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朋友最近跟我说,发现她家孩子吉米老爱跟小朋友打架,到现在已经两岁零8个月了,甚至一提到小朋友的名字他就会说打。

最近更是,出去在游乐场玩时,看到有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吉米看到了就跑过去玩。正好,另外一个小朋友佳琪也拿到了这个球。两个孩子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地争了起来。

朋友看到了,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看怎么玩。不然的话谁也玩不起来。”

于是佳琪用商量的口气对吉米说:“我先玩,等一会儿你再玩,行吗?”

看到吉米松开了抓着皮球的手,朋友正要夸奖他,没想到吉米往前走了两步,狠狠地打了一下佳琪的胳膊。

佳琪一下子哭了起来,并且使劲地朝吉米的胳膊上乱抓一气,吉米接着又还手了。

朋友赶紧把他俩给拉开了,给了佳琪几颗糖,把他哄不哭了,才罢休。

在回家的路上,朋友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吉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和小朋友打架,玩具要友好地商量着玩。可是,任凭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吉米都好像没听到一样。

其实在3岁以下的幼儿,由于语言发展没有到达协商,和解的水平,他们不懂用语言沟通去解决问题,只能用他们熟悉的,本能的身体语言,手抢甚至口咬去解决问题。

那么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爱打人、打架,我们应该怎么来处理和引导呢?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孩子打架,了解背后的原因,不要随意给扣上“坏孩子”的帽子

关于孩子打架的问题,我们先不要慌张。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孩子天生有一种攻击的冲动,在婴儿期就已经具备。

其次去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才不会变得措手不及。

● 生理原因

在幼儿阶段,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思维,行为的目的性并不明确,动手前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也不太会用正确的肢体语言,产生攻击性行为有时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本能反应。比如想拿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想让其他小朋友离远一点等,有些孩子就会直接伸手打人。

● 利益冲突

心理学上有一个“零和博弈法则”,说的是在严格的竞争环境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方法以实现“损人利自己”的目的。

当孩子之间发生利益上的冲突,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时,孩子只有选择以打架论输赢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父母不要因此给孩子扣上“坏孩子”的帽子,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能用品质优劣来进行评价。

像上面朋友家孩子发生的情况,当孩子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就会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这是一种自然的竞争行为,孩子总爱和小朋友打架,这是他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是不能友善处理和小朋友之间关系或争执的表现。

因此,在孩子和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先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能一味地训斥自己的孩子,也最好不要为了“替孩子出口气”,“不能受他的欺负”等等卷入孩子之间的纠纷。

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善良或凶恶的观念,他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最本性、最自然的竞争行为。然而,习惯性的攻击行为会严重影响孩子人格和品德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成人后的

犯罪行为

所以父母也不要忽视,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扼制。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 物权敏感期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指出:

孩子2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会开始产生私有意识,会特别在乎自己对物品的的所有权,并认为什么都是“我的”。

这一时期的孩子会以抢夺的方式去占有,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

进入物权敏感期的孩子,一旦自己的物品被他人碰触就会特别敏感

有的宝宝会激动大哭大闹,有的甚至会做出攻击性的行为。

蒙台梭利说:敏感期教育的实质,其实是爱的教育。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粗暴地伤害孩子。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导致孩子打架的3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孩子打架无非是以下三种情况,妈妈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准确,再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01、嫉妒心

其他的小伙伴在哪方面比自己优越,孩子就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别人。

这时,妈妈要帮助孩子摆正心态,提高其相应的能力。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02、自尊心强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别人对他稍有微词,他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与人发生冲突。

对于这种孩子,妈妈要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引导他的自尊心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03、脾气差

有的孩子脾气火暴,和小朋友发生了一丁点儿的矛盾就会动手打架。

这就需要妈妈平时多与孩子交流,教育他学会冷静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经常打架,父母既不能偏向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其他孩子的身上。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听取孩子们的倾诉,了解相应的细节,然后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教给孩子妥善处理的方法。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当孩子在一起时出现打闹行为,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哭闹时,父母一般不用插手,这是他们在做游戏。

但如果孩子是经常性打架,并且变成习惯时,父母就需要进行干预

在此要了解孩子打架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确认孩子的情绪后才能对症下药。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心理学中:“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见孩子了。”

孩子打架只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目的。父母不要只在意打架这个行为,而忽略了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所以当孩子打架变成习惯时,要给予正确地方法来引导:

方法1:正面指导,化解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孩子不可能事事和别人保持一致,冲突是极为正常的。可是,有些孩子特别喜欢与别人争执、打架。虽然爱打架的孩子有各种情况,但是用拳头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式。父母要进行正面指导,给孩子讲讲道理,化解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记得女儿三岁左右,有一次,带她到楼下玩,邻居家也带着孩子芸芸在那儿。于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做游戏。不知道什么原因,女儿和芸芸打了起来。女儿手重,把芸芸打哭了。我赶紧去安慰芸芸,把随身带的好吃的给了她。

同时把女儿拉过来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和小朋友打架。”然而,女儿照样不听,趁我们不注意,又打了芸芸两下。

于是我严肃的跟她说:“你打了芸芸,以后她就不会和你玩了”。然后把芸芸拉过来,对女儿说:“好朋友拉拉手,你要照顾好妹妹。”

说完女儿拉起芸芸的手去玩了,也没再出现冲突。

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打架事件时,父母要及时地制止,可以让每个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明他们各自的理由,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孩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像多变的天气一样,这时父母只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旁边给一些善加的引导就可以了。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方法2:限制孩子观看电视节目,避免他模仿一些暴力行为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孩子在各种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间接地学会了攻击行为。

因此,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父母要注意到这一点,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带有暴力成分的节目,避免他模仿一些暴力行为

方法3:适当惩罚,让孩子不再打架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打架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用放任自由过度惩罚来管理孩子的打架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种方式都鼓励或强化了孩子的打架行为。正确、有效的方法是

适当惩罚,促进孩子改正不良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周末表妹带孩子蕾蕾来家里玩,我拿出来一些洗好的小番茄,让蕾蕾和女儿一起吃。

到最后,只剩下一颗小番茄了,女儿想要吃,蕾蕾也想吃。蕾蕾人虽然小一点,可眼疾手快,她一下子就把小番茄送进了嘴里。眼睁睁地看着番茄就要被蕾蕾吃掉,女儿很不服气,伸手“啪”的一声打在了蕾蕾的额头上。

蕾蕾没有哭,也不害怕,同样给了女儿一巴掌。两个孩子就这样你一拳我一掌地打了起来,尽管都快哭了,可谁都不肯认输。

表妹看到这一幕,赶紧制止:“你们两个在干什么,住手!”可谁都不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看到后走上前赶紧拉开她们两个,警告说:“不许再打了,谁再打我就惩罚到房间里待着,什么时候承认了错误再出来!”可是,没一会,女儿又打了蕾蕾一下。

我走过去抓住女儿的手,说:“你又打人,就惩罚你去自己的小房间里待着去,什么时候承认了错误什么时候才能出来。”说着就把她关进了房间里,并锁上了门。任凭女儿在里面踹门还是哭闹,都没理她。直到女儿说:“我错了。”并且保证不再和蕾蕾打架之后,才放她出来。

对孩子的惩罚并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然会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误解:打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可以采用暂时没收他的玩具,短时间剥夺其游戏权利禁止看动画片等方法,使孩子认识到打架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都不喜欢。

3岁以内孩子爱打人、打架?背后原因可能跟“零和博弈法则”有关

结语:

孩子冲突发生频繁,父母一定要理智、沉着镇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去处理,莫以暴力、过激、鲁莽的做法去伤害孩子,要帮助孩子心智成长,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