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大众网·海报新闻11月15日讯11月14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青岛)—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等14个国家从事可持续发展、生物医药、工业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等领域的80余位代表参会、寻求合作。

本届欧洽会由青岛市政府主办,主题为“一带一路”连接中欧新未来,为青岛抓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搭建了一个中外交流高端会议平台。

14日上午召开的“一带一路连接中欧新未来”主题论坛上,法国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区政府副市长帕斯卡·克尔日赞斯基、德国磁性传感器联盟负责人约根·盖博、青岛市贸促会会长初连玉、贝尔格莱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奈德·米洛舍夫列维奇、俄罗斯党科米区域政治委员会副主席秘书叶夫根尼·纳切夫分别作主题演讲,就中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遇及未来前景发表观点,受到与会嘉宾的欢迎。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中欧合作:青岛提供更多可能

青岛与欧洲颇具渊源。早在上世纪初,就有多个欧洲国家在青岛设立领事馆;漫步在青岛街头,独具欧洲风格的建筑让青岛称得起“东方瑞士”的美誉;如今,青岛是中国与欧盟交流合作最频繁、最密切的城市之一,已与10个欧盟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青岛与欧洲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步入新时代,尽管经济全球化频出波折,但青岛与欧洲的交往却日益频密,不断走向深入。就在这个月,青岛与欧洲就有数度亲密接触。

11月2日,在欧洲举办长达十余年的中欧企业家峰会第一次走进中国就选择了青岛。同样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这一宏大主题,与会的企业家们聚焦多层次金融发展、多元欧亚经贸合作、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深入探讨,收获颇丰。

此次欧洽会上,来自欧洲各国的政府、机构、院校及企业代表,则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全新可能。正如欧盟驻华使团大使特使、贸易部官员泽维尔·鲍威尔所说,青岛是“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欧洽会在欧洲非常受重视,欧洲十分看好在青发展的战略机遇。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对欧盟进出口总额6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这一成绩的取得难能可贵,同时也说明青岛与欧洲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在14日的欧洽会上,德国IMG创新管理机构的副总裁约根盖博展示的德国在5G应用、工业4.0领域的最新尝试,就受到了中国企业的热切关注。人们争相向约根盖博询问德国优秀制造业企业的联系方式。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德合作,青岛专门制定了“1+5”工作方案,重点聚焦5大领域: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青德科技金融领域深度合作、青德人文领域合作、青德海洋领域合作、借助友好城市和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开创青德城市合作新局面。

像制造业一样,青岛与欧洲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可能。

青岛正在全力发展的会展产业,被来自俄罗斯的尼科夫罗夫·帕维尔敏锐地看到了机会。经营一家专门举办大型活动的企业,帕维尔这次欧洽会“有备而来”:装订精美的纸质版“商业计划书”随身携带,向与会的青岛企业展示他组织筹备过的各项展会,吸引更多合作对象。一圈对接下来,帕维尔手里攥着12张名片,其中,有负责提供展会翻译服务的青岛企业,也有能够提供场地的合作对象。帕维尔“摩拳擦掌”地说,青岛的展会业发展生机勃勃,欧洽会一结束,他就要着手在青岛落地分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从青岛打开中国的“会展业市场”。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200多场一对一洽谈 合作领域匹配精准

与很多高规格国际会议的议程设置不同,本届欧洽会设置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环节:“中欧企业项目配对洽谈会”。来自法国、德国、波兰、丹麦、意大利、英国、荷兰、葡萄牙、塞尔维亚、瑞士、乌克兰、俄罗斯、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60余家机构和企业代表,用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与青岛近200家中方企业展开了200多场一对一洽谈。

围绕可持续发展、生物医药、工业废水处理和再利用、清洁能源、智能制造、软件信息、投资贸易、科研合作领域,中欧企业家之间交谈得热烈,对接得精准,沟通得高效。

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欧洽会最大的好处是把网络对面的潜在合作对象“拉”到了眼前。这样的沟通高效、顺畅,而且能消除很多不确定因素,提高匹配的精准度和效率。

山东好雅家居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家具用品的生产和制造,此次公司总经理王仁智特地报名来欧洽会上寻找欧洲的合作伙伴。洽谈会开始不久,他就和一家芬兰的家具公司“配对成功”了。王仁智兴奋地对记者说:“我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符合我们需要的欧洲合作伙伴!”这家芬兰企业不仅具备家具设计的能力,还能打通家具生产的上游产业链,提供家具原材料处理工艺,这与王仁智的需求不谋而合。

这是王仁智第一次来欧洽会,“尝到了甜头”的他表示,以后有机会都要来。“比起在网上‘广撒网’找合作商,面对面地聊效率又高又精准,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机会了。”他说。

同样获益匪浅的还有张涛。作为一家脚手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以出口为主,欧洲市场是他们重点关注的领域。这次欧洽会上,张涛期待着寻找欧洲“代理商”,让公司生产的脚手架在欧洲有更好的落脚点。

正式开始洽谈之前,张涛已经约好了11家企业。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性与多位欧洲企业代表面对面开展交流对公司开拓欧洲市场十分有帮助。“以往要寻找欧洲客户我都会亲自去欧洲拜访对方,寻求合作机会,这种‘笨办法’既浪费人力财力,效率也不高。”张涛说,“在欧洽会上,能一次性和多家欧洲企业面对面沟通,既能降低时间成本,缩短了解期,又能化被动为主动,有寻找合作对象的新方式。”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波兰客商与青岛客商在展板前交流洽谈。

欧洲企业集中展示 提高推广效率

欧洽会现场还设置了欧洲展区,集中展示了来自德国、法国、波兰、俄罗斯、芬兰等国家的技术和商品。

这是欧洲开展国际合作的缩影,其中不乏优秀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德国展区内,德国IMG创新管理机构,40家德国公司组成的协会INNOMAG电磁技术网络,全球磁阻传感器技术及磁性微系统开发和生产的领导者森西泰克传感技术公司,创新环保技术专家德国陶赛科技公司,全球泵、阀门和相关系统的领先供应商凯士比集团都在列;法国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区则集中展示了大区的红酒、教育、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产业;俄罗斯国家展台展示了俄在国际会展、创新中心领域的合作机遇;中欧水平台和环保平台则展示了环保多个细分领域的顶尖技术,包括污泥碳化技术应用、水处理“工业4.0”及海水淡化技术、电网储能综合解决方案、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轻量化新能源汽车设计、集成化城市污水处理方案、智能制造前沿应用等内容……

这些展区被前来参展的青岛企业代表围得水泄不通,每个展区配有两三位欧洲代表,负责接待这些热情的合作对象。

来自波兰的“未来之克拉科夫-新胡塔”项目旨在重建后工业景观,打造一处集商务、科研、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场所。这次前来,他们想寻求中国的开发商和投资者,通过项目的合作促进波兰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洽谈会还没正式开始,项目负责人就和四家青岛企业简单交流过了,对于这样的成效,项目负责人表示很惊喜。他说,能够借助这样的平台与青岛企业开展合作,让他切实感受到了青岛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青岛与欧盟的新老客商合影留念。

各种“工具”齐上场 沟通顺畅又高效

洽谈会现场,主办方早已摆好了洽谈桌,每一桌都配有一位翻译。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企业代表可以坐下来,面对面探索合作机遇。可事实上,洽谈现场桌子不够用,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也“不够用”。因为,除了按照提前匹配好的议程进行定向洽谈,现场的企业负责人还见缝插针地“随机”展开了“配对”。

没有了专业的翻译人员,言语不通怎么沟通?这些企业家都有备而来。

手机翻译软件是基础配备,几乎每个参与洽谈的企业家手机里都装有中英文翻译软件,这样的“小聪明”让双方的需求能最顺畅地传递给彼此。“入乡随俗”,微信也成了欧洲企业代表的标配,聊到结束时,他们会熟练地掏出手机说,“加一下微信吧,我们保持联系”。怕对方听不懂自己的业务怎么办?现场,不少企业家都准备了中英文的商业计划书,图文并茂地展示公司业务,传递企业需求。正反面分别印着中英文的“双语”名片更是比比皆是,更有欧洲企业家把手机桌面设置成了微信二维码,方便添加好友。

各种各样“工具”为中欧双方企业代表的沟通扫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也传递出了他们对此次沟通机会的重视。

来自俄罗斯的谢尔盖·伊万诺夫是一家金融科技企业的副总裁兼创始人,由于业务领域专业,谢尔盖·伊万诺夫在现场能顺畅交流多亏了在线翻译软件。

在洽谈会上,谢尔盖·伊万诺夫与青岛你创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经理张博颖一拍即合。对区块链技术有强烈需求,谢尔盖·伊万诺夫在张博颖这里得到了承诺:可以通过投资,推动双方在区块链技术领域达成深入合作;而谢尔盖·伊万诺夫的区块链和AI等技术,则可以为青岛你创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提供创新科技方面的支持。

谢尔盖·伊万诺夫告诉记者,在洽谈中他了解到,青岛市尤其是市北区对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这对于他前来青岛投资兴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上说,欧洽会不仅是中欧交流的平台,更是向欧盟企业家展示青岛形象,吸引更多外资落地的窗口。

手握数十张名片 现场交流收获颇丰

洽谈的成效如何?从企业代表手握着厚厚的一摞名片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洽谈进程刚过半,来自俄罗斯的尼科夫罗夫·帕维尔手里已经攥着12张名片了。他把这些名片进行了精准分类:特别需要的,要进一步对接;不太对口的,可以分享给同行的其他欧洲企业家……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青岛,但通过这一摞名片,他看到了青岛的发展机遇,以后将在青岛设立分公司。

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哈维尔。这位生物科技领域的科学家此次前来,是代表他的公司来寻找青岛的投资和新的服务对象。哈维尔的手机里存着商业计划书,洽谈会上,他会把这份商业计划书通过微信发送给不同的洽谈对象;作为“回报”,哈维尔收集了各行各业的企业信息。他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十多家青岛企业的联系方式,这都是他下一步要进行深入沟通的“合作目标”。

青岛金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靖扬在现场直说“后悔”,她后悔没有参加前几届的欧洽会,错过了不少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孟靖扬说,为了这次洽谈会,公司派出四位业务员前往现场。洽谈会开始不久,这四位业务员便分头为公司找到了四家“对口”欧洲企业。孟靖扬认为,这对于公司拓展欧洲市场,出口设备和工艺是难得的机会。她说,以后每届欧洽会都要参加。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英国客商向青岛客商推介产品。

据介绍,2015年以来,欧洽会已在青岛连续举办了5届,共吸引中欧政商代表超过2000人次参会,外方代表涵盖近30个欧洲国家,开展对口洽谈超过2000场次,成果丰硕,已发展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参与最广泛、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盛会之一。

(大众网·海报新闻综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岛日报、半岛网相关报道 稿件统筹:王乐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