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秦岭风来,石泉点染,满目苍翠。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新时代的领路人带领我们继续书写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陕西省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县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石泉县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

在陕西各地盛行的民俗文化镇村当中,经历几年的市场洗礼和发展,如今能够存活下来的确实不多。不过,在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名县的石泉县,还有一座鲜为人熟知的小镇,那就是中坝作坊小镇。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中坝作坊小镇位于石泉县南部,从县城顺汉江而下20公里处,小镇往西10公里可至中坝大峡谷景区。和别的人造小镇不太一样的是,中坝作坊小镇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白墙灰瓦的原始村落,沿路都是绿油油茶叶园。

走进中坝作坊小镇,你能感受到秦楚原始农耕文化的魅力。这里曾是汉江边茶马古道的古老驿站,中坝的富硒茶正是从这里沿着汉江南下北上,享誉九州;这里还是金蚕之乡,早在汉代,这里的丝绸就已经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漫步在中坝作坊小镇,聆听着从古老的72传统老作坊(磨坊、油坊、粉坊、酒坊、染坊、醋坊、丝坊、糖坊、豆腐坊、挂面坊、中药坊、铁匠铺……)里传出的悠扬吆喝声,仿佛又将人们带回了那个神秘小镇昔日千年的繁华里。

传统与现代、原始与时尚、历史与今天……在中坝作坊小镇碰撞出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人值得期待。

中坝作坊小镇看起来和袁家村这样的民俗村差不多,不过手工艺的体验倒是很独特,比如草鞋的制作就已经很少见了,即将正式开业的这个地方,会是一个不一样的乡村旅游体验地么?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街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水井,吃水勿忘挖井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佛龛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称量用具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汉江渔家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铁匠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战争风华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发报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农耕文明在这里显现

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风情街”于2019年10月初对外开放,展出的一系列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老物件,形象反映了时代变迁和发展进步。

陕南民俗风情街内有农耕馆、匠具馆、影视馆、红色记忆馆等八个博物馆,每个馆内都陈列了许多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物件,承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回忆。“三转一响”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结婚时,女方要求男方家庭的“标配”,反映了在那一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据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风情街总策划师陈飞先生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有一个奔小康的标准,就是三转一响,三转一响就是一个加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有这双卡录音机。从过去最早的传统的一个普通的农具到木犁、铁犁,然后到拖拉机一个历程,(见证)到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

在农耕馆内,各种样式和不同功能的旧锄头,手扶拖拉机以及其他传统农具,则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现在现代化农业机械已经在农村广泛使用,但一些传统农具依然还发挥着它的作用。比如年龄大的可以了解一下过去,追忆一下童年的故事,而老年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可以在这里讲他童年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发展。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区总策划陈飞的简介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剃头担子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陕南家畜不多见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连环画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飞鸽自行车,上世纪70、80年代很火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晚清民国的“宝马”,达官显贵才能享用

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区堪称传统民俗文化的“典范”,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演进的独特民俗风貌和观念形态,其中的共同精神、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形成群体认同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文化诞生和存续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就必须让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为紧迫。“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应当说,用互联网游戏的方式传播民俗节日文化正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今年轻人追求新潮、个性和时尚,这种倾向在任何年代都是相同的,我们这个年代的“新”就是电子游戏、互联网产品等,“旧酒”虽醇,无“新瓶”却卖不出去。要让传统节日及民俗风貌更具时代感、趣味性,让口口相传的模式转化为新的传播途径,对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新,年轻一代自然有兴趣去了解。

据悉,陕南民俗风情街建成开放后,八个民俗博物馆与七十二作坊相得益彰,使中坝作坊小镇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见识到各种老物件和老手艺,了解陕南民俗文化,也能从中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时代变迁。让当下的群众认识到,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事关国运兴衰、民族存续。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水桶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旧时木工用具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晚清民国 家具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清代老照片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织布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手榴弹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老电影放映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老式缝纫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图像影视馆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据了解,作为陕南民俗风情街的创始人,陈飞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收集各种老旧物品,不管是穿的衣服、用的工具,还是各种书籍、钱币,只要是别人用不着的,他都会收集回来。在他看来,这些老旧物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对于游客也有着比较大的吸引力,咱们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咱们来之不易的机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链接;

陕南民俗街位于石泉中坝作坊小镇是由《庖汤宴》传承人陈国盛及《安康福》创始人、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福文化研究院院长陈飞与陕西巴人旅游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陆佰余万元,其中藏品收藏肆佰余万元,街区装修等贰佰余万元。总占地肆千余平方米。其中室内馆二千六百余平方米,室外展示区一千八百余平方米。主要分布有,街拍展示区、游客互动区、休息区、室内博物馆、《安康福》展示厅、道具服装租售等。

民俗街以陕南民俗为主体,影视道具为辅助。集聚明、清、抗战时期、解放初期、文革时期民俗及红色教育为主藏品展示。满足各年龄段游客在旅游中追忆、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项目。

藏品博物馆分别为

庖汤宴展示——以杀年猪、庖汤宴原形展示

图像影视馆——一千余本小人书、胶片电影放映、抗战器材展示、影视道具、影视器材等

秦巴养身馆——秦巴山中药材及中药房藏品展示

陕南民俗馆——民俗家具、生活用具展示

汉江渔家馆——渔翁打鱼用品展示

红色记忆馆——八百多枚毛主席纪念章及纪念毛主席用品、红色革命用品展示

独具匠心馆——传统匠具展示

中坝农耕馆——从传统农具到近代农耕用具展示

道具租售馆——道具服装租赁、纪念章、纪念品、藏品出售

安康福展厅——《安康福》系列产品销售,《安康福》书画作品销售

街拍展示区——以大型民俗藏品原景展示供游客拍照。

休息区——游客休息、品茶、欣赏传统茶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在这里“游中追忆,娱里求知”。陶醉、感悟历史之变迁,将传统文化发扬、传承……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走进安康石泉中坝作坊小镇“陕南民俗街”

传媒新锐卢剑利,男,1973年4月生,西安市长安区人。从事新闻文化与书画传媒事业30年,中国当代新闻文化传播新锐人物,资深新闻媒体人。中国致公党党员。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6000余篇,先后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西北协作区新闻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新闻奖、陕西新闻奖、西安新闻奖、陕西日报社社级新闻奖等,著作有散文集《大美秦岭》、杂文集《砚边杂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兼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西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宁陕县核桃产业协会秘书长、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人民传媒通讯社由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余伟安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将追究法律责任。信息创造价值,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人民传媒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