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位帝王的陵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120多平方公里。

說到它的名字“十三陵”,很多人一定會覺得有些奇怪,自1368年大明開國,到1644年明朝滅亡,明朝享國276年,共傳十六位帝王,那麼,為什麼會有三位皇帝沒有葬入十三陵呢?

十三陵建陵順序、年號、帝王姓名:

1、長陵(明成祖朱棣)

2、獻陵(明仁宗朱高熾)

3、景陵(明宣宗朱瞻基)

4、裕陵(明英宗朱祁鎮)

5、茂陵(明憲宗朱見深)

6、泰陵(明孝宗朱祐樘)

7、康陵(明武宗朱厚照)

8、永陵(明世宗朱厚熜)

9、昭陵(明穆宗朱載垕)

10、定陵(明神宗朱翊鈞)

11、慶陵(明光宗朱常洛)

12、德陵(明熹宗朱由校)

13、思陵(明思宗朱由檢)

下面,就讓我們來一一解說這個問題:

葬於孝陵的明太祖朱元璋

關鍵詞:永樂遷都

1382年,朱元璋將自己最心愛的馬皇后葬入了孝陵(位於今天的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孝陵中的“孝”取自馬皇后的諡號“孝慈”。

1398年,憂國憂民、積勞成疾的朱元璋溘然長逝,享年71歲,建文帝遵照他的旨意,將他和馬皇后合葬於孝陵。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按照慣例,朱元璋之後的明朝帝王也應當安葬在孝陵,然而,明成祖朱棣做出了遷都的決定,使得全國的政治中心回到了北方,加強了漢族政權對華北地區的控制,同時也可以防範北方蒙古勢力的進逼。

1421年,大明首都正式從南京搬遷到了北平,並改名為北京,於是,皇帝陵墓的位置也要一起更改,朱棣成為了葬入明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他的陵墓叫做“長陵”,是他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面積最大、規模最為宏偉、工藝也最是考究。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不知所蹤的建文帝朱允炆

關鍵詞:靖難之役

沒有被葬入十三陵的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孫子,也是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

朱標死後,朱元璋在選擇繼承人時放棄了能力卓越的兒子朱棣,卻選擇了平庸的朱允炆。

這一方面是因為禮制所限:朱棣不是嫡子(朱棣雖然自稱是馬皇后的兒子,但後世史學家考證後認為朱棣的生母其實是碽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棣性格有些暴躁殘忍,朱元璋擔心他上位後會對兄弟侄子大開殺戒。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而朱允炆雖然能力不突出,但性格寬厚仁愛,因而被朱元璋看重,他認為朱允炆有能力彌補自己執政過於嚴苛的缺點,而當前情勢也不同於“打江山”的階段,正需要一位有能力“坐江山”的仁君,將大明導引上富強之路。

可惜,朱元璋實在是低估了朱棣的抱負,1399年,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他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名義揮師南下,於1402年攻下了帝都應天(南京)。

朱棣進城後,並沒有抓到朱允炆。據說當時皇宮大院起了一場大火,其中有幾具無法辨認面目的焦屍,有人說那就是朱允炆和他的妻子、兒子,但也有歷史學家說朱允炆喬裝改扮後逃出了南京,更有甚者說他漂洋過海去了西洋。

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個難解的謎,就連他是生是死都無法確認,所以也不可能葬入陵墓中。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身份被否定的明代宗朱祁鈺

關鍵詞: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

明代宗朱祁鈺也是一位悲情皇帝,他本是明英宗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兄弟,在英宗即位後被封為郕王。

朱祁鈺的母親身份比較尷尬,她是罪臣朱高煦家裡的侍女,受到主人牽連淪為罪人,後來被明宣宗臨幸,並生下了朱祁鈺,雖然她因此獲封賢妃,卻只能住在宮外。

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在理論上是沒有資格參與皇位競爭的,然而命運卻跟他和朱祁鎮哥倆開了個大玩笑,讓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成了韃靼人的階下囚,而百官在群龍無首的危急關頭,只能破格讓朱祁鈺繼位為帝,同時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之後的北京保衛戰中,于謙領導軍民大敗韃靼。形勢一片大好時,朝臣提議要接回太上皇,卻遭到了朱祁鈺的反對。

最後架不住群臣輪番車輪戰勸說,朱祁鈺勉強同意迎回哥哥。兄弟倆甫一見面,都做足了表面功夫,說了不少體己話,敘了不少兄弟情,然而朱祁鈺並沒有還位的打算,還把英宗軟禁在了南宮,而且嚴加防範,不許他與朝臣有半點聯絡。

被權力搞得五迷三道的朱祁鈺又把主意打到了侄子身上,想讓自己的兒子取代侄子朱見深,成為太子。經過一番波折後,他終於得償所願,誰知兒子朱見濟竟然不幸夭折了。

隨後,朱祁鈺自己也纏綿病榻,一些乖覺的大臣開始為自己謀劃後路。1457年,文臣徐有貞、武將石亨和太監曹吉祥等人策劃發動了奪門之變,撞開了南宮大門,簇擁著朱祁鎮來到奉天殿,坐上了寶座。

朱祁鎮許諾文武百官仍可擔任原來的官職,故而滿朝文武都山呼萬歲,跪倒參拜。

事後,朱祁鎮封賞對復辟有功之臣,重重懲罰了當年擁戴朱祁鈺的文臣武將,朱祁鈺被廢為郕王,僅僅一個月後,就莫名其妙地死去了(《罪惟錄》說他是被太監用絲帛活活勒死的)。他死後朱祁鎮賜給他諡號為"戾",可見對他有多麼厭惡和痛恨。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既然朱祁鈺的帝王身份已經被否定,自然也就不能葬於十三陵了,朱祁鎮將他以親王禮葬在了北京西郊玉泉山。

朱祁鎮曾下詔斥責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但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評價過於苛刻,畢竟,朱祁鈺臨危受命,主持大局,擊退瓦剌,發展經濟,治理水患……還是做出了很多功績的,全然否定他對明朝的貢獻實在是有些不公平。

曾經被苛待的朱見深對叔叔的評價比較客觀,1475年,他下詔恢復了朱祁鈺的帝號,定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還下令比照帝陵的規格為朱祁鈺修飾陵寢,但畢竟沒有為朱祁鈺移陵到十三陵,也因此,朱祁鈺成為了遷都北京後,唯一一個沒能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