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或者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在网络上,这样的问题已经持续多年。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观点是,中国汽车工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长足的进步,但作为“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发动机,却依然不是中国品牌的强项。

“中国现在四缸发动机都没有做好,怎么深入更难的六缸发动机!”诚然,V6或者更多缸数的发动机,相对于常见的L4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发动机内部零部件间的匹配更加困难,制造难度更大。但对于当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技术难度已经并非拦路之虎——奇瑞、吉利等品牌制造的四缸发动机,热效率已经接近40%,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从各种角度来说,打造出一台参数和质量都过关的V6发动机,已经没有根本上的困难。

事实上,中国品牌早已涉足到V6乃至更复杂发动机的制造。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早在60多年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端之初,中国就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尝试——诞生于“大跃进”时期的第一代“红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而它所采用的V8发动机,就在当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第一代“红旗”研发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参考和仿制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而研发V8发动机的困难也是最大的,特别是缸体的铸造,成了当时的难题。红旗造型设计师程正回忆:“苏联专家说,你们不要搞V8发动机,我们苏联还造不出来呢”。为了解决V8发动机的技术问题,一汽集中全部技术力量奋斗了一年多,参考了凯迪拉克的发动机,最终才成功制造出V8发动机。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当然,当时红旗采用的V8发动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称不上合格的工业产品。每制造100台缸体中,就有97台是废品。作为“政治任务”,一汽以“百里挑一”的方法选出相对完善的铸件,再进行加工,最终才做出几台勉强合格的V8发动机。

即便如此,这些中国最早的V8发动机,尽管有5.65升的大排量,最大功率才164kW。在它的驱动下,红旗能够达到165公里的最高时速,而百公里油耗却达到了20升。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从那个时候至今,中国品牌中最爱用V6以上发动机的品牌,一直是红旗。改革开放以后,“百里挑一”的制造方式显然已经不再可能延续,红旗一度给旗下的明仕和世纪星车型采用了日产的V6发动机。但要造自己的多缸发动机,一直是红旗的努力方向。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2008年,一汽甚至还搞出了12缸发动机。CA12GV是一辆V型12缸发动机,为高端红旗轿车L5提供了动力。其最大功率为408马力,峰值扭矩550牛/米。然而,就是这样一台发动机,并没有成为红旗的亮点,反而因为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而屡屡被“喷”——与宝马、奔驰、大众等知名汽车厂商相比,这台发动机不止油耗要高很多,动力输出上也低于对手,运转稳定性和可靠性更是有明显的差距。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时至今日,虽然V12发动机依然没有玩得太转,但在其基础上,红旗的V6发动机已经堪称合格。比如近年来销量亮眼的红旗HS7所搭载的CA6GV30TD,就是一台相当不错的发动机。

用数据说话。这台3.0L V6TD六缸发动机最大马力337.3Ps、峰值扭矩445N·m,最大扭矩转速为3000-5000转,这已经与奥迪3.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指标十分接近(最大功率250kW、最大马力340Ps、峰值扭矩500N·m,最大扭矩转速1370-4500转)。而且这台V6发动机在增压方式上采用的还是机械增压,也填补了中国造发动机的一个空白。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除了“坚持V型多缸发动机50年”的红旗,吉利也一直有着V6发动机的情怀——据说,当年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后,就曾经因为要不要给沃尔沃研发V6发动机,而与瑞典人产生过分歧。当然,有着大智慧的李书福选择了尊重瑞典人的想法,如今沃尔沃最大排量的发动机,也只有2.0T——回到自家吉利的车型上,吉利博瑞就用过3.5升V6发动机作为顶配车型的动力。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实事求是地讲,吉利的这台V6并不怎么样,甚至还不如红旗,最大马力275Ps、峰值扭矩326N·m。与当下的一流水平相去甚远。而且这台引擎油耗真的不算省心,不少消费者开出18L的油耗。同样V6引擎的德系车型,油耗起码要低20%。

吉利也算争了口气,毕竟还是造了台V6引擎。但这台V6发动机并没有延续至今,如今吉利旗下已经没有V6发动机。

说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很简单。中国能造V6发动机吗?能!而且还能造得不错。但那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了已经小有成果的红旗,对其他自主品牌来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当下全球的汽车发展趋势,是小排量和新能源——奔驰E级都开始用1.5T发动机、宝马给旗下相当多产品用上了三缸发动机,而混动、纯电、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更是层出不穷,它们才是未来的方向。中国车企如果现在再去研发V6发动机,显然是一件与时代背道而驰,投入产出比极低的事情。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事实上,如今的2.0T发动机,已经达到了V6水平,例如AMG A45的2.0T发动机,最大功率已经达到421Ps。相比较4缸发动机,V6发动机顶多在平顺性上略有优势,这也是BBA这些大厂也在逐渐告别V6的原因。

一方面,大排量发动机已经不再适合市场;另一方面,除了红旗之外,中国品牌还没达到需要V6的市场地位。即便是领克、WEY,它们的定位依然没有超越主流合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自主品牌的价位通常都是比合资和豪华品牌更低,如果强行上V6,那么必然增加整车成本,以至于价格畸高,而这明显与自主品牌车型的定位不符。

最后,V6发动机更高的油耗和更高的税负,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只能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但却不那么容易接受的“白象”。

汽湃观察 | 中国到底是造不好V6,还是不需要V6?

科技在不停发展,V6乃至更多缸的发动机,迟早要消失于时代洪流。中国品牌鲜有涉足这一领域,只因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V6发动机擦肩而过——当年我们造不好,如今我们有这个实力,它却没有了市场。

事实上,就连红旗也在尝试推出新能源车型,在中国汽车工业寄望通过新能源实现整体“换道超车”的当下,我们不大可能见到更多国产V6发动机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