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的猪突式冲锋,在二战中为何能够逞凶一时?

张芳永


类似的问题我也有过回答,都是针对日本的白刃战术为什么在遭遇苏军和美军时就没有效果了。我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其中我也提到了,日本白刃战术或者“猪突冲锋”只有在对战中国军队的时期有过效果,这就是他逞凶一时的那个时期,我认为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日军士兵的身体素质好。在侵华战争初期,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经过长期准备的。而且当时日本的生活环境遗属优越,在饮食方面有充分的保障,每日有鱼或肉,每天都能保证食盐供应。不要小瞧盐的作用,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中,保持肌肉有力量,盐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士兵在当时,虽然身高不高(身高在1.5-1.6米居多),但个个都很结实强壮,所以在拼刺时,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而当时的中国士兵,一日三餐能吃饱的就算是好的了。本就生产力低下,加之日本的侵略,粮食产不够,吃不饱饭,中国士兵的身体素质,在抗战初期,较日本有着较大差距。

第二点,日军士兵关于白刃战的训练到位。日本自甲午战争起,经过日俄战争展,“猪突冲锋”发展逐渐成熟,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猪突冲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又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呼应,所以日本军队对“猪突冲锋”有了近乎迷信的态度。所有新兵都经过系统的拼刺训练,而且经过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根本不在乎死亡。

而中国军队,国民党地方部队的训练处处都显不足,就不强调了,中央军的主力部队主要学习德国等西方部队,对白刃战不够重视,相应的训练存在不足。而八路军等虽然有刺刀见红的传统,但是八路军主要以游击战为主,防御战同日军展开的次数和规模肯定不如国民党,自然日军使用“猪突冲锋”的次数就少。

第三点,日军的武器装备优于中国军队。这里说的装备,主要是拼刺装备,日本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全长166cm,而中国军队装备的主流中正式,为弥补于三八式的差距,竟要配装长达57cm的刺刀。这都还好说,毕竟长度弥补上了,但是刺刀的质量就有差距了。刺刀虽然不起眼,但是制作刺刀的钢材也有特殊要求,不能捅几刀刺刀就弯了甚至是断了。

日本在刺刀的制造质量上,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而中国就不同了,当时的钢材本来就紧缺,正常工艺还不过关,根本就无法保证大规模供应刺刀,而且刺刀长达五十多厘米,要求的强度和韧度更高,而当时的中国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在很多部队中,只能装备大刀这种制作工艺要求不高的武器,抗日军民选择大刀,并不是因为大刀真的好用,而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无奈。

第四点,日军的心理素质也受过特殊训练。在白刃战中,最关键的应该是参战部队士兵心理素质的强弱,杀人和不杀人是一种心态,远距离枪杀和白刃格斗又是一种心态。而要求最严格的,就是白刃战。如果是一个从未参加过白刃战的士兵,面对疯了一样冲上来的敌人,吓都吓傻了。

日本在正式拼刺之前,都会给新兵播放曾经拍摄的以活人为标靶练习刺杀的视频,为的就是让新兵先适应一下,练就能够拼刺作战的心理素质。而中国军队可没有这样的训练手段,只能在一次次实战中历练,能活下来,参加下一次战斗,也许心态就不一样了。

第五点,我军实力弱,给了日军拼刺的机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想体现白刃战的优势,前提就是短兵相接,有了拼刺刀的机会。为什么白刃战遇见美军,遇见苏军就失去了威力。因为美苏军队自动火力普及率极高,根本不给日军近战的机会,日军都摸不到敌人的影子,又谈何白刃战呢?

中国军队就不一样了,抗战前期几乎没有国际援助,战斗打得艰苦卓绝。面对优势日军的冲锋,要想不放弃阵地,没有足够的火力将敌人放到在阵地前,就只能拼刺刀。所以才有了给日军展示拼刺的机会,又因为日军有上面的优势,才给了日军能够逞凶一时的机会。

所以说,日军的猪突冲锋,在中国的战场上逞凶一时,是无数抗战先烈明知不敌,但又无畏前进的苦难史。

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狼君历史


林彪后来所创建的"三三制"步兵突击战术其实就是源自于日本的步兵突击战术,和三人的作战小组不同,日本步兵在进攻中多是双人交替掩护进攻四个人就分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指挥官站在中间进行指挥。可以说日本的单兵作战素质是全球单兵作战素质最高,所以在中国战场上就出现过几百个日本兵撵着几千甚至几万的落败的中国士兵跑,在东南亚横扫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同样让美军吃了大苦头。


而所谓的猪突战术并不是无脑的万岁冲锋或者人海冲锋,而是根据实际战况下的一个进攻方法,说得简单点就是机枪掩护,步兵两两交替掩护进攻,当有进攻到最靠前的两个人用手雷解决对方的前沿火力点,而且第二组两个人的手雷一般都会在第一组两个手雷爆炸后就又投出,用连续打击的方法迅速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在远距离上还使用掷弹筒攻击,这是日本步兵班最小单位的突击战术。而在中队级别的进攻中使用步炮协同作战,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小太爷"的话说就是"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而在开战初期日本的步兵突击战术的确有着很强大的作战能力,甚至在1942对付英美也同样吃香,而中国在面对装备技术和战术都落后,只有依靠庞大的军队规模和坚强的意志去对抗,其中以黄埔军校的学生为中坚力量,在黄埔6期之后的黄埔生大部分都是到一线的作战单位中担任基层士官,带领着对于发扬黄埔精神,用意志去弥补差距来抵抗日本人,从第6期后培养的20万黄埔生中,在抗战中战损率高达95%,至战后只有1万多人迎来了抗战的胜利。而美国人在战术上吃亏,但人家不缺钱不缺技术,于是就用武器装备去弥补这个差距,所以后面太平洋战场美军都是用武器的性能优势打得日本人落花流水。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所谓猪突式冲锋,其实就是以白刃战为主体的人海战术。这种战术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实用,进入火器时代后便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战时期日军之所以十分衷情于猪突式战术,是因为日军在这方面有三个优势:一是武士道精神;二是夜战;三是大集团冲锋。凭着这些优势,日军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屡试不爽,所向披靡。毋容置疑,在中国战场上,日军的猪突式战术几乎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克星,松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之战等几场大战,除台儿庄和长沙之战外,国民党军队都在日军猪突式进攻中败的一塌糊涂。

然而令日军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的西部战场上,却遇上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八路军虽远沒国民党军队强大,但它的游击战却让日军猪突式战术的效果和威力大打折扣。用武士道武装起来的日本兵不怕死,用毛泽东思武装起来的八路军更是死不怕;日本兵是夜猫子,八路军更是猫头鹰,近战夜战更胜一筹。日本兵善于大兵团作战,而八路军却善于僻其锋芒开展游击战,弄的日军是拖拉机追免子——有劲用不上。更重要的是,日军想实施闪电战,企图三个月拿下中国,八路军却要开展持久战,慢慢消耗日本人的实力。所以尽管日军用猪突式战术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逞凶一时,最后还是被中国军队拖住,并最终在中美苏的配合下将其彻底击败。




九水


猪突式冲锋是日军必修的三大战术之一。拼刺、夜战、大集团冲锋。这样的战术在20世纪初期确实有些效果,因为当时缺少甚至没有什么自动化武器。只要依靠人海战术,还是可以取得胜利的。不过这样的战术在一战期间就已经落伍,史料记载,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国军队精心布置了机枪阵,结果冲锋的英军在一天内伤亡6万多人。

日本军队的武器与西方军队的武器相比,差距明显。由于武器方面的差距,造成日军不得不继续沿用猪突战术。在二战期间,日军和苏军是最喜欢人海战术的军队。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军队进攻俄军固守的旅顺港。由于俄军队的防御十分严密,日军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此时俄国援兵正在赶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将领指挥4万多日军上演了集体大冲锋,这就是所谓的猪突战术。其实就是人海战术加上白刃战,最终,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以后,终于占领了旅顺港。


由于猪突战术给日本带来了胜利的甜头,在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军队的猪突战术曾经逞凶一时。这不是因为日军的战术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当时我军没有什么像样的自动武器,无法形成密集的火力网。所以日军的猪突战术一再成功,这反而麻痹了日军,使日军更加崇尚猪突战术。


用户92780611160陆战


日军“猪突式冲锋”是有历史传承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教育下悍不畏死,一切为了所谓的天皇已经成为信仰。近代以来比较典型的战例是1904年日俄战争中的旅顺争夺战,这是10年后一战堑壕战的预演,由于以步兵攻击坚固要塞在速射炮、马克沁机枪、迫击炮面前。日军一次次以人海战术冲锋,在密集的火力前面伤亡数万人才占领旅顺港。

比较守旧的日本人直到二战还是延续这种亡命战术,二战前期对阵方是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武器装备奇缺并不能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再加上经过训练的日军装备精良,身体素质远高于中国抗战军民,以八路军为例还可以做到白刃战中以一敌三。

士气正旺的阶段再加上侵略的国家都是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因此日军在二战前期凭借先进武器装备,再加上气势骇人的“猪突战术”确实可以达到理想的战果。不过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时状况变了,蓝星上实力第一的美军大量装备自动武器,火炮配置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打一个日军都可以用上大炮轰上一阵。

二战中后期在夺岛作战中濒临困境的日军,经常会发起“猪突战术”,目的就是再现以往的辉煌以气势压倒美军。不过这种战术在大量配备自动武器以及火炮的美军面前,成了真正自杀式冲锋有去无回。而在中国抗战战场上,由于装备水平的提高日军补充人员训练水平的低下,日军也现难现以往“猪突战术”的战果。


河东三叔


二战期间,日军的万岁冲锋胜在突然性和悍不畏死的精神震慑力。

日军之所以在二战这种热兵器交战时代仍然热衷于万岁冲锋,与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有关,想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自己勇武的一面,宁愿玉碎也决不投降;这也跟日军物资供应的不充足有关,武器并不是很先进,每个士兵配备的子弹等弹药的数目有限;当然,这也跟双方交战的地理环境有关系,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各国要么多山,要么多热带丛林,便于隐蔽其间搞突然袭击。

这样的冲锋在中国国民党和东南亚军队面前,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战果。这些东亚和东南亚武装力量,武器装备更为简陋,战斗意志大多不顽强,刺刀等技战术训练几乎没有,全靠个人的蛮勇和一腔热血。在面对这种冲锋的时候,新兵甚至未成年娃娃兵占很大比例的军队很快就溃不成军,防线被击穿。

美军在二战开始后的初始阶段,有那么一段时间吃过几次这样的亏,之后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方面上至将军下至普通士兵人人都配备了适宜近距离作战的手枪,根本不给日军肉搏战的机会,只要对方冲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拔枪射击;另一方面美军内部也开始研究和练习刺刀战术,再加上美国人相对日军普遍人高马大,在体力上有优势,即使肉搏也丝毫不落下风。

在战争中后期,日军对美军的正面万岁冲锋变成了一种自杀性行为,经常是还没有接近阵地就应经被击中。针对这种情况,日军频发的发送夜间突袭,利用夜色和灌木等慢慢接近美军阵地然后跃进去展开混战。

美日之间的战争,越是到战争后期万岁冲锋的效果越是有限,为此日军高层严格禁止士兵在子弹打光前或者杀伤对方人员达到具体数量之前发动毫无意义的万岁冲锋,如硫磺、冲绳等岛屿就是如此。这个阶段的日军更多的是采用龟缩战术,在岛屿上修建纵横交错的地道和碉堡,以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为目标。

综上,日军的万岁冲锋能够屡屡得逞的原因,一是对手较弱,二是突然性,三是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形成的震慑力。






咖历史


“猪突式”冲锋也就是万岁冲锋,这种盲目的冲锋战术最早出现于日俄战争时期。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俄国军队装备的枪械主要是单发步枪,无法有效的阻止日军大规模冲锋作战。而且当时的日本军队十分重视拼刺训练,虽然俄国士兵更加的强壮,但是日本依靠着不怕死的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惨胜,最终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

在尝到日俄战争的甜头后,日本更加迷信刺刀战术,拼刺几乎是每个日本兵的必修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日本军队主要依靠着枪法和装备优势作战,很少会使用万岁冲锋。然而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开始通过蛙跳战术来围攻盘踞在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由于美军掌握了制海权,被困在岛屿上的日本士兵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美军就地消灭,要么就像美军投降。

当时的日本军人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很少会主动向美军投降。在美军登陆岛屿后,日军经常会采用地雷、地道、游击等战术来骚扰美军,在美军清除日本所有据点之后,剩余的日军就会进行一次万岁冲锋。二战时期的美军装备了大量自动化武器,远距离有炮火覆盖,中远距离有重机枪和迫击炮,中近距离有轻机枪,美军士兵还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普通军官都配备了手枪。

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日军的万岁冲锋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大部分日军都在冲锋的路上被打死,即使有少数冲到美军阵地上,也无法改变战场的局势。不过美军还是非常害怕日本的万岁冲锋,因为万岁冲锋虽然不能改变战场的格局,却能给美军带来极大地伤亡。日军最喜欢在夜晚发动偷袭冲锋,在一些丛林密集的岛屿上,经常会有一些日军偷偷摸到美军阵地上,给美军造成大量的伤亡。

实际上在欧美军队看来,当战场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就应该举起白旗投降,他们很难能够理解日本的万岁冲锋。山下奉文攻打马来群岛的时候,十几万盟军向日军投降。如果日军像欧美军队一样,在绝境的时候选择投降,那么美军的损失将会大大降低。日军顽抗到底的作战方式,导致了美军的大量伤亡,也是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重要原因。只能说日本的万岁冲锋是一种非常无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大量日本兵死亡,还让日本受到了美国的严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