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着缰,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当年在父母的身旁,绫罗绸缎做新装。来到这边远的地方,缝制皮毛做衣裳。海清河水,起波浪,思念父母情谊长,一匹马儿做彩礼,女儿远嫁到他乡……”

这首著名的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成功入选《中华56民族之歌》,堪称瑰宝。台湾的蒙古族作家席慕蓉曾经在《诺恩吉雅》一文中说道:“无论这首歌是从嫩江的岸边还是老哈河的岸边开始唱出来的,到了今天,它已经唱进每个蒙古人的心里面去了。在许多聚会里,只要有一人一开始唱这首歌,马上会有众生应和,那古老的旋律听似简单却千回百转。”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安波、许直、胡尔查在昭乌达草原搜集整理并出版的两部民歌集:《蒙古民歌集》和《东蒙民歌选》

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民歌《诺恩吉雅》:“还是那首《努恩吉雅》,为东部蒙古人熟知。去年,在北京的一次颁奖宴会上,我所在的那一桌蒙古族作家齐声唱起了这首歌,声势感人,甚至有一些悲壮。大厅里的人们纷纷瞩目,看这些并非来自一个地方的、有年近古稀或身为高官的蒙古人扯着嗓子柔情百端地唱《努恩吉雅》,单纯而天真。我猜当时会有人想,当一个蒙古人真好,不用教竟也会唱许多好听的歌曲。”(这里的《努恩吉雅》同《诺恩吉雅》)

《诺恩吉雅》民歌的发现与传播离不开三个人:安波、徐直和胡尔查。

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委派大批干部去东北,以安波为首的一批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也被派往东北地区,延安鲁艺学院的师生来到了热河。1947年8月,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决定成立冀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地址在赤峰六道街骡马大车店(原赤峰市京剧团),首任院长为赵毅敏,后由著名的音乐家安波接任院长主持工作。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安波在昭乌达草原

安波在冀察热辽鲁艺专门建立了蒙古族民歌抢救小组,主要成员有北京艺专音乐系毕业生、鲁艺短训班教师徐直先生,他负责记录音乐及配歌,还有文学系学员胡尔查专门负责歌词蒙译汉的翻译工作,还有不少蒙古族学员如其木格等参与其中。近两年的时间他们共收集了几百首蒙古族民歌,其中200多首先以《蒙古民歌集》为名出版,后来因为这些民歌主要来源于内蒙古东部歌曲,便命名为《东蒙民歌选》,1951年这个民歌集以《东蒙民歌选》的名字再次出版。书中将《诺恩吉雅》来源标注为东蒙民歌,书的注释中说:“诺恩吉雅系女名,这首歌传遍东蒙各地,唱法稍有差异,此处搜集的歌词较完整,据传说诺恩吉雅生于五六十年前,以此推算此歌当有三四十年之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民间音乐及世界音乐的经典民歌,《牧歌》、《嘎达梅林》也是当年以安波等为首的冀察热辽鲁艺搜集整理发现的。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草原鲁艺师生合影,左二为安波

人们沉醉于《诺恩吉雅》动听的旋律,却鲜少有人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著名民歌所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关于歌曲的主人公诺恩吉雅,她的出身和婚姻,以及最终的命运怎样?

根据赤峰市文化学者张乃夫、张红民,和内蒙古日报社编辑元丹等人的挖掘整理材料,《诺恩吉雅》民歌在敖汉旗和翁牛特旗之间的老哈河流域。

诺恩吉雅是敖汉王爷的格格。因为格格不能嫁给本地的庶民,外地又无人来说媒,诺恩吉雅一直到30来岁也没有出嫁。后来由母亲和当王爷的哥哥做主,嫁给了曾经在他们家当过家奴的一个人,叫达力扎布。1942年农历正月,达力扎布带着大队人马驻扎在王爷府,娶了诺恩吉雅为第三个老婆。(此前达力扎布的两个老婆都已经去世了)。

因为元丹老师舅舅的儿媳与达力扎布弟弟的后人有远亲,所以几经周折,找到了达力扎布第一位妻子的大女儿达力玛。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据达力玛介绍,诺恩吉雅是细高个子,长长的辫子,皮肤白皙,瓜子脸,一双大眼睛非常传神,就像《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国王一样,十分美丽。1942年正月二十四,达力扎布与诺恩吉雅举办了婚礼。婚后夫妻两人感情深厚,但诺恩吉雅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达力扎布曾多次劝诺恩吉雅到沈阳、北京治病,但都被她拒绝了。达力扎布去沈阳购买加工粮食的设备,一去就是两个月,回到家时,诺恩吉雅已经病入膏肓。有一天,诺恩吉雅让人扶她起来,吃了点粥,把达力玛叫到跟前说:“把我放在你妈妈身旁,好吗?”达力玛答应了,这是诺恩吉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冀察热辽鲁艺第2期文学系的学员胡尔查

达力玛说,达力扎布迎娶诺恩吉雅时,曾送给敖汉王爷9匹马作为聘礼,诺恩吉雅出嫁前将一匹胡拉马(黄褐色的马)送给了老哈河南岸的舅舅家,令人想不到的是,那匹马十分恋家,在诺恩吉雅死后竟然趟过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千里跋涉回到了达力扎布家的马群。达力扎布有一位名叫扁头的马倌,看到了这匹马,有感而发,将《诺恩吉雅》传唱了出去。

《诺恩吉雅》歌中的地名均可以在敖汉旗找到可信依据,有人证和历史资料为证,《诺恩吉雅》最初来源于敖汉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最近这些年,有关《诺恩吉雅》产生的时间、地区却有了很多种说法。

说法一:诺恩吉雅出生在奈曼旗,是王爷之女,嫁到了翁牛特旗,歌曲是其舅舅所作。

根据奈曼旗史志办的说法,诺恩吉雅是奈曼旗十一任札萨克德木楚克扎布的亲弟弟德木楚克道尔吉的女儿,母亲吉茹格玛,蒙古贞人。诺恩吉雅其实是王爷的亲侄女。

据说在昭乌达盟各旗会盟期间,诺恩吉雅的父亲看中了翁牛特旗王爷宝拜的侄子宝迪毕力格,便把诺恩吉雅许配给了他。1857年夏天,17岁的诺恩吉雅远嫁到翁牛特旗,出嫁场面十分隆重。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两部民歌的主编安波(左)与民歌的记录者许直(右)在草原鲁艺合影

为人妻后,诺恩吉雅无限眷恋故乡,十分想念爹娘,又不太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婚后不到一年就病死了,也没有留下子女。诺恩吉雅死后,陪送她出嫁的一匹枣红马因为主人故去,带着万般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拖着缰绳跑回了老哈河岸边。这匹马被王府的人认出来,告知了诺恩吉雅的母亲,这才得知了女儿的死讯。

诺恩吉雅的舅舅是民间说书艺人,知道了诺恩吉雅的死讯之后十分悲痛,就根据对外甥女的了解和诺恩吉雅出嫁后的遭遇,以及枣红马的故事,创作了以蒙古语说唱形式出现的《诺恩吉雅》。开始,这首歌只是在老哈河一带传唱,由于故事感人、曲调动听,逐渐扩散到内蒙古东部地区和今辽宁省阜新一带。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说法二:诺恩吉雅出生在奈曼旗,嫁到了乌珠穆沁旗。歌曲是出嫁前的离别之颂。

根据《奈曼民歌》的说法,诺恩吉雅是与乌珠穆沁旗王族的布仁巴特尔之子博迪必里订下了婚约。婚期将至,母亲舍不得离开女儿,诺恩吉雅与父母合唱了一首离别曲。其中诺恩吉雅和父母三人的唱词,一共21段,也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民歌《诺恩吉雅》。

说法三:出生在科左后旗,是包善一的女儿,最终嫁到湖北,再也没有回来。

还有人说,这位传说中的诺恩吉雅是包善一的六女儿,叫包玉英。包善一的蒙古名叫额尔敦毕力格,是通辽科左后旗人,当过旗长,1950年被政府公审枪决。包善一共有三任妻子,包玉英是他第二任妻子胡氏所生。1935年,包玉英17岁,准备与张作霖手下吴俊生的侄子吴太来成婚,但是吴太来智力有障碍,没等结婚就死了,包玉英就一直没有嫁人。又过了十年,包玉英经人介绍,嫁给了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一位牧主做小妾,解放后,丈夫被收审,在羁押途中死去。之后,包玉英被一个叫做陈玉春的八路军小干部看中,两人结婚,陈玉春转业后带着包玉英回到了湖北,再也没有回来。

《诺恩吉雅》背后的故事

当年民歌的翻译者胡尔查(左)与音乐的记录者许直先生(右)数十年后在北京合影

还有其他更离奇的传说,小编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诺恩吉雅》发源地的争议,更多的是在敖汉旗和奈曼旗之间,表现在敖汉旗对奈曼旗说法的不认可上。不认可归不认可,但奈曼旗做的工作却无法否认。奈曼旗完成了诺恩吉雅在服装类、饮食类、农产品类、旅游场所类等7类55项商标的注册,取得了舞剧《诺恩吉亚》剧本演出光盘等知识产权证书,注册并聘请了腾格尔、德德玛、拉苏荣录制了《诺恩吉雅》CD。建设诺恩吉雅演艺中心场馆,在奈曼旗政府驻地大沁塔拉镇设立了诺恩吉雅大街,连续举办多年文化节。可以说奈曼旗为《诺恩吉雅》文化的发展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小编认为,《诺恩吉雅》虽然诞生在敖汉,但传唱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却远不是敖汉人自己所能做到的,这也是包括敖汉、奈曼在内的所有喜欢这首歌的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整个昭乌达、卓索图盟、哲理木盟(现通辽市)在内的广大的蒙古族人民共同传唱的结果。大可不必用各种文章,不厌其烦地证明其来自自己这个地方的合理性,把这样一个影响广泛、内涵丰富的作品限制在狭小的空间,由自己来发展,这实在是狭隘的地方观念。《诺恩吉雅》作为蒙古族人民的共同精神财产,应该共享,而不能以注册知识版权等为手段据为己有,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美丽、善良、聪慧、贤惠的诺恩吉雅姑娘的形象,永远留在心中,希望这首民歌流传地更久更远。

其实《诺恩吉雅》作为蒙古族民歌,是属于整个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在赤峰地区,《诺恩吉雅》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在歌曲,还为此编排了歌舞;敖汉旗以诺恩吉雅为创作素材,策划拍摄了电影《诺恩吉雅》,准备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搬上荧屏;除此之外,赤峰市正在筹划创作交响曲《诺恩吉雅》,由赤峰市交响乐团演出。所有的这些创作,无疑将《诺恩吉雅》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我们的民族艺术与音乐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推广。

八十余载光阴,《诺恩吉雅》经久不衰,在悠扬的歌声中,愿我们如此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能够走得更长,更远,更加熠熠生辉!

《的前世今生》 张红民 张乃夫

报告文学 《追寻烽火草原鲁艺》 李宝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