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这是不久前引起激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来源于辩论类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一期辩题。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奇葩说第六集中引起热议的一个辩题

节目上蔡康永、黄执中一队持“救画”观点侃侃而谈艺术的历史、人类的认知水平乃至于不朽的意义;而对面脱口秀出身的李诞,一番从自身良心角度出发的言论,以及硬生生将伪知识分子的“空想”拉下道德制高点的“地躺拳”也是十分精彩的辩驳。

事后网络上很多争议,有文艺界相关人士痛斥李诞的观点浅薄自私,在他这个“嬉皮利己主义者”的口中,对崇高的追求竟然成了不顾眼前人事死活的“罪行”。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支持李诞的那一番话,认为黄执中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精英主义式发言实在太讨人厌了。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这一期的争议重点 就是黄执中(左)与李诞的“对垒”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场辩论的过程。

率先出场的“救猫”队一辩傅首尔,观点稳扎稳打。先是插科打诨地讲抱着猫“幸福”地死去及抱着画“冷冰冰”地死去的区别。其次画对其作者意义重大,但名画的作者多已不在世;而猫对其主人意义重大,救出去交予生者更有意义。

“我为人类的文明出不了一份力,但是我可以为人类的爱出一份力。”最后傅首尔说,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作者的理念体现。那么,救猫这个行为,又何尝不是体现她自身价值观理念的“艺术行为”呢?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而“救画”队的一辩詹青云,就提出了一个感染力十足的论点:当我们选择“救画”还是“救猫”的时候,其实选择的是“我们要割舍什么”。

1930年代,面对着侵华日军对我们国土的疯狂蚕食,北京故宫的负责人们紧急组织文物转移。一万多件珍贵文物,兵分三路穿越大半个中国运送到大后方。当时的先辈们从鉴赏收藏的学者突然变成押运人,他们一路上与交通的不便、环境的恶劣,甚至于敌军的轰炸作斗争,最终完美完成了文物转移的艰巨任务。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1933年故宫文物秘密南迁前 昼夜不停打包了一年多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先辈用生命捍卫着这些字画、玉石、雕像,甚至是厚重的石鼓。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些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高于生命的。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只对其作者而言有成立的意义,更是在一代代人的欣赏解析中被逐渐构建和丰富起来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假如我们选择割舍了画,我们割舍的其实也是这些所有前人用生命捍卫的意义。我们把艺术品从崇高的位置“打下神坛”,将人类赋予它的种种意义与价值消解掉,其实也是对历史、对艺术的极不负责。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詹青云的精彩结尾

紧接着持“救猫”观点的许吉如,又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蒙娜丽莎》为例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

在文艺复兴以前,画家的作品主题永远只能有宗教。而当时佛罗伦萨的一个富商请达芬奇画下《蒙娜丽莎》后,它为什么成为世界名画,画作的“美”到底在哪里——在于它使我们真正地开始关注到“人”自身。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名画《蒙娜丽莎》……与猫

艺术的价值,在于唤醒我们“看到人”,进而“看到生命”。艺术通过它的美好,唤醒我们人性中的良善与向往。那么假如我们在火场中,选择了救名画而非救助一条活生生的性命,那么我们又谈何自己看懂了“艺术”呢?

结尾,许吉如又举出了一个十分能够引起共鸣的例子。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中,就犹如那只可怜的小猫。我们的“哀嚎”,大人物们听不见,因为他们眼里只有“画”,他们眼中是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规划。

而今天,她选择救起那只猫。同时也是希望当自己成为那只猫的时候,有人能够出于人性的良善,将她抱起并救出险境。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与猫

是不是很有道理,又特别打动人心?单是看到这里,弹幕上很多观众都说“我感觉自己人格分裂”了。正方有正方的理,反方有反方的理,厉害的辩手总能不断左右现场那些摇摆不定的听众的心,这就是辩论的魅力呀。

不过别急,最具争议的还在后面。

黄执中的登场,是这场辩论最具争议的一个点。作为一个辩论老手,他一上台就一刀见血地回应了上面许吉如充分调动了听者情绪的关键点。“在这个场景中,最弱者难道是猫吗?画不能呼嚎,也不能逃跑。”

“你说‘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呢’,我想问,万一你就是那幅画呢?”先拆解对方的论证架构,再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是辩论的主流做法。接下来,黄执中开始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黄执中备受争议的“遥远的哭声”论点

他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听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当讲到父亲弯下腰艰难地试图捡起橘子的时候,大家哄堂大笑:“哈哈哈,胖子捡橘子!”他当老师的朋友一开始不解,这么感人的一幕,孩子们为何如此“绝情”。

黄执中解释道,因为小孩子还不懂。人的同理心、不忍心自有一个范围大小,换到一个成年人身上,可能就是父母的生死大于天,但旁人的死活呢?与我何干?所以当一个人能真的做到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我们说他了不起。

一个人越是成长,他对世界的认识越是不在周遭而已。每个人都能听懂小猫的哭嚎,它像婴儿的哭声一样撼动着我们的心灵。但画作的“哭声”呢?很多人听不到,因为那是“遥远的哭声”。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黄执中的辩论观点

而选择救画,还是选择救猫。其实也对应着你期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到什么层次。

相比黄执中观点的“高大上”,接下来出场的李诞观点就接地气多了。先来两个金句:“艺术最大的价值,就是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价值,是活着。”

接着戏谑调侃:“我觉得名画最好的价值,就是‘烧了’……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烧没了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真的就如脱口秀一般,李诞完全将现场的节奏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当代艺术家黄永砯作品 《胡子最易燃》

他提出两个论点,一个是艺术的价值往往与其背后的故事息息相关。所以,“还有什么比烧掉更好的故事,尤其是为了救一只猫呢?”在李诞这里,救猫其实是“成就”了一件艺术品。

第二点是从他自身的“自私”出发。假设自己救出了《蒙娜丽莎》,在这个信息更迭迅速的世界,没有人会记住你超过一周。更重要的是,“我在无数个无人的深夜,都会梦到一只炭烤小猫。你们谁管我?”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呐喊》……的猫?

而最后补充的一点,才是最致命甚至有些“诛心”的。

李诞说,为了一个“远方的哭声”而牺牲掉眼前可见的人的利益,是不对的。因为那些,其实是你“想象中的哭声”。他身边的很多知识分子朋友,“总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每天都在想怎么牺牲这个去救那个”。

“这个世界维系靠的是我这样‘自私’的人。我们这样‘自私’地活着但是我们不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运转。而正是这些为了一些所谓宏伟的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的目标,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的世界陷入大火。”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看到这里,不知道读者及听者们作何感想。

从节目的现场及后续网络上的评价,我们看到李诞这番话是“疯狂吸粉”。大家觉得他“太真实了”,十分讨喜。当然也有前文所讲的,不同的声音。而所有讨论集中在黄执中及李诞上面,甚至导致了后面罗振宇、薛兆丰甚至蔡康永的几番精彩辩论被忽视了。

而我们想提醒所有争论者的是,这是一个“辩题”。不管是西方自古希腊时期智者们常有的辩论游戏,还是东方佛家弟子定期要做的讲经论道功课,都是为了促使我们去思考的活动。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蔡康永最后一段慷慨激昂的发言也十分值得一看

而所谓“辩题”,就是说它没有标准答案。

看过电影《萨利机长》的人肯定会对其最后反转的结尾记忆尤深,萨特老机长在遭遇鸟群撞机导致双发停机的严重事故下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全体幸存的结果让他成为了英雄人物。

但事后无论是AI模拟还是真人模拟操作,都显示他当时完全有可能让飞机越过市区停回附近的一个机场。然而,在模拟中加入紧急事故的反应时间后,电脑或者人为操作的最终结果都是坠机在市区——大家都忘了考虑极限环境下的反应时间。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 电影《萨利机长》

所以假如这个辩题非要有一个“现实答案”的话,我相信99%的人都是一看到逃生通道拔腿就跑。那作为一个辩题,选手们只是尽其所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来完成好比赛,以此言论代入来斥责他们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救猫,还是救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其实只要参与了思考,辩论的意义,其实就已经成立了。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选谁?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