起了李宇春演唱会等项目的票务抢票活动;



在剧场演出方面,签约了600余家剧场和剧院,独家代理开心麻花等演出;

在特展方面上,展开了与《星际迷航》、小黄人、泰迪熊等国际IP的引进合作;

在动漫展览方面,通过投资华强文化、原力动画、萌爱动漫等动漫产业相关公司,切入具有高附加值的动漫演出领域;

在娱乐产业投资领域,微影时代注资了白色系文化传媒、韩国YG娱乐等演艺公司。此外微影时代还在2016年4月份上线了小格APP,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演出订票服务。

之所以涉足演出市场,林宁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在电影之外,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观看话剧、演唱会、音乐节等现场演艺活动。近年来我国演出市场总收入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额趋势。中信建投分析师预计2016年演出市场收入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


面临的挑战

微影时代以在线票务起家,布局文体娱乐产业,到目前为止获得了快速发展,未来也颇具想象空间,但林宁也承认,这并不意味着微影时代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它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电影业务:对手很强劲

微影时代的挑战在于,其电影业务正受到猫眼、阿里和百度等强有力的竞争。


猫眼电影

2016年4月11日,猫眼电影从新美大中拆分独立。王兴在内部信中宣称,独立后猫眼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电影公司之一,将重点发展电影上游业务,打造猫眼娱乐平台。随后,在2016年5月28日光线传媒以57.4%的股权入主猫眼。猫眼电影的控股股东从团购电商变成传媒公司,意味着猫眼的商业模式从票务平台逐步向娱乐平台转变。

淘宝电影

阿里系淘宝电影于2014年年底上线,成立之初也仅是一家在线购票平台,而今除了线上业务外,还拓展了电影宣发以及电影投资等多项业务。2016年5月28日淘宝电影改名淘票票,淘宝电影的战略方向有了重大升级,业务范畴由电影扩展至演出、体育等泛娱乐业,自身定位由线上售票平台转变为具备线上线下双向宣发能力的营销平台。淘票票已经与大麦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后台售票服务全面打通,用户能够通过淘票票的 APP 和支付宝等入口直接购买大麦网的演出票。淘票票与阿里体育也将开展合作,未来用户也可在淘票票上购买阿里体育运营的体育赛事门票。

百度系糯米电影在切入电影行业的方式上采用了联合影院推出联名卡的模式,属于行业首创。较其他同行而言,百度的联名卡模式在票价补贴方面更加稳定,有利于用户沉淀。在产业布局上,百度糯米影业宣布了“多平台矩阵”战略布局,以百度糯米电影平台为核心,衍生出广告、金融、粉丝、演出等平台矩阵。在电影生态的打造上,百度糯米则依托百度大生态中的百度搜索、百度贴吧、百度地图、百度钱包等,力图将线上流量、用户消费场景打通,在电影消费的同时,也让电影的“溢出正效应”达到最大,惠及餐饮等其它节点。

微影时代布局电影全产业链的模式,以及向体育、演出等产业的延伸,似乎正在逐渐失去其独特性。

体育产业:优势在哪里?

微影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在于,在微影时代视为未来发展重心之一的体育产业,该如何建立优势,与各大巨头抗衡?

体育产业5万亿产值的巨大吸引力,使得阿里、腾讯、万达、乐视等巨头纷纷携重资入局,并在逐步建立各自优势:

阿里

阿里拥有电商零售平台、海量的用户及数据,其体育的大方向是通过版权、体育媒体、赛事运营和票务,将电商平台应用在体育产业当中。

腾讯

腾讯则依靠其强大的社交能力,拿下如NBA等顶级赛事版权进行深度开发,通过体育+社交+支付+游戏,欲将用户串联在腾讯的生态内,以期变现。

万达

万达大量收购了大量的产业上游稀缺的赛事资源,包括足球俱乐部、体育营销公司、各类赛事版权等。

万字长文,微影20亿美金估值背后的故事


长江创创是长江商学院旗下的创业创新平台,通过专业、聚焦、创新的创业课程和开放跨界的社群服务为创业者升级思维认知和管理框架,链接资本、产业、跨境资源,探索未来产业与商业发展边界,共同塑造新商业价值。

如您有任何关于长江创创的问题,请私信我们,我们将及时给予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