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鴨講”“混亂彈”“談玄”……關於“聊天”,益陽方言裡的表述很生動

講和說都是發聲說話,益陽人用“講”多於“說”。“講”還用為複音詞“打講”。

“講”的繁體字為“講”,《說文》釋之:“和解也。從言,冓聲。古項切。”可知,講的本義是講和。後來講的主要意思是對話、有對象的講話。讀音為“冓”。現在普通話注“冓”為gòu,其實它本來的讀音就接近於現在益陽話的“講(gaong)”

在益陽話裡,講話的“講”和江河的“江”白讀音相同,與普通話的讀音有對應關係,是有規律的。

《說文》:“說,釋也。”說的本義是以言語使人明白。目前普通話注“說”是兩個讀音,一是最常見的shuō,二是用於“遊說”之shuì。益陽話白讀只有後一種讀音,讀如“血”

“打鴨講”“混亂彈”“談玄”……關於“聊天”,益陽方言裡的表述很生動


有網友提出,益陽話讀“血”的“說”是不是保留的“曰”的古音呢?筆者以為,應不是。《說文》:“曰,詞也。”“曰”的本義指正式表達,措詞。比如《論語》等書記錄孔子的話,用“曰”或“雲”,意謂它是經過整理的、講究措詞了的語錄。

說與講,無論普通話還是益陽話,用法都基本相同。但細較之,在益陽話裡還是有區別的。有“打講”,沒有“打說”。“打講”意為交談、聊天,一定有雙方的互動,而“說”不一定。“打講”還可以充擴為“打鴨講”“打黑講”“打別麼子講”等。還有“講狠”“冇狠講”一類的詞。

“打講”也叫“談玄”“扯談”。這是由魏晉南朝時的清談玄學而來的。現在還將“扯談”一詞講成“扯清水亂談”。如說“我跟他冇得玄談”,意謂兩個人合不來或不想理他。有人將“談玄”寫成“彈弦”,寫到彈棉花上去了,只取其聲,沒有明白其來歷。

當聊天用的“打講”,還有一同義詞“混(hùn)”

。因為“混”有交流的含義。在具體語境裡,“混”還有“吹噓”的引申義,可組詞“混狠”“混綠”“混黃綠”“混亂彈”等。

“講經”一詞並非講解經典,而是指唸經,誦讀宗教的經典,引申指批評、唸叨、數落。如“你在上班時間炒股,領導會講經咧!”

電視產生前,農村的夜晚漫長而乏味,最好的娛樂是聚在一起“打講”,也謂之“混”。一般都打些什麼講呢?一是,講自己聽到、見到的新事、奇事,這一種叫“講白”。“白”的含義有二:一如白話小說的“白”,講的是口頭傳說的故事,書上沒有的。宋代的話本小說,就是講故事人留下的腳本,而“話”與“白”為同義詞,戲劇、電影的“對白”就是對話。二指空白之“白”,講的姑妄言之,聽的姑妄聽之,就圖個消遣,都不當真。《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開河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賈寶玉傻就傻在將劉姥姥講的“白”當了真。

另有一種叫“講傳”。這一種高雅些,是有書對的,一般由讀過書的人來講。有的人雖沒有讀過書,但記性極好,從別人那裡聽來,也能講。“傳”又分為三種:歷史演義,如《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說唐》等;通俗長篇小說,如《水滸傳》《封神演義》《楊家將》《西遊記》等;短篇小說講起來更方便,如《聊齋志異》《三言二拍》等。“傳”是傳記、傳奇,都曾是文學史上的品種。講《聊齋志異》故事,也講成“混聊齋”。廣言之,鬼神故事不論是書上的還是聽來的、自己編的,都叫“聊齋”。因此,講到“聊齋”,往往更接近於“白”而非“傳”了。

與“白”“傳”相關,有一個詞叫“翻古”。泛而言之,“講傳”就是翻古,將古時的事翻出來講。另一種“翻古”是將過去的事拿出來講,如上一輩人講自己的經歷,對年輕人傳授人生經驗。“翻古”是中老年人不知不覺的行為,而對年輕一代來說,有味的聽得進,而對那些說教色彩濃的,他們往往聽不進,往往顯示出“代溝”現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翻古”所講的內容裡,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鄉鉅變》:“她不好答白,只靜靜地聽李月輝說道。”“答白”就是搭話、理採,應寫為“搭白”。如艾蕪《兩姊妹》:“阿金沒有搭白,連忙去洗碗。”這種“白”就是“話”。

在益陽話裡,“搭白”還有一個含義:承諾。比如“這個事我搭了白,就會負責到底。你不要再來催了。”還有一個詞“搭野白”,不是自己分內的事卻去搭話,多事,操夾心。如“我又冇跟你講,你搭麼子野白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