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散性的行業裡尋找未來十年的龍頭

指數雖然在震盪,但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行業龍頭依然在抱團走趨勢,而沒有業績支撐的題材股跌的連綿不絕,

市場不再以小為美,投資者的審美在持續進化中。

市場總體屬於存量博弈,成交低迷,加上經濟不好,很多行業都在吃老本,這種情況下選賽道和選股都是越來越難。

前幾天看了國君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的演講《在分散性的行業裡尋找未來十年的龍頭》,很有收穫,歸納一些要點分享給大家。

1. 看似夕陽產業的領域也可以誕生牛股。

很多傳統行業的發展過程都有一個規律,就是在行業增速放緩時,龍頭企業的業績利潤和市場份額會大幅提高,市場份額的集中度大大提升,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當行業紅利消失,大公司可以通過打價格戰、加大研發、抬高成本等手段擊垮小公司,等小公司陸續離場,激烈的價格戰自然消失了,寡頭公司的盈利能力會大幅提高。

2. 水泥行業的發展歷程

2000年,賣一噸水泥只賺幾塊錢,行業集中度非常分散,前十大水泥公司加起來的市佔率也就30%。

20年後的今天,龍頭海螺水泥一家的市佔率就有50%,整個行業被幾個寡頭瓜分完,海螺水泥的利潤率堪比科技公司,股價漲了幾百倍。

3. 家電行業的發展歷程

做彩電的廠家特別多,有長虹、TCL、海信,還有孔雀、西湖、牡丹、金星等等,冰箱的競爭也很激烈,賣一臺冰箱只賺20塊錢,整個家電行業都在瘋狂的價格戰。

打了十幾年之後,一批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迫離場,價格戰結束,海爾、美的、格力等殺出重圍,成為大牛股。

4. 傳統行業出牛股的共同特點

(1)20年前,市場極度分散;

(2)行業增速減緩

(3)出現激烈的價格戰

(4)在20年的時間裡,通過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效率,在競爭中勝出,把行業內大量的低效率企業逼迫出清

(5)活下來的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享受了最後勝利的成果


以上內容其實很有借鑑意義的,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因為行業蛋糕不斷增大,大家都閉著眼睛賺錢,這個時候選一些小公司,成長性可能會超過龍頭,但經濟增速放緩之後,龍頭公司的競爭優勢顯現,成長性反而會超過小公司,這兩年的分化行情能印證這個理論。

目前的白酒行業也正在發生這個進程,龍頭公司不管怎麼提價還是供不應求,份額持續提升,二三線的日子卻越來越難過。

試想一下,醫藥行業、食品行業、化工行業...未來也一定會這樣發展的,當然,我們不能無腦推演,還是要結合企業的管理能力和行業的競爭格局,畢竟中石油剛剛跌破歷史新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