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要殺張廷璐和李紱?

通靈頑石942


看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打算認真回答一下,改變一些錯誤的東西,以免誤人子弟。雍正在位期間,從來沒有殺過張廷璐與李紱,或者說二人一生並沒有死於非命,而是壽終正寢。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待我為你一一分析。


一、影視劇中的兩人

在影視劇中,確實存在兩人遭到雍正的處決,甚至張廷璐被慘殺。劇情大概是這樣的,張廷璐仗著自己有個權臣哥哥張廷玉,從而得以做科舉考試主考官,在考試過程中發現有作弊行為,雍正嚴肅查處,最後發現張廷璐有很大嫌疑於是將其處死。

而李紱呢?電視劇中的劇情是他因為上疏指責田文鏡,從而遭到雍正的不滿,將其治罪,幸虧弘曆求情,才得以放出來。

這些劇情偶爾一看,感覺很不錯,仔細推敲,你會發現漏洞百出,雖然有一定歷史影子,可是相差甚遠。那麼真實歷史上的二者是什麼樣呢?我繼續為你分析。


二、真實歷史上的兩人

1、張廷璐的一生

張廷璐確實是張廷玉的弟弟,但是更牛的是他的父親張英還是雍正的老師,不過這家人對大清王朝的建立都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張廷璐於康熙五十七年中進士,後來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遷侍講學士,他工作認真,再加上家庭成分比較好,升官速度十分迅猛。

雍正元年,他奉命督辦河南學政,但是與當地官員關係不夠融洽,導致封邱縣令與他處處為敵,公然在要考試之前逼迫學生去修河,搞得學生一氣氛就搞罷考,在張廷璐三番五次的開導下,學生才最終參加考試。

但是清朝的官場就是這麼腐敗,見不得別人好,張廷璐讓那些學生好好考試,當地官員反而更加不高興,將學生罷考一事上疏雍正,添油加醋說是張廷璐的失職。

雍正聽後先將張廷璐革職,後來再派人徹查此事,經過調查搞清楚事情真相後,雍正繼續恢復張廷璐官職。在後來的官場生涯中,張廷璐還是順風順水,不過從來沒有做過電視劇裡所說的主考官,只做過幾次同考官,當時的主考官正是他的哥哥張廷玉。

恢復官職後,張廷璐一直仕途順利,沒有什麼大的風波,雍正七年升職為江蘇學政,一做就是9年,到乾隆三年才調回朝,升任禮部侍郎,一直幹到退休回家。

乾隆十年,於家鄉桐城去世,享年71歲,也算是壽終正寢,根本不是被雍正所殺。

2、李紱生平

李紱的一生比起張廷璐,就要曲折很多,他於康熙四十八年中進士,康熙六十年擔任會試副考官,出榜的時候有些異常,康熙就命令對這次考試重新審查,結果有的考生感覺不服氣聚眾鬧事,雖然最後李紱還是搞定一切,但是因此成為別人把柄被上疏。康熙以隱匿不奏的罪名將其免官,貶至永定河做河工。

此榜或有亂臣賊子,否亦當有讀書積學之士不得中式,怨氣所致。

這與電視劇裡邊的橋段就是截然不同的,不過後來的事情還是有點相似,比如李紱與田文鏡之間的恩怨情仇。

雍正三年,李紱成為直隸總督,看著田文鏡實施雍正新頒發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制度,自己自命清高不明白問題本質,只聽到名聲載道,就去職責田文鏡“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田文鏡也很無奈,但是因此對李紱有所不滿。

後來雍正四年,田文鏡就對李紱開始報復,反告李紱結黨私營,雍正五年(1727年),又說李紱庇護私黨,議罪21款,結果李紱被革職交刑部審訊。

在刑部查處李紱家產時,發現家中實在寒酸,根本不像一個徇私枉法、中飽私囊之人,就連他老婆戴的戒指,都是一個銅製品,雍正為此而感動,將他免罪。

後來李紱繼續在朝中任職,到乾隆十五年去世,享年75歲,比張廷璐活得還久。


結語

以上就是張廷璐與李紱的一生主要事蹟,雖然有過起起落落,但是並沒有禍及生命,兩人都比雍正活得久,何談被雍正所殺呢?



嗔痴歷史觀


李紱出生於一個家境貧寒的家庭裡面,他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都是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在一場場的考試中走向成功的,在康熙年間他慢慢的升職一步步的往上爬,到最後在朝堂之中已經佔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他這個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比較正直,可以說在那些見利忘義的大臣裡面他獨樹一幟,在他擔任考試的主考官的時候,有一個人在考試過程中作弊了,所以就被他當場廢除了考試的資格,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太正直的時候往往會得罪很多的人,他也不例外在那次過程中他就已經得罪了許多的人,甚至最後還被貶到了一個地方去做河工。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人只是那些阻礙了他們利益的人討厭,而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他們是非常喜歡這樣的人的,在雍正眼裡也是這個樣子他非常的看好李紱這個人,所以後來他就恢復了他的官爵,在他看來這樣一個富有知識和智慧的人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失去的留著以後肯定會有大用,雍正登基的時候黨派林立而且李紱這個人本來就是他三弟那邊的人,所以後來雍正假裝自己已經殺了他做一個準備。

在那個時候的李紱確實也是存在一點點結黨嫌疑的,他的很多朋友都被罰了然而對他卻只是隨便的處置了一下愛,所以只有算起來他是老三的同黨是,其實當時在雍正的眼睛裡他也是不想太為難自己的兄弟的,他只是想讓老三對他服並且對他俯首稱臣,這個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小魚挑燈讀歷史


可以忍受臣子囂張跋扈,

可以忍受臣子貪汙受賄。

可以忍受一個臣子大權在握。

但有三條紅線,皇帝絕不會忍受:

一是謀逆叛亂。二科舉舞弊。三結黨營私。

雍正年間的張廷璐和李紱正好是踩了這兩根紅線。



1.我們先說張廷璐參與的科場舞弊案。

雍正帝在繼位之初,伴隨著得位不正這樣的流言蜚語,頂著莫大的壓力。在雍正初年。便舉行了一場浩大的恩科考試。

而本次考試的主考官,便是當時實權人物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本來雍正讓張廷璐做主考官的目的,就想借助張家的清廉。但誰也沒有想到,雍正初年便發生了震驚天下的科考舞弊案。

雍正爺親手封裝起來的三道考題竟然,在伯倫樓被公然叫賣。雍正一怒之下要求徹查此事。於是便引發了震驚天下的科場舞弊案。



作為主考官的張庭路,肯定逃脫不了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收了別人的銀子來洩露考題,他還沒這個膽子。他能做的無非是在試卷上做好印記,以便將來在取進士的時候,以權謀私。

那考題到底是誰洩露的呢?最終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當時的皇子——弘時(就是和後來的乾隆爭皇帝位的那個)。但張廷路不敢指認弘時,因為這畢竟是皇帝的親兒子。就把所有的責任攬到了自己頭上,最後被雍正腰斬而死。

所以張廷璐該殺,死的一點都不冤。不過就是給人背了黑鍋。



2.我們接著再說一說李紱結黨營私的事。

雍正爺在當了皇帝后拿出了一個改革措施叫雍正新政。這其中有一條叫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在封建社會家裡有當官的,家裡是讀書人的話是不用當差,也不用上交稅的,這就造成了很多平民將自己的土地掛靠到這些人家裡,以求避稅,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土地兼併的盛行)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雍正爺在登基後便頒佈了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

這個新政當時在河南作為試點,由河南總督田文鏡全力實施。但這個新政得罪了士紳階層,官僚階層以及讀書人階層。



大家便群起而攻擊田文靜說他是酷吏,不遵循聖人之道。李紱作為當時的清流領袖。也便參加了這場攻擊田文鏡的運動中,與很多讀書人,很多官員一起寫奏章,彈劾田文鏡。

但在雍正爺眼裡:這就是結黨營私,反對田文靜,就是反對新政,反對新政,就是反對雍正。為他一怒之下要把李紱,以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當然最後在寶親王紅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的求情之下,李紱也沒死,這就是後話了。



3.總結:張廷璐和李紱都是屬於不長眼的,就算他們本身做了很多對的事兒,但關鍵時候站錯了隊。最後被殺頭的殺頭,罷官的罷官。也算是咎由自取。

備註:本次回答基本上基於雍正王朝這本書,有正史有野史,大家可當個故事去看,別當真正的歷史去看。


少校柳下惠


在我們看過的很多古代宮廷電視劇中,那些爭權奪位的事情看得太多了而且可以說如果是在古代並且生在帝王家這也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在古代的宮廷裡面因為爭權所以就會出現很多派別,有的妃嬪本來在開始的時候是對立派的到最後為了共同利益都可以結成團伙,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大臣和妃嬪裡面有其實在眾多的皇子裡面也是屢見不鮮的。

據記載在康熙年間就有三個皇子的黨派。所以後面在雍正登基的時候那些以前愛你對自己不利的,想除去自己的人都被他除去了。


雍正為何要假意殺李紱?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一、李紱的出身

李紱出生於一個家境貧寒的家庭裡面,他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都是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在一場場的考試中走向成功的,在康熙年間他慢慢的升職一步步的往上爬,到最後在朝堂之中已經佔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他這個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比較正直,可以說在那些見利忘義的大臣裡面他獨樹一幟,在他擔任考試的主考官的時候,有一個人在考試過程中作弊了,所以就被他當場廢除了考試的資格,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太正直的時候往往會得罪很多的人,他也不例外在那次過程中他就已經得罪了許多的人,甚至最後還被貶到了一個地方去做河工。



二、剛正不阿 深得皇上喜歡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人只是那些阻礙了他們利益的人討厭,而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他們是非常喜歡這樣的人的,在雍正眼裡也是這個樣子他非常的看好李紱這個人,所以後來他就恢復了他的官爵,在他看來這樣一個富有知識和智慧的人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失去的留著以後肯定會有大用,雍正登基的時候黨派林立而且李紱這個人本來就是他三弟那邊的人,所以後來雍正假裝自己要殺了他,讓三爺黨看。



三、處理黨派

在那個時候的李紱確實也是存在一點點結黨嫌疑的,他的很多朋友都被罰了然而對他卻只是隨便的處置了一下,所以只有算起來他是老三的同黨是,其實當時在雍正的眼睛裡他也是不想太為難自己的兄弟的,他只是想讓老三對他服並且對他俯首稱臣,這個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以他對他身邊的李紱也沒有怎麼去懲罰他只是隨便的說了一下。


所以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也是需要一些心機的,只有強權才可以鞏固自己的政權但是小編覺得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能太過於殘暴不然到最後即使自己的政權得到了,那麼還是失去了許多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的支持,那麼這樣的政權也不會走的太遠。


歷史早知道


為了維護皇權威嚴,有時候心裡明知道他們是忠臣,是良臣,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說實話內心真不是想殺,最後雍正還不是沒有殺李紱殺!可能也只是想嚇唬嚇唬他們,給自己立立威!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境,想法不一樣,立場不一樣……如果你處於雍正這個位置說不定你比雍正更“殘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